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虎头蜂凶猛威力大 7招防蜂螫

综合报导/黄嫣华

蜜蜂叮咬严重时会造成过敏性休克,有致命危险。如何预防蜂螫?(Shutterstock)
人气: 687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夏秋季节,民众到郊外踏青机会增多,被虫类叮咬受伤事件频传。别轻忽小小的昆虫叮咬,严重时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引发致命危险。6月17日和18日,台湾发生连续2起虎头蜂伤人事件,其中一名男子送医不治。

根据斯坦福大学调查,在美国最致命的有毒动物攻击,就是蜂类螫咬;而根据台湾林务局,台湾致死报告最多的,是虎头蜂属的黑腹虎头蜂。

台湾连续2起虎头蜂伤人事件

17日凌晨,台湾屏东一名壮年男性,在睡梦中感到剧烈庝痛而惊醒,发现右手被叮咬,开灯一看,一只黑腹虎头蜂竟停在他的枕头上。他使劲用棉被拍打都没死,最后拿起手机敲打才将它击毙;被咬后不到10分钟,他就开始出现休克现象,幸好邻居发现,并协助紧急送往医院急救,经治疗后平安出院。

然而另一位58岁的吴先生,就没那么幸运。18日端午节那天,桃园市的吴先生和妻子到家附近土地公庙拜拜。吴先生因尿急就近到草丛小解,未料却惊扰到虎头蜂,遭蜂群螫伤,当妻子发现时他已昏迷倒卧在地。妻子赶紧叫救护车送医,然而抢救三天后,吴先生还是不治而亡。

虎头蜂的危险之处

虎头蜂属(Vespa)又称胡蜂属,俗称虎头蜂,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台湾,是一种具危险性的蜂类。虎头蜂体色鲜明,通常是黄黑相间,腹部大多为黑色;有发达的、如虎牙般的大颚;以昆虫为食,喜欢甜食。

虎头蜂有一个危险的特点:一般蜜蜂的尾部螫针有倒钩,螫人后自己也会死;但虎头蜂螫针没有倒钩,可以重复螫人。

虎头蜂具危险性,被它螫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图为黑腹虎头蜂。(Wikipedia)

虎头蜂会攻击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蜂巢。它的蜂巢常常选在有天然屏障、隐秘的树梢,或者是地下,因此不容易被注意到,如果无意中入侵它的领域,虎头蜂就可能瞬间群起攻击。

被蜂螫到如何处理?

虎头蜂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它的蜂毒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毒蛋白,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奇痒、刺痛等过敏现象,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引发生命危险。

普遍来讲,被蜂类螫到后,有些人不会过敏,只会出现红、肿、热、痛、瘀血等症状,通常持续几小时或几天就会消退,可用冰敷和一般药物来缓解;有的人可能出现急性过敏症状,如心悸、晕眩、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应当立即送医。

野外活动时,7招防范蜂螫

虎头蜂群的警戒范围约在巢穴直径100公尺内,其中以最凶猛的黑腹虎头蜂警戒区域最大,踏入它们势力范围后,易引起成群虎头蜂从巢穴中飞出攻击;中华大虎头蜂体型最大,巢穴常在地底,一般人无法察觉。

从事野外活动时,必须对蜂群的习性有所了解,避免招惹蜂类:

虎头蜂会攻击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蜂巢。因此预防蜂螫首先应避免入侵它的领域。(Shutterstock)

1. 虎头蜂不易注意到白色,不攻击光滑平面的东西。所以去野外最好戴上白色硬帽,遮住头发保护头部,穿白色衣服较为安全。

2. 野外活动应着长袖、长裤,以及全包的鞋子(不要穿露趾凉鞋)。

3. 不要喷香水,或涂抹有香气化妆品。

4. 甜点、甜饮料容易招来蜂类,应妥善收好,不可随地丢弃。

5. 看到有少数巡逻蜂在附近盘旋时,不可再前行,应先静止不动再慢慢退回原路。

6. 接近蜂巢时,应保持安静、镇定、快速离去,勿敲打或把东西丢向蜂巢。

7. 天色阴暗时,蜂类较具攻击倾向。避免阴天到野外去,也避免黄昏时还在野外逗留。

遭蜂群攻击的自救法

万一不小心惹来蜂群大肆围攻,请采取下列的方法自救:

● 被成群蜂攻击时,应分秒必争向来路快跑;如果是团体被攻击,应分开跑。

● 立刻用外套遮住头部和其它外露部位,尽可能减少被叮咬的概率。因为每次蜂螫的毒素有限,少被螫一次,就少一点致命的风险。

● 躲进芒草堆、矮树丛中,再伺机离开。

● 跳进水中,淹住全身(但须注意水中安全)。

● 准备蜂螫急救包,不幸被咬时可先行急救,务必尽速送医。

▼ 相关影片(来源:YouTube)

· 蚊虫叮咬别再抓 药师教您正确处理与用药

· 70岁采药人 被蛇咬的自救经验

· 毒蛇咬伤 古代救治与治蛇法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