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宋朝男子戴花风潮席卷朝野 荣耀和身份的象征

作者:宋宝蓝

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梁山英雄以义当先,个个都是铮铮铁骨。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映衬着水浒英雄的肝胆侠气,就是男子戴花,好汉中喜欢戴花的人不在少数。

“短命二郎”阮小五出场时,鬓角戴着石榴花;“病关索”杨雄出场时,小说赞词《临江仙》称他喜欢在鬓边插一朵翠芙蓉;浪子燕青根据不同的季节,鬓角插着四季花,非常风流倜傥;宋江在菊花会上,尽管他早生白发,仍不忘在鬓边插一朵黄菊花。

明 陈老莲 木刻版画《水浒叶子》——燕青,其鬓角插着花。(公有领域)

在民间传说中,英雄好汉进入江湖,都由长者为其举行戴花仪式,象征他从此步入江湖,行侠仗义,不可妄为。一旦戴花,就不能采花,言外之意是要做正人君子,不能劫掠民女。所以长者为此人佩戴的花,也称为“守正戒淫花”。

簪花渊源 由来已久

小说中表现的梁山英雄簪花,其实是宋朝的一项礼仪。簪,有戴或插的意思,是将鲜花或丝绸、金银等材质的仿花戴在头上,这种装饰方法在汉朝就有。

在中国古代,黄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节(因各地花信不同,日期略有差异),人们喜欢摘取鲜花,插在头上,是为簪花。

至大唐时期,仕女簪花非常流行。男子簪花,也成为一道风尚,这个风尚在宋朝由宫廷传向民间,进而席卷朝野。

清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轴。(公有领域)

牡丹芍药蔷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开

宋朝大臣杨万里有一首诗非常风趣,他写道: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春色何须用羯鼓去催(此处引用了“羯鼓催花”的典故),君臣都已带回了春色。但见牡丹、芍药、蔷薇等花朵,都开到了千百大臣的官帽上。

簪花,属于宋朝的宫廷礼制。据《宋史‧舆服志》记载:男子簪花,是在穿正装戴襆头(乌纱帽)时,在纱帽上戴花,称为“簪戴”。簪花的材质,可以是时令的鲜花,或者丝绢、金银等仿制的花,插在发髻、别在鬓角或戴在官帽上。

宋苏汉臣货郎图 轴(局部),画中人物货郎的头上戴着簪花。(公有领域)

御赐簪花 荣耀与身份的象征

有一年春季,唐玄宗看到长安的春日美景,命群臣赋诗咏春。大臣苏颋吟道:“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唐玄宗赏识他的诗才,亲自将御苑的鲜花插在苏颋的巾帽上。当时,大臣们都以戴御赐簪花为荣。(《开元天宝遗事》)

簪花在宋朝是宫廷礼仪,所以每逢皇帝生日、宫廷宴会、祭祀典礼等场合,君臣都要戴花。每年百花盛开之际,皇帝也会诏见王公大臣一起春游赏花,摘下时令的鲜花,赐给近臣,戴在他们的头上。

比如宋徽宗巡幸地方,返回京师时,会赐花给随扈大臣、仪仗队、护卫等佩戴。宋徽宗还赐金花衣袄给禁卫军,凭着簪花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所以御赐簪花对人臣是荣耀,也是身份的象征。(《东京梦华录》)

晚清苏六朋《簪花图》,描绘了宋真宗赏花给群臣的场景。

宋朝男子簪花的礼仪,由宫廷席卷朝野。在此风潮之下,出现了“四相簪花”的典故。

四人同簪“金带围” 先后成为宰相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来到淮南,担任地方长官。有一天他在官署后花园,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芍药。但见一个主干上,分出四个枝杈,每一个杈上,盛开着一朵鲜艳的花。

这个品种的芍药花,韩琦从来没有见过,觉得很惊奇。每朵花中间围着一圈金黄色花蕊,后来此花被命名为“金缠腰”,也称“金带围”。

清 黄慎《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或名《韩琦簪花图》)。(公有领域)

当时扬州还没有这一品种的花,因实在罕见,于是韩琦决定设宴,邀请三位同朝幕僚一起入园赏花,以应证四朵奇花的瑞兆。

韩琦邀请了扬州通判王珪、淮南判官王安石。但还差一位客人,原本决定让一位年长的钤辖(武官)补缺。不料第二天,这名钤辖突然腹泻不止,不能赴约。碰巧朝臣陈升之路过扬州,韩琦就请他过来赴宴。

四位幕僚相聚在扬州官衙。宴会上,韩琦剪下这四朵“金带围”,每个人各戴一朵。此后三十年间,这四人都先后成为当朝宰相。(《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

清 李墅《四相簪花图扇》。(公有领域)

传世名画《四相簪花图扇》,就是根据这一典故绘制而成。

宋朝男子簪花,以花的雍华匹配君子的儒雅,也以花容匹配英雄的阳刚风采。簪花礼仪席卷朝野,蔚然成风,溶入男士的风雅生活,成为史上最有品味的一道风景。@*#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