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哭》作者郑洪谈抗战史实

人气 101

【大纪元2018年05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景烨渥森镇报导)4月28日下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郑洪博士来到Waltham镇的“剑桥美国高中联盟”总部,与华人听众们分享他从物理学家到历史小说作者的心路历程。除了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外,郑洪还谈到了他反对政治宣传、去伪存真的史观。

“我们不能够忘记历史,也不能够渲染历史,不能用历史来推广自己的信念。历史就是历史,应该原本本地记载下来,谁是谁非,让大家来判断。”郑洪说。

他谈到,他用英文创作《南京不哭》小说的初衷亦在于此。他在小说中主要参考了西方文献,以避免中文资料中的偏见。他希望能让西方主流社会了解二战时欧洲战争与中日战争的不同,帮助他们公正地认识二战时发生在中国的史实。

“德法战争是两国间的战争。中日战争在这之外,还是种族歧视的大屠杀。”郑洪说。他认为日军对中国人的屠杀不亚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应当得到西方人的重视。

他提到,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在中国多地也有残暴行为。但在《南京不哭》一书中,他所重点表现的还是角色们的内心情感。他曾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长时间交流,并把他们的经历融入到小说之中。此外,为精确展现南京人的生活,郑洪特地到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

他开玩笑说,当地的衣食住行或许也改变了他的外貌。

“所以有一天我在路上走,有人走上来向我问路。我知道成了,我已经变成南京人了。”郑洪幽默的回忆引来听众们的笑声。

郑洪博士替读者在其著作《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签名。(刘景烨/大纪元)

这位曾专注于暗物质研究的物理教授说,他的写作动力来源于一场在MIT的举办的历史研讨会。当时三位美国学者和一位日本学者与听众们分享他们对日本原子弹爆炸的想法。郑洪则提问说:“如果一伙强盗闯进你的家,强奸了你的妻子,杀了你的儿女,还要割断你的喉管。然后警察打过来,制服了强盗,救了你的命。对你来说,这是一个警察暴力执法的故事吗?”尴尬的主讲人们含糊略过这一话题。但在会后,日本学者表示同意郑洪的观点,还邀请他签名要求日本政府为二战期间的罪行道歉。

后来,郑洪在MIT的《科技评论(Technology Review)》杂志上看到关于这次研讨会的报导。他写信给该杂志讲述自己的观点,却见到刊登出来的信件被删去了一些他认为重要的段落。这使他了解到西方人对中日战争历史的漠视,也使他决定用英文创作小说来普及这一历史。

讲座现场,现年八十多岁的退休教授吴先生对郑洪回顾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深感共鸣。1937年秋季从南京逃出来的吴先生认为自己也属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我有两条腿,逃掉了,没有被抓到、被屠杀。从南京我花了三年才逃到重庆去。”他感慨说。他与听众们分享了他四岁时的家庭照,南京居民撤退时壅堵街道的照片,以及其它历史材料。吴先生与他母亲逃难中的曲折、惊险历程引起听众们的关注与惊呼。

此外,在听众们提问下,郑洪还与大家探讨了其它与中日战争有关的话题,例如蒋介石与张学良关于东北抗战的分歧,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生活状况等。

在场一位先生提到,他听说毛泽东曾表示,若没有日本人,共产党还夺取不了政权;但这位先生并不了解这一事情的出处以及是否属实。郑洪解释说,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时,中华民国政府已经退守台湾;日本与中共政府亦未达成赔款协议。后来1972年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时,毛泽东确实讲了这样的话,还放弃了日本赔款。

《南京不哭》英文版完成后,郑洪又亲自将其翻译成中文。他对小说中的历史内容非常自信。“我相信大部分人看这本书,都会学到很多关于中日战争的事情。”他说。

当天“文学科学70年报告会”活动是由兰亭雅序、波士顿华人摄影协会、世纪中校、牛顿中校等联合主办,李娜主持,MIT教授陈敏担任引言人。◇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磨砺10年 MIT物理学家郑洪写《南京不哭》
受抗日老兵感召 华裔教授设中国学生奖学金
MIT华裔教授赠奖学金 优先考虑南京留学生
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音乐会下月中举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