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西方房地产经纪人的中国缘

【大纪元2018年0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邓舒语美国圣地亚哥报导)一部讲述秦始皇的电影,让一个瑞典-苏格兰裔的美国高中生走进了中国文化。直到现在,36年过去了,他每天仍阅读一章《道德经》。这就是圣地亚哥地产经纪Daniel Brandenstein(中文名:汉丹文)。他说:“我与中国文化志趣相投,就像是,上一世我曾经是一个中国人。”

始于电影 “老外”追寻中国文化

汉丹文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始于他在1982年观看的一部讲述秦始皇的电影。

“当时在密歇根州我生活的地区没有一个中国人。有一天,我偶然看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的电影,我马上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奇,”他回忆。

之后汉丹文开始阅读有关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籍。“当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图书馆,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渐渐的发现,中国的哲学理论最令我感兴趣,”他说。他首先接触的是孔子的诗文,继而又转向孙子和老子,相继阅读了《孙子兵法》和《道德经》(英文版)。

高中毕业后,汉丹文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或许冥冥之中有缘分,那时他恰好被派驻亚洲,使得他有机会第一次直接接触到当地的东方人和他们的语言。

汉丹文回忆,在那次的亚洲军旅中,他开始向当地人学习广东话、日语和菲律宾语,他也开始学太极和气功。

退役后,汉丹文到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开始了大学生活。在那里的第一学期他就迫不及待地选修了中文课。“我是那堂课中仅有的两个白人学生中的一个,其余的学生都有中文基础,这对于几乎一无所知的我来说真的很难,”他说。

虽然艰难,幸运的是,他的成绩仍然不错,让他争取到了奖学金,得以在大学的第二年前往台湾留学。

台湾留学 览遍台南庙宇

在台湾台南的国立成功大学留学期间,时年29岁的汉丹文不仅学习了中文,结识了很多台湾朋友,还游览了很多庙宇。

汉丹文说,他寄宿的家庭的户主傅文星“傅先生”,帮助初来乍到的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住在附近的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的何培夫教授。

“我非常享受那时在傍晚与朋友泡茶聊天,每次去泡茶的时候就会看见何教授,他时常同我聊天,”汉丹文说。“汉丹文”这个中文名字,就是何教授帮他起的。

谈到在台湾的趣事,汉丹文说,刚到台湾时,他的中文还不熟练,经常因用错词闹出笑话。朋友们也会经常逗他,说他“很帅,但是,是‘蟋蟀’的‘蟀’”,然后看着摸不着头脑的他就一同笑起来。可是,他笑着回忆,当有一次他用同样的话依葫芦画瓢去说别人时,却差点把对方惹恼了。

在台湾期间,汉丹文游览了阿里山附近的山脉和台南的众多古庙。“我去了太多地方,我去了所有我知道的在台南的庙宇,”他说。

汉丹文说,那些在西方教堂看不到的古风建筑和墙上的雕花最是引人入胜,庙宇中古老的各式佛像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之旅收获丰 中国缘未断

对中国文化的追寻对于汉丹文来说影响颇深,他说,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中文,更在精神层面受到了中国古老哲学的熏陶,对为人处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说到最喜欢的中国古书,他毫不犹豫:《道德经》!

汉丹文说,《道德经》成了他生活的指南。他认为《道德经》里面的教导涵盖面很广,而且“是关于人的痛苦的诠释”,从中他认识到:“追求的东西越少,生活中的痛苦也会相对减少;如果想要的太多,你也将相对承受更多的痛苦。在情感层面,追求就是痛苦的来源”。

汉丹文认为,即使如今的社会充满着现代化的高科技,但很多人在精神层面迷失了。他每日都会阅读一篇《道德经》来启发自己。他也收藏了多种英译版本的《道德经》,希望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义。

汉丹文的中国缘从年轻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生活上,他娶了美丽的美籍台湾太太,他经常与岳父母用中文交流。在房地产工作上,他正努力在中国人中打开市场,他希望能接触、认识更多的中国人,延续他的中国缘。

责任编辑:田磊

相关新闻
【人物专访】一位西方记者的中国缘
当奥运滑雪选手 与古老东方修炼相遇
唐风:美国务卿人选罗拉巴克父子的中国缘
非法移民乘船冲上圣地亚哥海滩后消失在街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