【文史】为什么女神手持石榴果(上)

作者:沉静

南宋画家鲁宗贵所绘《橘子葡萄石榴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071
【字号】    
   标签: tags: , ,

花艳、果圆、多籽的石榴,象征着美好丰产、家族兴旺,与女性密切相关。

一、母神的圣果

在希腊神话中,掌管婚姻与生育的天后赫拉(Hera)一手执权杖、一手拿着石榴。清甜鲜润的石榴汁被誉为爱情之饮,年轻人也把石榴献祭给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古罗马人更把石榴树当成是婚姻树,新娘子戴着石榴花冠成亲是久远年代的习俗。

希腊神话的四季更替是个悲伤的故事,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是谷物女神的爱女,她在原野采花时,被驾战车的冥王劫走。她吃了冥界的石榴而中了魔咒,一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必须回到阴间。母女团聚,大地重披绿装,开花结果;母女分离,则是万物凋敝的寒冬。

饱满的石榴有众多晶莹如珠、鲜润甘甜的果籽。(fotolia)

五千年前的古埃及第18王朝的墓室壁画,在法老向神奉献的瓜果中就有大红石榴。波斯人称石榴为“太阳的圣树”,几乎所有的波斯地毯上都有石榴的图案。在萨珊波斯(3~7世纪)的金银器上,可以看到他们崇拜的女神安娜希塔的身姿,女神一手牵着幼儿,一手擎着装满石榴的果盘。6~7世纪的中亚新娘数着砸石榴时蹦出的石榴籽儿,来占卜自己的生育情况。

在犹太教中,那颗送到摩西手里的硕大石榴显示着蒙选之地的丰饶富足,613颗籽代表613条犹太戒律。传说所罗门的王冠,就是取自石榴果顶端的宿存花萼造型,现在世界各国的王冠依然保持着这种仿石榴的正宗式样。

石榴的阿拉伯语名字(rumman)和犹太名字(rimmon)均来源于“天堂之果”,其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文化。《天方夜谭》里的阿拉伯人喜欢在烘烤的乳饼上洒满石榴籽款待远客,美味异常。

《圣经》中多处提到石榴。德国科隆大教堂中就有圣母玛利亚抱着拿石榴的小耶稣的雕像。文艺复兴早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作品《持石榴的圣母》中,圣母和圣婴的手共同拿着一个裂开的石榴。鲜红的果粒既暗示了耶稣的殉难,也同时预告着他的复活与永生。晶莹圆润的众多籽粒还象征着基督精神在人间的传承弘扬。

文艺复兴早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代表作《持石榴的圣母》(公有领域)

石榴有花有果且果实累累,完全与佛家讲究的德行圆满、修成正果相互印证。石榴在佛学中叫吉祥果、俱缘果,一切供物果子之中,石榴为上。它是叶衣观音的三味耶形,也是孔雀明王掌持之果,更因鬼子母神而闻名遐迩。

生育能力超强、有500子的鬼子母,梵文音译为诃利帝母。传说她原是专门盗食印度王舍城中婴幼的夜叉妖怪,因佛陀的慈悲教化而弃恶从善,她手持吉祥果破除魔障,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诃利帝母的艺术形象也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东土,从面孔到服饰越来越中国化、世俗化,逐渐与佑人生子的九子母融合,演变成温婉秀美的送子观音。在四川大足石刻的北山佛湾,宋代雕刻的诃利帝母像凤冠霞帔,宽袖华衣,身边幼童、乳母、侍女环绕,宛若大家风范的人间慈母。母神传入日本,被尊为“子安观音”或“子安神”。为祈求怀孕、顺产、母子平安而奉祀的诃利帝母像,多为端丽丰盈的天女模样,左手怀抱一子,右手持吉祥果。

明 佚名《送子观音图》局部。(公有领域)

