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素心蜡梅 宋才子山谷香清发愿修行

作者:允嘉徽
清 程琳画花鸟 册《腊梅山雀》(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2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一曲《踏雪寻梅》[1]蜡梅飘香,伴随成长于二十世纪中的民国一代人走过学堂的岁月,在脑中嵌入一幅美好的冬日快雪晴画:

“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蜡梅清幽送胸怀

听那欢畅的驴铃儿响叮当,一路上节奏轻快悠扬伴着郊游赏花人,蜡梅清幽送胸怀,共度冬日好时光。《踏雪寻梅》唱的寻梅地点──灞桥是在长安。古灞桥最初建造于春秋时代秦穆公之时,横跨“关中八川”之一的灞水上,那里是从中原进入古都长安的必经之路,曾经是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蜡梅伴灞桥,唱一曲《踏雪寻梅》、踏一回历史之旅……,花影、书声、琴韵让冬日的时光好生浪漫悠扬。

蜡梅花语

冬至前后,光枝上悬挂着朵朵蜡梅,泛着蜜蜡光泽的小花虽然不起眼,但幽香似梅,绝妙的是越远越清香。在温带地方也可以偶遇蜡梅的芳踪;温暖的海岛台湾,在梨山中的武陵农场也能欣赏到蜡梅绽放的芳姿。

蜡梅开花略先于梅花,从黄历十一月就能赏蜡梅,花期可达二个月,在腊月(黄历十二月)时更是盛开,后人就误以“腊梅”为名,和原名蜡梅产生了混淆。范成大《梅谱》说,蜡梅本非梅类,因与梅同时开,而香气又相近,颜色酷似蜜蜡,所以称为蜡梅。常见冬梅、黄梅、香梅、雪梅等等的称呼都是蜡梅的别名。

“素心蜡梅”品貌、香气俱佳,花心洁白、浓香馥郁,成了蜡梅一品的代表。素心蜡梅开花时叶子已经尽落,花朵张口向下,像金钟吊挂,所以人们唤它“金钟梅”。寒天里凌寒负雪含苞吐萼的蜡梅,花瓣儿透着蜜蜡的幽光,香气清远,给人澄澈、高洁的印象,象征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现代的人听蜡梅的花语是“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和坚贞”。

最古的蜡梅  章华古梅

最古的蜡梅“章华古梅”又称楚梅,高三米、冠幅达六点五米,传说是楚灵王修建宏伟的章华台时种植的,高寿据说有二千五百多岁了,号称“天下第一梅”。中国武汉植物研究所曾经测定这一株蜡梅,证实为原生蜡梅。

章华古梅也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诗歌中,成了吟咏、抒发情感的对象。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就曾经将一腔对国家的忧患赋古梅,“眼边历历兴亡事,欲赋章华恐过哀”。章华古梅见证历史风云开阖、朝代兴衰起落,而今华丽宏伟的章华台已经不复寻,留下国家兴亡的忧患常在爱国诗人心头。

宋徽宗蜡梅山禽图展现书诗画“三绝”艺境,通向文人画的境界。(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山谷吹起赏蜡梅风尚

蜡梅的花朵娇小,早年并不特别引人。黄庭坚(黄山谷)曾作二首诗咏蜡梅,咏物寄情,“蜡梅开尽欲凋年……江寒山瘦思亲友……”[2],蜡梅开在寒冷的岁暮,怎不让人思念亲友;又说蜡梅的花瓣好比春衫薄,引人歌咏的诗兴,“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3]。

传说他无心插柳的二首戏作点燃了宋代文人雅士赏蜡梅、咏蜡梅的风尚。这当是由于黄庭坚在当代赫赫的文名和风节而来,苏轼向朝廷举荐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

山谷风清  追配古人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生于北宋,据《宋史》记载,他从小聪颖警悟,天生才赋很高,诗名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当苏轼看到黄庭坚的文章时极为赞赏,叹世上久无这样“超轶绝尘”的好文章了!黄庭坚的书法水准也是卓绝群伦,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父亲早逝,他一生事母至孝,时时思亲之忧,不让母亲挂念。他写的《听履霜操》一文,就表达了孝子对母深挚的体贴,“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恐亲心为予动兮”。他唯恐出外踩在霜上的脚步声,惊动亲心为自己担忧!凡是母亲的事他都亲为,不用奴婢佣妇代劳,例如每天亲自洗涤母亲的便器,掌握母亲的健康状况。苏轼赞扬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晩笑堂竹庄画传》中的黄庭坚像。(公有领域)
树立二十四孝典范之一的黄庭坚。《晩笑堂竹庄画传》中的黄庭坚像。(公有领域)

