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美男子潘安为何自称“二毛”?

作者:任淑一
font print 人气: 146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刘长卿(唐玄宗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有诗吟:“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诗中“潘郎”就是指史上的美男子潘安。美男子惊见黑发中参差着白发,悲叹之情溢于言表,低荡的心绪应该甚于常人!的确,潘安叹白发生,就成了古人,尤其是古代男人述说长白发的一种典故。

潘岳(公元247-300年),晋代名士、文学家,字安仁,后人习称他潘安。潘安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少时随父宦游,后入太学,二十余岁在当时权臣贾充幕府中供职。曾任司空掾、太尉掾等职,三十余岁担任河阳县令。潘安风姿俊美,是史上公认的美男子代称,后人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据《世说新语》所载,潘安每次外出,都会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地围着他的车子,又向他的车子投掷水果,常常“掷果盈车”。

始见“二毛”

潘安之貌虽然让人“掷果盈车”,但是这些爱慕、这些献果却也没能让他青春俊貌常驻,年纪不大就有“二毛”惊心。他在《秋兴赋序》中这样描述自己:“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潘安说自己“春秋三十有二”,也就是三十二岁时,头上长了“二毛”。就是长了白发了。因为黑白两色的头发交杂,所以称为“二毛”——两种毛色的头发。

因而后代诗人,引用潘安“二毛”的典故,叹华年早生白发,兴叹借喻的也不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刘驾《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二毛”——年纪的代名词

潘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一语在文史上的影响力真不小,后代名将、文人墨客在作品中以“二毛”来表述自己的年岁的说法很常见。后来,“二毛”一词也成了“三十多岁的人”的代名词。

例如:北周骠骑大将军、集南北朝文学大成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自己三十多岁就遭逢丧乱:“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宋代谏议大夫、以忍辱自隐出名的李宗谔,在他的《先公谈录》中说自己“二毛之年”丧父。他的父亲是李昉,曾为宋太宗时宰相,自律俭朴清廉。他说:“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文中所说“丁忧”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先公”就是已经逝世的父亲,李宗谔三十三岁时李昉殁。以上这些名士都以“二毛”来代指自己的年龄正当三十多岁的年纪。

人生在三字出头到四十岁的这十年光景,可以是壮志凌云青云直上之期,也可能是白发早生、伤叹不遇之时。欢畅、愁绪两种情怀与“二毛”俱在,真是悲欢中年,古来已然。@*#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金龟婿”是指高官厚禄的夫婿,从唐到清“金龟婿”都入了诗词,隐含一丝嘲弄味儿,反映“金龟婿”形成背景的不正统……“金龟”符前身是金鱼符,在唐代长用,但是却没听说过“金鱼婿”,为什么呢?
  • 南北朝士林豪杰江淹的一生,建立了寒士不怕出身,才能加上努力奋发,逐步青云的成功模范。南朝史记载“江郎才尽”有两个预示的梦……。
  • 从周代到清代,历代朝中都有藏冰的专职人员和作法,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之月”能享用清凉的冰块。古人藏冰表现了科技的成就。宋代民间,入伏之后怎样享用冰盘、冰点呢?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