二、融入儒释道的古中国

无论两河流域的母神、希腊神话中的天后,还是印度的诃利帝母、日本的子安神,都不约而同拿着象征丰饶多子的石榴。从宗教信仰到民间习俗,尤其在古中国,石榴的文化内涵寓意丰厚。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2世纪时传入中国。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因来自安、石两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和塔什干),其果实大如瘤,就叫安石榴,后来便简称石榴。

1. 食用、药用俱佳

从汉武帝的御花园到乡村庭院,从中原到江南,石榴树扎根于神州大地,并很快融入中国文化。西晋的潘岳(即潘安)作赋赞曰:“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石榴全身是宝,其花、叶、果实、果壳、根皮均可药用。石榴花泡水洗眼,可明目。石榴花还有乌发之效, “阴干为末,和铁丹服一年,变白发如漆。”民间常用石榴叶来治疗跌打损伤,以叶捣敷受伤处,用石榴花止血。中医认为,石榴之功有四止,即止渴、止泻、止血、止带。清甜可口的石榴,能润秋燥、生津止渴,可治肺炎喘嗽、咽干、口疮等。果皮及根皮泡茶有收敛止泻、杀虫的作用。石榴不仅能补充女性荷尔蒙、养颜美容,还能治疗生理不顺、子宫出血或白带等女性特有的症状,自古就是妇女滋补佳果。营养丰富的石榴汁、石榴酒和石榴食品,也广受欢迎。

还有一种说法,石榴是在汉代随着白马驮载的佛经传入中国的。洛阳白马寺种的石榴树很有名,作为汉明帝敕令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在汉魏时就以石榴誉满京师,身价倍增,“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民谣曾广为流传。在佛教中,石榴常被安排在莲花座上,两侧配以棕榈和莲花的枝叶,象征着吉祥如意。

道家尊神中司赐福的是天官,常见的“天官赐福”的年画,龙绣玉带、慈眉善目的天官抱着五个童子,童子手中分别捧着石榴、仙桃、佛手、梅花和吉庆花灯,寓意福星高照、富贵吉祥。道教认为人体有三大恶虫(体内的寄生虫和恶欲),吃石榴能够加以控制。段成式《酉阳杂俎》言:榴甜者名天浆,食榴,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称石榴为三尸酒。

《天官赐福》。(公有领域)

2. 甚合儒家伦理

石榴树的寿命通常有百年之久,如果栽培照顾得当,可达二百年以上,个别树龄会更长。石榴花艳丽多姿,红红火火;石榴果圆润饱满,晶莹多籽,寓意子孙满堂、团圆喜庆的天伦之乐和富裕丰收、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将石榴视为吉祥物,象征着多子多福多寿。

石榴春华秋实,如同少女成为母亲的生命历程,充满生养哺育、呵护支持的母爱恩惠。石榴果籽众多,却排列有序地环抱着,就像四世同堂又能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勉互助。院子里的石榴树果实累累,宛若小红灯笼般喜盈盈的,何尝不是家族兴旺、人才辈出的祥瑞之兆?!

儒家文化把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作为孝道的重要体现。娶妻要温柔贤惠,宜室宜家,健康能生养,尽相夫教子之责。建祠堂、修家谱,拜神祭祖,教育儿孙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在汉唐之间涌现了很多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贵的名门望族。

经隋末战乱,唐初一片萧条,人烟稀少。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唐太宗颁诏书曰:“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若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劳抑以嫁娶。”(《通典‧礼‧男女婚嫁年纪议》)让县官帮举目无亲的穷苦适龄男女赠聘礼结婚,丧期已过的寡妇可再嫁,若守贞明志者,不可打扰。贞观五年四月,太宗以金帛赎回被突厥掠走的八万男女,尽还其家属。

从唐初到安史之乱前夕近130年间,经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盛世,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人口由1500万发展到6000万。唐朝天宝末年的人口,据杜佑在《通典》中的估计,大约为1400万户,约8000万人。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人力充足、人才济济,是国家富强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明 周之冕《榴实双鸡》,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3. 婚俗赠品

