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老虎怕布施

毕欧帕可野生动物公园老虎吃冰消暑。(TIZIANA FABI/AFP)

font print 人气: 507
【字号】    
   标签: tags: , ,

这是两则和老虎有关的“毒笑话”,同样都是借“虎”发挥讽刺“爱钱”的。

布施“好厉害”–老虎诉苦

有个和尚携带着一部经、一副铙,下乡代人家做法事。

作法事中,忽然一只老虎凶猛猛地扑了过来。

和尚惊慌无措,顺手将手中的铙抛过去击打那只老虎。

那头老虎张开大口接住了铙,嚼了嚼,嚼碎了吞下了肚。

这下子和尚更害怕了,拿起手中仅有的经书就抛了过去。老虎看见经书抛来了,急急转头,跑进山洞里去了。

洞中的小虎问说:“父亲搜山,怎着速速就回来了?”

老虎说:“好晦气!我遇到一个和尚,只吃他两片薄脆饼,他就抛下化缘簿来化我,亏我跑得快,不然叫我拿什么布施他?”

石老评语:“游山水而缘簿跟随,最杀风情,急须嘲笑。”

死要钱 莫砍虎皮

有个人被虎衔走了,他的儿子急急要救父,拿着刀赶过去杀虎。

儿子猛急赶上老虎,看到父亲就在虎口里。只听得父亲高喊道:“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不可砍坏了虎皮,才卖得银子多。”

石老评语:“死在顷刻,尚顾银子,世人每多如此,但不自知耳。”

就是说,世人往往只顾向钱看,却忽略了险境,死在临头都没自觉呢!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

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

石老的〈自序〉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

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出家不修心、修口,仅仅是走形式,徒劳无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话,道出世道的堕落面何如呢?
  • 有一座庙,庙中雕塑一太上老君像在左边,一佛像在右边。一日同时来了和尚和道士,看两人怎么搬弄老君和佛?这笑话寓意讽刺世人……
  • 有一人家中一贫如洗,一天晚上,夫妻同睡,丈夫作梦中拾得一锭银子。欢喜地和妻子商议着生财之道。
  • 兄弟二人一同去拜客。说那个弟弟很愚昧、没见识,什么都要问一问哥哥。看“蠢才”弟弟说笑话……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