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呆若木鸡”的境界

作者:杜若

呆若木鸡,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成语,从《庄子》(一说《列子》)中的故事引申而来。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思想呆滞,犯憨痴傻,常会用到“呆若木鸡”,它原本的涵义,是否形容人头脑笨拙?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纪子训练斗鸡 先去其霸气

斗鸡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娱乐活动,在周朝时就有。纪渻子(纪子)是有名的豢鸡专家,齐王命他负责训练斗鸡。

十天以后,齐王问他:“斗鸡训练好了吗?”纪子回答说:“还不行。现在这只雄鸡盛气凌人,心气骄慢。”

纪子是训鸡行家,给人提供的判断思路,超乎人的想像。按照寻常的思想逻辑,越是盛气凌人的时候,不是才越能表现出斗鸡的战斗力吗?

驯鸡 去其打斗之心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纪子说:“还是不行。雄鸡开始收敛气势,但它一听到其它鸡的动静,还会兴奋地跃跃欲试。”

纪子看到雄鸡还没有完全放下争斗的心,别的鸡一有响动,它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所以说它还不行。

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问纪子训练的结果。纪子还是说:“不行。尽管雄鸡的气势已经收敛很多,但它的目光嫉恶如仇,还透着强盛的怒气。”

德行内化 “功夫”深藏

等再过了十天,纪子回复齐王说:“现在可以了。”他训练好的雄鸡,是怎样的一副表现?

纪子说:“其它的鸡啼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

这只雄鸡被调教成“木头鸡”,纪子认为“其德全矣”,意思是,雄鸡的德性全都内化了。

在四十天的训练过程中,雄鸡之前所有外露的气势,全都内化为卓越的内在精神,不再张扬,不再霸气外露。虽然表面看似呆傻,秉性深处却蕴藏着卓越的“功夫”。雄鸡还没出手,内在的精神就已经慑服了其它竞争者。这时,任何一只鸡见到它,马上会落荒而逃。

由此,这段故事引出“呆若木鸡”的成语,本意是形容气度泰然自若,态度沉稳,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为将之道 山崩于前色不变 鹿兴于左目不瞬

宋朝苏洵在著作《心术》中有谈到过类似的理念。苏洵说:“身为将帅,首先应当修心。哪怕泰山在眼前崩塌,神色也不会改变;哪怕身边突然跳出一头麋鹿,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身为将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有利的战机,镇定自若的气势,自能震慑敌军。

古代先贤的思维,常常超出现代人的思考模式,出乎人的意料,又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