唐代结婚赠石榴的礼仪十分盛行,在全国著名的石榴产地,流传着石榴仙子的动人传说。宋人还用石榴裂开时内部的果粒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就有了寓意金榜题名的“榴实登科”一词。元代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开始普及。明清时,因中秋正是石榴成熟季节,于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俗。“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也是表达友情的方式之一。

自古民间不变的是多生贵子的祈福吉祝,订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时互赠石榴的风俗,吉祥喜庆。在新房案头放置露出籽粒的大石榴,寓意“榴开百子”。新娘的嫁妆中也有百子锦缎被面、绣有石榴的枕头和肚兜等。潮汕新娘上轿,族中长者和娘家人拿着石榴花枝蘸清水喷洒花轿,以驱邪迎新、保平安。花轿都要“采青”,主要是采榕树(潮人称为“成树”)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对“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中原有些地方,新婚夫妇把两株石榴种在一起,称为“夫妻树”,又叫合欢树,以取“玉种兰田,永结连理”之意。

4. 工艺品纹饰

石榴纹饰在隋唐时期就有确凿的记载,这种寓意连生贵子、人丁兴旺的吉祥纹饰,在8世纪(701年—800年)中叶,即唐玄宗天宝年间前后广为流行。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石榴花纹银盒是用来装药材的。盖沿与盖侧有石榴花结组成的菱形团花,盖面边缘上下口沿以六枚石榴花结组成团花八朵,银盒纹饰錾刻流畅,一气呵成,表现了唐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宋、元、明、清时,石榴纹一直很受欢迎。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即中国明至清初,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石榴纹是当时纺织品最明显的图案特征,被赋予“文艺复兴之花”的称号。

北宋~金 十二世纪 定窑 印花海石榴纹笠式碗。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吉祥图案绘于瓷器也可追溯到唐朝。婴戏图(也叫婴戏纹)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宋代瓷器中有石榴形粉盒以及幼童与石榴的生动画面。清康熙年间的五彩八仙石榴折枝花觚,上段颈部绘有八仙祝寿,中段腹部描绘开裂的石榴果实,底部是四季花卉纹,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石榴照眼红!” 谁说不是?只要炎夏一到,石榴便禁不住炎炎炙阳热情的招请,尽情地绽放,绽放在 枝头,绽放出它的如火热情,炙热逼人,回应炎炎炙阳的热情,绽放出它的艳红,如 一盏盏红灯在绿原上高举、照亮,持续几近整整一个夏季…
  • 花开五月似火红, 八月青枝曳降灯。 百籽一室结同心, 弥勒坦腹笑秋风!
  • 在各家“婴戏图”中,画面所释出来的意象,大抵都带有比较好的寓意与象征,经常被拿来与佳节庆贺主题结合,诸如“多子多福”、“赤子之心”、“早生贵子”、“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等,体现了人们对吉祥安康、淳朴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今天是黄历腊月八日,又称腊日、腊八日、腊八。“腊八”到底是中国传统还是佛教文化民俗?唐太宗为何“敕停腊日”?民俗说,祭灶神起开始过年了。那为何又说,腊八起过年呢?典出何处?
  • 中国传统过年的节庆到了元宵节达到最后一波的高潮。元宵夜老老少少热闹欢腾,赏灯会“闹元宵”,将过年迎春划下圆满的句点。说闹元宵赏灯火的庆祝活动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有很多种……
  •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喜庆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元宵节热热闹闹又到了。
  • “芙蓉为带石榴裙”,梁元帝的《乌栖曲》是较早的石榴裙诗句。南北朝时,何思澄笔下的俏佳人“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明清女子依然爱穿,《红楼梦》里就讲到香菱的石榴裙。不过,石榴裙大为盛行并影响后世的还是在唐朝,唐传奇中的李娃、霍小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都穿这种裙子。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