黄庭坚笃信佛道,自奉甚为严谨,人在尘缘中,心在修行,实地修行。四十岁时,黄庭坚的妻子、继室都去世了,他写下《戒淫发愿文》,发愿戒淫欲、戒饮酒、戒食肉。他说:“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今者对佛发大誓: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4]

他发誓,如果从此自己犯戒,愿入地狱,并代众生承受罪业,可以见到他决绝修行的心愿。黄庭坚悟到人的身上带着生生世世的罪业轮回转生,他誓愿忍辱修行,修好十忍的功德,断绝尘世间的一切欲念,清净生生世世的生命所积累的尘埃,修到佛的世界去。

元祐年间他受召为校书郎,编写《神宗实录》。后来,受到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诬告《实录》不实,受贬迁至戎州。他对遭贬毫不介意,泊然处世。该地的读书人慕名而来请教他,他讲学不倦,指点人作文的诀窍,经过他指授的人下笔都很有可观。

后来他又因一篇文章被有心人故意曲解、弹劾,竟而被除官遭管束。然而一生的困厄沧桑,几度政海的波澜冲击,都没有撼动他淡泊的心志。黄庭坚的德行高洁,不就是浊世中一蜡梅?几度浊流涤荡,越发清芬!

刘雪庵在《踏雪寻梅》中抒发:“尘世多风霜,蜡梅朵朵黄,空谷传回声”,蜡梅有灵,宛然知晓尘世的风霜,回音荡向山谷。人生旅途中,若是一路遭逢寒风,不妨谛听蜡梅的清香伴叮当,陪伴你走入书声琴韵,化作好时光。

蜡梅香浓胜小寒,蜡梅花开喜年来。(容乃加/大纪元)

-参注-

[1]  刘雪庵作词(黄自作曲)《踏雪寻梅》:
崎岖山径上,蜡梅枝头放,一路寒风中,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心随花儿醉芬芳,清幽到我胸怀,共度好时光。

尘世多风霜,蜡梅朵朵黄,空谷传回声,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爱花人儿太痴狂,只求朝夕相对,共度好时光。

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2]  黄庭坚《送何君庸上赣石》

题注:醉中作(原注:时元丰五年君庸太和簿。)
蜡梅开尽欲凋年,痛饮千江壁底眠。江寒山瘦思亲友,归守平生二顷田。
……(节句)

[3]  黄庭坚《短韵奉乞蜡梅》
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

[4]  黄庭坚《发愿文》:
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今者对佛发大誓: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
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
设复淫欲,当堕地狱、住火坑、经无量劫。
一切众生为淫乱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饮酒,当堕地狱、饮烊铜汁、经无量劫。
一切众生为酒颠倒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设复食肉,当堕地狱,吞热铁丸、经无量劫。
一切众生为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愿我以此,尽未来际,忍辱誓愿,根尘清净,
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随顺如来,
于无量众生界中,现作佛事。

@*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柿树嘉美可食可赏可入书,有“七绝”的封号,“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柿子还有第八绝,那就是转化之绝,“风霜变颜色”将涩果变甜果。这也是人生功夫,映照唐代广文博士郑虔的人生,也映照你我……
  • 糖炒栗子的季节呀!油亮的砂石磨挲着铁锅的翻炒声带着甜香,烘暖了游子的故乡梦:“山栗炮燔(*烧烤)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从周到今,甘栗带着一长串珍羞记忆;糖炒栗子带给人的中华文化深蕴的故事也很感人。
  • 生物科技界对银杏能够孑遗二亿多年的青春活力一直很投注,然而,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的种活银杏树的窍门更是耐人寻味,就说要把银杏种活就不能让它落单,必须……,阴阳相感之妙如此。
  • 萝卜真是天地间一宝,说这莱菔给人“来福”,名实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设!《本草纲目》赞美萝卜,宋代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相名将和来福萝卜有感人的遭遇……
  • 橘子解渴、陈皮是好食方,橘的疗效上百种。《二十四孝》诗吟:“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事堪奇。”讲了陆绩怀橘的故事。橘子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格,知道长久的“颂橘”文化源自何人吗?
  • 松树古来拥有百木长的桂冠,千岁材的美称,说松树有灵性的故事,拾掇史书间也不少。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丈夫若松之常青。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