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朝名臣】少年宰相 忠宪王安童

作者:洪熙

安童(1248年─1293年)是太师木华黎(1170年─1223年)的四世孙。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为追念功臣,召安童入朝担任宿卫官,官位在百官之上。

安童的母亲帖木伦是忽必烈的正妻昭睿皇后的姐姐,时常出入禁宫。有一次,忽必烈见到她,问起安童的事情,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幼,却也是辅佐皇帝的人才。”忽必烈问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她说:“每次退朝后,他都只是同前辈老臣们讲话,从未亲近过那些年少轻浮的人,我是从这点上看出来的。”

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反对他的汉化政策,一直兴兵与忽必烈对抗。中统四年,忽必烈率军征讨其弟,抓获上千名阿里不哥的党羽,犹豫着要如何处置。正巧安童随侍在侧,忽必烈问他:“朕要治他们死罪,你认为如何?”安童当时才16岁,他回答说:“他们也是各为其主,陛下刚平定天下,就以私怨杀人,这样如何能够收服那些还没有归附的人呢?”忽必烈惊奇地说:“爱卿年纪轻轻,能讲出这样的话!爱卿说的正合我意。”由此更加器重安童。

至元二年,忽必烈任命安童担任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其食邑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自己这么年轻就被授以重要官职,恐怕四方会轻视朝廷。忽必烈见安童面对名利,还能以大局为重,不觉动容,对他说:“朕已经过深思熟虑,卿不要再推辞了。”

至元八年,陕西行省地方官员也速迭儿建议说,由于他们那里闹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一两个,就达不到惩戒的作用。朝廷敕令中书省详议此事,安童奏报说:“强盗、窃贼一律处死,恐怕不合适。有犯死罪的,应按照旧例上报待批。”忽必烈接受了他的意见。

有一次中书省上奏,有五十人被判死刑,安童说:“臣等核查他们的罪状,其中有十三人是因斗殴而杀人,罪不至死。对其他人的判决,臣等没有异议。”于是忽必烈下令将这十三人改判为充军。

青年时期忽必烈画像。尼泊尔艺术家Anige(1245年—1306年)。(公有领域)

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颜举兵反叛,忽必烈亲征,最终平定了叛乱。受乃颜牵连入罪的皇室宗亲,忽必烈派安童负责审问,多数人获得平反。一天退朝后,安童走出宫门,那些被免除死罪的宗亲,争着迎上去拜谢,有人甚至为安童拿马缰绳扶他上马。安童对他们一概都不理睬。

有人趁机对皇帝吿安童的状:“宗亲即使有罪,也都是太祖(成吉思汗)的子孙、陛下的昆弟;安童丞相虽然尊贵,但也只是人臣,怎么能傲慢、不敬到这种地步呢!”忽必烈沉思良久才说:“你们这些没见识的人,哪能理解安童这么做的用意呢。安童故意羞辱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改过迁善啊。”

至元三十年,安童薨逝,忽必烈震惊哀悼,下诏由大臣帮助办理安童的丧事。

安童天性敦厚稳重,不管身处困境还是顺境,无论荣辱,他都能够守正不移,恬然自处。闲暇时,孜孜不倦地研习儒家经典,与儒生们谈论道义,探究圣君贤臣之事、义夫孝子之行、治乱成败的缘由、生死忧乐的道理,二十年来没有一日松懈的。

虽然安童自小就位高权重,但其住宅堂宇极其朴素简陋,除了必需的客厅、卧室、厨房之外,再没有其它多余的房间。有人建议安童扩建住宅,他说:“屋子可以遮风避雨足矣。我听说,有人辛苦地购置田地住宅,最后都给了不肖子孙享用,这事我可不做。”

安童在相位前后二十年,励精图治,废除苛政,推行宽平政策。抑制淫奢风气,减轻赋税,知人善用。与丞相史天泽、左丞相许衡、姚枢等人,共同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君正臣贤,所以至元之初,朝廷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有余财,粮仓满溢,天下大治。忽必烈曾经称赞安童说:“有安童在,朕可以高枕无忧。”@*#

君正臣贤,所以至元之初,朝廷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有余财,粮仓满溢,天下大治。图为元人《嘉禾图》。稻生双穗,或稻产丰收,是一种祥瑞,也称之为嘉禾。(公有领域)

事据:《国朝名臣事略》卷一之二《丞相东平忠宪王(安童)》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