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小说:黑与红(20)

作者:李科林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8年03月19日讯】              

   20,1949年

中共的解放军进城了!我们在杨家二楼的窗户里,怀着一颗又怕又好奇的心情,从窗帘缝里注视着这批听说专门杀人放火的军队。可看到的却是一批批身穿灰色棉衣,脚穿草鞋,农民一样的年青面孔。他们沿街慢慢走着,有的坐在街沿喝着军用壶中的水,有的在贴布告,没有一个士兵进入民宅,没有一个人进入大门紧闭的商店里抢东西的。第一批过去了,我们几个胆大同学就到街上去看布告,标题是几个红色醒目的大字: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躲在家里的人们,逐渐上街了,商店也开始营业,学校也通知准备复课。开始复课,并不是恢复大学里的功课,而是由共产党的干部到各个学校上大课作报告。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解放了在万恶的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广大工人和农民”。还讲了一些听起来很新奇的什么“从猿到人的进化论”。当时什么都冠以人民,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日报,人民广场,人民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同学也异常兴奋地说着解放军给老百姓挑水,种地,扫街等好事,都感到来了一个可能是真正为老百姓的全新的政府,全新的军队,我们今后的日子“好过了”。

在这个大日子里,我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送了命。我得的是一种病毒性的急性喉炎,发高烧,咽喉脓肿,无法下咽食物。当时刚建政,公立医院还在修缮恢复中,医生,护士大都还没有正式上班。我的好友赵民礼夫妇,知道我孤身一人,又没有亲人在青岛,当机立断,将我送到她父亲开的私人医院,她父亲是留学日本的医生,医术精湛。我住在这位医生的家里,白天医生为我精心的治疗,晚上民礼和婉圣打地铺就睡在我的床边,以便有什么动静好立即叫医生。婉圣在他爸爸的熏陶下也学会了打针,每天按时为我打针,喂药。在他们全家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我的病情转危为安,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我的生命。

赵氏夫妇的好朋友李铎权在北京文艺团体任指挥,他很希望他们能去北京一起工作。不久我也收到民礼的信,他说“革命的文艺队伍”是如何如何好,“领导同志是多么平易近人”,“第一次听到人们互叫同志,而不叫先生”,关心群众的生活。因为他们是从香港来的音乐家,特别受到尊重和照顾,给他们分了过去是王爷住的四合院中的一套两间的房子。他们深知我学农只不过是奉父母之命,真正热爱的还是音乐,劝我来北京报考北京艺术剧院。

我呢,还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我在农学院已念了三年半,还有半年去大连实习回来后,就拿农学士的大学文凭了。是做一个整天在农场或农村和泥土打交道的农业家?还是去首都北京做一个“革命的文艺战士”?我仔细权衡和分析了我这三年半的学业,可以说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勉强及格,真正的农业知识仍是一窍不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练小提琴,四重奏和交响乐的活动中去了。我不能虽然拿到一张纸的文凭,却以麦苗,韭菜不分的农学家的身份去误导农民或去研究什么改良品种。

在音乐方面,我只是一个业余的爱好者,没有经过严格的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训练,是否能应付专业文艺团体的要求还没有把握。我将我的犹豫和担心告诉了民礼,他认为经过这几年对我在音乐知识和演奏技术上的了解,他竭力鼓励我应该来北京试试。

1950年初,我怀着一颗既惶恐又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首都北京。经过艺术剧院指挥的考试,通过了,我被录取为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员。这么轻易而顺利地就录取了,我想一来是指挥看老朋友介绍来的人的面子,二来是当时各单位都急需人手工作,我也是就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鱼龙混杂地“钻到革命队伍”里来了。

“革命队伍”这个新名词,真是名副其实。什么对我来说都是新的:领导干部和我们同住,同吃,一起演奏,休息时一起打球。我是个玩球迷,为了保护我们演奏员的手不至因打球而受伤,我发明了一种“软排球”,即用排球的内胆,包上布,当排球用,打法与排球一样,又不会伤手指。每当工作完,甚至在排练中间二十分钟的休息时,凑几个人就赛起来。同事们那种兴奋,热闹,生龙活虎的劲头,比起我在当学生时的表现,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同屋共四人,两位拉小提琴,一位弹钢琴(我未来的妹夫)一位大提琴演奏员,也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党委书记。他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了香港舒适的生活,去了延安。作为我们的领导,又有在香港生活过的经历,他深知我们这些“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毛病”,因此,他和我们聊天,什么都侃,交友,恋爱,结婚,生孩子,一点没有什么呆板,严肃,教条的感觉。有时我们去演出,他留在家里,晚上我们从外面回来天气很冷,当我们钻进自己的被窝时,感到暖暖和和,原来他将热水灌在玻璃瓶里并包上毛巾,把我们的被窝事先都捂热了。有时也放把毛刷藏在我的被里,当我伸脚进去,吓我一大跳,以为是条毛毛虫呢,乐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们也把他当作我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想不通的心里话,很愿意和他推心置腹。(待续)#

责任编辑:马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告别了同学、班排长,坐上司务长去领给养的中型吉普,来到孟拱的美军第三野战医院。我们将军医处的转院许可证交给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护士,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将我们的名字,部队的番号,登在本上后,就发给我们每人一套天蓝色的病号穿的衣裤并带领我们到外科手术室。
  • 同学们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不到十分钟,宪兵的吉普车呼啸而去,接着紧急集合的哨音吹得又响又急,我们都怀着大祸即将临头的感觉,迅速集合完毕。
  • 孙立人与作战参谋乘吉普车到达英军第一军团指挥所。军团长一见孙立人,像遇见了救星:“如果中国军队,再不赶去达罗援救英军,他们就可能全部被俘。”
  • 解救英军取得胜利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缅北的大街小巷。中国远征军的身价一下就提高了。
  • 刘佳听到“为它卖命,能好吗?”这句话,感觉自己从牢笼里跳出来似的,大声说:不好,当然不好,我就是被这个邪党害苦了!从小到大听它的话,结果怎么样?拚命工作,刚到中年还被一脚踢开!让多生孩子,生了养不起了,还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个政策是为老百姓着想?瘟疫来了,全国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开,拿民生当儿戏。
  • 茂利一边装菜,一边对大车司机说:这岔路口把两块地分开,东边的老地用老法子种,菜好看还好吃,我们西边的差点误入歧途,我就是听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着啊,走什么路,选哪边太重要了,你选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给坏的邪的站队,就没个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边。
  • 老蒙在离休前是个“长”,“平稳着陆”退下后,买花草,认识了老郑。一来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郑说,现在朋友多数相互利用,称兄道弟也不见得为情谊,我们的花缘比金子珍贵。
  • 记得我整个小学阶段好像都在捡破烂,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上交多少斤废铁,还捡过废纸。家里能上交的东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沟我们都不会放过。我们很大一片家属区的孩子都在同一间学校上学,全校的学生都要求捡废铁,到哪里去捡呢?
  • 大陆知名媒体人江雪的文章《长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志》,记录了一些封城细节和感受。在严厉控制言论的墙内,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难掩内心愤怒的呐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会工作者独特的眼光,在封城后有意识地持续书写、思考、细腻的记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了城里人们的恐慌、惧怕、焦虑和坚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