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乐舞诗、词、曲、赋精华赏析

乐舞文学赏析:唐诗.帝京篇二首

作者:仰岳
〈唐朝宫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帝京篇 唐太宗

其四

鸣笳临乐馆【1】,眺听欢芳节【2】。
急管韵朱弦【3】,清歌凝白雪【4】。
彩凤肃来仪【5】,玄鹤纷成列【6】。
去兹郑卫声【7】,雅音方可悦【8】。

参考注释

【1】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乐馆:演奏音乐的厅堂。

【2】眺听:犹视听,谓耳目所及。芳节:花朵盛开的时节。亦泛指佳节、良时。李白《愁阳春赋》:兼万情之悲欢,兹一感于芳节。

【3】急管:节奏急速的乐曲。韵:指声音谐和。朱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郑玄注:朱弦,练朱弦。练则声浊。

【4】清歌: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曹丕《燕歌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凝:形容声音高而徐缓。白雪:琴曲名,传说为上古乐师师旷所作。

【5】彩凤:五彩缤纷的凤凰,肃:恭敬的样子,来仪: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祥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6】玄鹤:黑鹤,长寿数千年的鹤。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史记‧乐书》: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

【7】郑卫声:淫靡之音,乱世之乐。

【8】雅音:正音,宫廷的德音雅乐;有益于风教的诗歌和音乐。

参考译文

唐代仕女俑。(公有领域)

我在花朵盛开的美好时节,到演奏音乐的厅堂聆听着音乐。吹着胡笳,弹奏着琴、瑟,这节奏是如此的谐和,声乐家唱着美妙的歌曲,声音高而徐缓,与琴曲《白雪》巧妙的配合着。

这时飞来了五彩缤纷的凤凰恭敬的向我行礼致意,长寿数千年的玄鹤也在一旁列队聆听。只有远离淫靡之音,聆听真正宫廷的德音雅乐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快乐。

其九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1】。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2】。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3】。
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4】。

参考注释

〈霓裳羽衣舞〉。(新纪元)

【1】建章:为汉代长安宫殿名,后世泛指宫阙。唐王昌龄《青楼曲》: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二八:即十六人,指乐舞女子。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妖妍:美丽的意思。

【2】罗绮:指衣着华贵的女子。李白《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昭阳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芬芳:纷纷的意思。玳瑁筵:豪华、珍贵的宴席。

【3】佩:配戴。月初:如钩一般的新月。此句描述美女配戴的装饰如星辰般闪动,用扇子遮面,两道眉毛就如钩状的新月一般。

【4】无劳:犹无须、不烦。悬圃:昆仑山顶的仙境。《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

参考译文

唐‧经变舞伎。(公有领域)

入夜后,在后宫里高兴地看着乐舞,舞蹈家们分成两列,是如此美丽动人。
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跳着舞,此起彼落纷纷出入这豪华的宴席之间。
她们身上的装饰随着舞步移动,就像天上星辰般闪烁。她们用扇子遮着脸庞,露出的眉毛就像如钩新月一般。
我无需亲身前往昆仑山顶的仙境,在这里就如同仙境一般。

题解与赏析:

这两篇是选自唐太宗《帝京篇》组诗,其中关于乐舞的两首篇章,《帝京篇》包含一篇序文及十首诗,序文中描述了太宗在空闲时赏游于历史文学、艺术之中,他感叹真正明智的君王,都懂得以上古时代的人文法则和德音雅乐达到民生教化之效。之后的十首诗,描述了帝都长安之辉煌壮丽,以及读经典、赏乐舞、出游、泛舟、饮酒等等的生活情趣及其感悟,最后阐述了唐太宗个人对神的敬仰及教化天下的理念。《帝京篇》在全唐诗中是开篇之作,直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第一首诗(其四)描述的是唐太宗在音乐厅里聆听音乐的场景,首先登场的是胡笳,胡笳其音悲凉,源自于北方民族,西汉时期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后,将胡笳带入中土。

在胡笳的背后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东汉末年才女蔡文姬因战乱流落西域十余年,不得不委身于匈奴左贤王为妻,之后受雄主曹操之助得以返回家园,然而此时的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心情非常矛盾。于是写下了长诗《胡笳十八拍》,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金朝张瑀所绘《文姬归汉图》(局部)。(公有领域)

然而此时在太宗眼前演奏的音乐不见悲伤之情,却是悦耳动听,与琴、瑟巧妙的合奏。音乐是随着演奏者的内心而动,随心而喜,随心而悲。

接下来是声乐家演唱清歌。音乐家演奏着上古雅曲《白雪》,他与音乐家的合奏召来了凤凰与玄鹤。战国时期,师旷为晋平公演奏上古乐章《清征》,一奏便引来数十只玄鹤,它们舒展双翼随琴声而舞。但晋平公德行不足,难以领略,最后在师旷演奏《清角》后就一病不起。唐太宗听了此上古清雅乐曲,认为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这诗歌体现了新赏乐曲的趣味,同时提出了关于音乐的正见。

第二首诗讲述的是太宗在后宫观赏乐舞的场景,当时已日渐西下,忙碌的一天过去了,在后宫中正举行着宴会,女舞蹈家们表演着舞蹈,她们身上的装饰随着舞姿摆动,如同满天星辰一般,她们用扇子遮着脸庞,朦胧着露出如新月般的眉毛。这场景如同两百年后诗人白居易所做《琵琶行》中的一段:犹抱琵琶半遮面。体现了一种女子矜持的样貌与美感。

笔者认为女子美的体现不在于浓妆艳抹、衣香鬓影,而在举手投足间,更在眉毛下那灵慧的双眼,纯净的内心。

唐太宗的诗作读来不只清新,在隽永的诗词中体现了正见,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点阅【中国乐舞文学赏析】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 我在花丛之下摆放着一壶美酒,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亲友陪伴。我举起酒杯邀请天上明月共饮,在月光下映着自己身影就这样成了三个人。可惜明月不懂得我独自一人饮酒之乐,而影子也徒然伴随在我的身边。
  • 舞蹈家们头戴着金花装饰的折风帽,骑着白马在台上徘徊漫步。挥舞着宽广的衣袖姿态潇洒优美,就像猛禽海东青般翩翩飞来。
  • 我知道只有深刻了解礼乐含意的人才能创作新的礼乐,能了解礼乐种种仪式的人才可说明礼乐的规范。能创作礼乐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称之为“圣”,能说明礼乐规范的人,如子游、子夏、季札称之为“明”。
  • 《七德舞》起源于《秦王破阵乐》,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是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贞观七年,唐太宗亲制《破阵乐舞图》,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正式更名为《七德舞》。
  • 长安到吐蕃的行程路途极为荒凉,接连半个月都难以见到行人,路途中难得见到一年四季盛开的花。 我弹奏着琵琶,其声低沉抑郁,难掩心中的伤悲。短促的节奏围绕着公主华美的衣服,清亮的声音充满了翠羽装饰的帷屏。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