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手记:冷眼观世间

作者:张卉中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再来谈一谈我那个森小毕业、天生怕麻烦的儿子。

孩子天性安静、镇定,不喜欢麻烦别人。他的思想单纯,讲话、做事力求简单,心软而内敛,冷眼观世间,不卷入纷争,一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模样,感觉很特别。当然,孩子在母亲心中都很特别。

孩子很小的时候,曾经跟我讲过关于他出生以前的事。他说,有一次他去按小姑姑的门铃,她正在讲电话,“胎门”紧闭,不让他进去。我从小就看过不少关于轮回的故事,觉得很有趣,也深信不疑,同时还亲身体验过灵异现象。但听孩子这么一说,还是震撼得全身起鸡皮疙瘩,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胎门”这么不寻常的辞儿,连我都没听说过。那时小姑姑尚未结婚,我就这么联想,或许他迫不得已、等不及了,才来我们这儿投胎。

孩子出生时,整个背上布满着一小块一小块的灰蓝色印记。那时,我开玩笑地说,他一定是不情愿出生,被棒打下来的,难怪出生过程那么冗长,走走停停的,花了45个小时。听了孩子说的生前事,又想到小姑姑对他的疼爱,觉得还满合情合理的。

人物 雕像
孩子出生时,整个背上布满着一小块一小块的灰蓝色印记。他一定是不情愿出生,被棒打下来的,难怪出生过程花了45个小时。图为母与子的人物雕像。 ( liping dong/Fotolia)

孩子背上的那些印记逐渐褪色,几年后完全消逝,可是左手背的那一块一直留着,也就是所谓的胎记。他到十几岁,要分辨左右,还习惯地瞧一瞧左手背。有一回,路上一位陌生妇人凑过来,瞧了孩子几眼,发现新大陆似地、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孩子两个耳沿上也各有一个小窝,和我儿子一样,看来她寻寻觅觅地已经不知观察了多少对耳朵。巧合的是,我弟弟的女儿也一样,耳沿上也有小窝窝,而且同样是左撇子。

孩子从小就干干净净的,不喜欢花俏的东西。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所有扣子都得扣上,上衣的下摆得塞进裤子里,厚厚的毛衣也不例外,甚至连外套都塞进去。孩子小时候偶尔跟我经过服装店,想挑件衣服给他,他会说,不必,已经够了。若多瞄几眼,他会说妈妈最喜欢买衣服。其实,我是个懒得逛街的人,除非必要,不会去逛服饰店,有时还因找不到适当的衣服出门而窘态百出。

有一次,要出席比较正式的场合,为此买了一支口红,孩子大为惊恐。跟他解释社交礼仪得尊重,当他看到涂上去的口红颜色淡得几乎看不出来,才松口气。见着我穿得比较正式,他又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样。

他那清心寡欲的模样,又让我联想了,或许当初他迟疑的是,要不要来世间淌这浑水。经过了这么多年,孩子是怎么走的这条路?他接受了多少尘世的染着?日后再与您分享。@*

点阅【成长手记】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在的小朋友爱滑手机,对于父母变得不理不睬,甚至于会打父母,有的小朋友还会偷东西,看过小乾坤弟子规3D动画后,不好的习惯都逐渐变好了。台南场征文比赛高年级第1名圆崇国小覃宁绍表示,原本不太尊重师长、不讲道理,还会对师长发脾气,以后会懂得虚心受教了。
  • 黄山老僧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以前,王天平与父母之间的业债,还没有完全了结。但因为后几世都信奉佛法,严守戒律,剩下的债缘得以化解。但现在的他们都是无神论者,不相信因果报应与轮回,没有佛法的熏陶,当内心深处的仇恨翻出来时没有力量化解,才导致家庭矛盾重重,出现那种违背人伦的事情。
  • 这个小宝宝喜欢爸爸开车带她出去玩。只要爸爸打开CD机……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