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周年 中共渗透危害全球

人气 589

【大纪元2018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乐予美国华盛顿特区报导)“六四”事件过去29年了,中共的残暴镇压仍然让亲历者刻骨铭心。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政要和学者认识到,共产极权不仅荼毒中国民众,其渗透全球的影响力造成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直接威胁着民主国家的自由,加深了其它专政独裁国家民众的苦难。

6月5日,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在美国国会瑞本大楼举办六四问题研讨会,国会议员和多位中国问题专家回顾历史,探讨应对中共渗透的办法。

“经济带动人权”是空想 中共危害全球

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主任苏葆利(Robert Suettinger)表示,克林顿上台后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开始是与人权问题挂钩,但到2000年,在商界的极力游说下,国会两党通过激烈辩论,以微弱优势通过了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当时流行的理论是,经济发展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公民的权利有希望得到保障。

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主任苏葆利(Robert Suettinger)表示,美国曾寄希望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能为人权状况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一想法落空了。(林乐予/大纪元)

苏葆利说,如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逐渐意识到中共渗透西方的危害,就连商业界也开始担心在中国的投资是否稳定。然而,唯一没变的就是中共,其意识形态、政治体系、对民众的压制和极权的本质没有丝毫改变。

美国会提新法案 反制中共“长臂”

资深国会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说:“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共更加富强,但民众依然无法享有天赋的人权。中共的影响力渗透全球,但它们做了什么呢——把糟糕的统治模式和监控、特务等手段推广到其它国家,尤其在独裁国家很有效,比如苏丹、伊朗等。”

资深国会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主导推出新法案,反制中共对美渗透。(林乐予/大纪元)

就在研讨会的前一天(6月4日),共和党议员史密斯与民主党议员卡普特(Marcy Kaptur)共同提出《反制中共政府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运作法案》(Counter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ommunist Party’s Political Influence Operations Act)草案,以遏止中共“长臂”深入美国。

该草案要求,美国的政策应明确区分中国人民、中华文化,以及执政的中共,并制定长期战略,应对中共的政治影响力宣传虚假信息;提高美中在媒体、大学、智库和政府官员合作的透明度,增加对中共影响力运作的目标和手段的认识;中共资助成立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应注册为外国代理人(foreign agent);美国执法部门为被中共当局锁定目标遭到威胁的人士提供保护,包括华裔美国人及中国留学生。

坚守良知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研讨会上,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将“人权奖”颁发给“六四”幸存者方政。当时在北京体育学院就读的大四学生方政在天安门广场,为救身旁的一位女生,不幸被坦克碾去双腿。2009年来到美国后,方政依然坚持为中国的人权发声。

方政说:“今天这个奖发给了我,其实是让大家记住二十九年前的惨案,是发给那些失去了生命的六四受害者,和一直在国内坚持抗争的、勇敢的人权斗士们。”

六四幸存者方政获颁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人权奖”。(林乐予/大纪元)

“六四”之后,方政受到中共当局的严密监视和不公平对待。他表示,在中国说真话要付出很大代价,许多“六四”的亲历者和受害者面对压力不再发声,但是仍有更多的人在坚持真相、坚守良知。

“公民力量”发起人杨建利博士表示,中国内部动荡,民怨四起;国际政局也有了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共的渗透采取对策。这些变化让中国的民主化有了前进的可能。

“公民力量”发起人杨建利博士表示,国际国内的变化,使得中国的民主化有了前进一步的可能。(林乐予/大纪元)

美国之音资深记者燕青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共缺少对人的基本尊重,无论是藏人、维吾尔人,还是不同背景的汉族人,都同样受到压迫。然而,道义一直存在于百姓心中,在意识到共产党不可能带来“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之后,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在觉醒——燕青说,这是社会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她认为,只要不同流合污,坚持信念和善良,守护相望,中国就会有希望。#

美国之音资深记者燕青在研讨会上表示,各个阶层的中国民众都在觉醒,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林乐予/大纪元)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美国会研讨会关注3亿人三退为世界带来希望
新西兰政要:摆脱中共 中国才会真正强大
《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揭开真相震世界
《天安门杀戮》首次披露中共军事机密文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