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东海孝妇冤案 因果中的后续故事

作者:杜若

西汉时期,发生了一桩“东海冤案”,官府冤杀了一位孝妇。此后,东海郡大旱三年。直到官府平反了冤案,旱情才得以缓解。这桩冤案还引出后续许多故事。

在这起案子的背后,有一位公正廉洁的小官,曾竭力为孝妇伸冤,他就是宰相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于公精通律法,曾经担任县里狱吏和司法官。

于公断案公正,无论大小案件,他都仔细审查后才判决。凡是经他判决的案子,犯人都心服口服,不曾怨恨他。百姓感念他执法公允,在郡中为他立了生祠,称为“于公祠”。

东海孝妇 屈打成招

在于公的仕途生涯中,经历的东海孝妇冤案,是最令后人印象深刻的。

东海郡有一名孝妇,年轻时守寡,膝下也没有子嗣,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孝养婆婆。婆婆见她还很年轻,就劝她改嫁,孝妇始终不肯。

婆婆常对邻人说:“我这个媳妇向来孝顺,侍奉我一直很勤恳。我怜悯她年轻丧子,又守节守寡。我现在年纪大了,长久下去会拖累她,该怎么办才好?”不久之后,这名婆婆就自缢身亡了。

婆婆的女儿将孝妇告到官府,说孝妇杀了她的母亲。官府派衙役拘捕孝妇。孝妇苦苦辩解,说自己没有杀害婆婆,但在县衙的逼供下,最终孝妇被屈打成招。

冤杀孝妇 大旱三年

图为 元张雨题《倪瓒像》,示意图。(公有领域)
于公担任郡决曹主管司法,他阅览案宗后,认为妇人能奉养婆婆十多年,并且一直以孝心闻名乡里,她一定不会杀害婆婆的。图为 元张雨题《倪瓒像》,示意图。(公有领域)

地方官定案后,将案子报呈上级官府。当时,于公担任郡决曹主管司法,他阅览案宗后,认为妇人能奉养婆婆十多年,并且以孝心闻名乡里,一定不会杀害婆婆的。

于公为太守讲解此案,不料太守听不进去。于公和太守激烈争论,为孝妇百般申诉,也没能救下孝妇。于公因此抱着案宗在家里哀痛大哭,他知道这是一桩冤案,但眼看着良人被杀,自己却无能为力,为此伤痛不已,遂即辞去了官职。

孝妇冤死后,东海郡大旱三年,谷物歉收。新任太守到任后,请人占卜大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该被判死,前任太守一意孤行,强行决断,冤杀了她。灾祸的原因就在于此吧?”

新任太守查阅孝妇一案卷宗后,决定为孝妇平冤。他派人主持祭祀,亲自前往孝妇坟前,杀牛祭奠,并为其立碑,表彰她的孝行。祭祀刚结束,上天降下倾盆大雨,当年五谷丰收。

孝妇冤案获得平反,旱情也随之解除,郡中百姓更加敬重于公。

于公自信料事 子孙门第高隆

图为元 赵孟頫《西园雅集图》。(公有领域)
于家兴盛富贵,受到帝王荣宠。昔日,于公所说因其积德甚多,子孙显达,门第高隆,所言甚是。图为元 赵孟頫《西园雅集图》。(公有领域)

有一年,于公家的闾门坏了,地方的父老乡亲一起前来,帮他修缮。于公对众人说:“可以将闾门稍微修得高一些,最好使它可以容下驷马高盖的车出入。”驷马,指四匹马拉动的马车。

众人听了于公的话,心里一片茫然,不理解于公的意思,于是问他原因。于公说:“平日我治理刑狱,审办案件,没有冤枉过他人,因此积累了很多阴德,将来我的子孙一定会兴旺显达。”

于公所料准确。他的儿子于定国,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学习律法。于公去世后,于定国也主管刑狱,负责办理谋反案件,因其才智出众,屡获升迁。汉宣帝刘询登基后,于定国被提拔为光禄大夫,成为汉宣帝的近臣,官至丞相,受封为西平侯。

于定国的儿子于永,因贤良孝行闻名乡里,又因其贤德被选为驸马,成为馆陶公主刘施的夫婿。于家兴盛富贵,受到帝王荣宠。昔日,于公所说因其积德甚多,子孙显达,门第高隆,所言甚是。

“德”,是人的眼睛所看不见的,却能像藤蔓一样,不断地蔓延生长。家族门第高隆,富贵不尽,都是从人所积之德而来。古人深信因果之说,通过德行就可预知自家未来,这也是因果的必然之处吧。@*#

事据:《汉书》卷71。

责任编辑: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