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圣相李沆的睿智预言

作者:洪熙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河北邯郸人。李沆辅佐国君,特别注意帮助国君戒除骄奢之心,在后世有“圣相”的美誉,是宋朝的一代柱石。

李沆,字太初,景德元年(1004年)卒,年五十八,谥号文靖。(公有领域)

以忧劳勤苦 警戒安逸之心

宋真宗(997年—1022年在位)时期,曾任命李沆为宰相、王旦为副宰相。当时由于西北正在打仗,众臣废寝忘食,为此忙得筋疲力尽。一天,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才能坐享太平,得以悠闲无事呢?”

李沆说:“稍微有些忧虑劳苦,才能警戒人心。将来天下安定,朝廷不一定就会没事。”后来又出现契丹和亲这个事,王旦征询李沆的意见,李沆说:“这样虽然很好,但是边界的隐患一旦平息,恐怕主君又会生出奢侈心来。”王旦听了之后,并不以为然。

王旦(957年-1017年),北宋大臣,字子明,谥号“文正”。(公有领域)
王旦(957年—1017年),北宋大臣,字子明,谥号“文正”。(公有领域)

李沆担任宰相,每天都要向真宗报告地方情况,比如各地的自然灾害、盗贼活动以及不孝行恶等事。每次真宗听完都不高兴,表情惨淡。

王旦认为,地方上的小事,不值得奏报天子,使他心烦意乱。而且丞相常常奏报不好的消息,就会违逆皇帝的心。

对此,李沆怎么看呢?他说:“皇上现在还很年轻,应该让他了解天下苍生的艰难处,使他常怀忧虑警惕之心。不然的话,凭着皇帝血气方刚的年纪,不是沉迷于声色犬马,就是大兴土木、战事、祭祀之类的事。我已经老了,看不到将来了。这是日后你该忧虑的事情。”

在对待辽国契丹的问题上,李沆曾对王旦说,“你以后担任宰相,千万不要和契丹讲和。如果讲和,从此以后国家必然多事,没有休止。”只不过当时王旦也不以为然。

见识深远 同僚叹服

李沆去世后,宋辽订下“澶渊之盟”,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讲和,西夏也纳贡臣服了,于是在政事上面有所放松,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等。

后来的北宋宰相王钦若属于主和派,面对契丹大军入侵边境,他主张把国都迁到南方,偏安江南。

之后继任的宰相丁谓虽然博学多才,但他为了权位,讨好皇帝,蒙蔽视听,并促使皇帝大兴土木,耗费民脂民膏。丁谓还勾结太监,陷害忠臣,被天下人视为奸佞之臣。当时的人称丁谓和王钦若等五人为“五鬼”。

王旦亲眼目睹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作所为,想规劝他们,却无能为力;想辞官回家,又觉得有负皇帝厚待。

到这时,王旦才叹服李沆的见识深远,他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

宋真宗像。(公有领域)

事据:《宋史》卷282、卷283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