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华发表全球最薄透镜 比纸薄可撕贴

刘昌桦研发出世界上最薄的介电质超平面透镜 。(清大提供)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9年0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宝云台湾新竹报导)清华大学光电所助理教授刘昌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不用玻璃折射成像,而是以数万个极微小的奈米柱排列为同心圆来改变光穿透速度的超平面透镜,厚度比纸还薄、甚至还可像贴纸一样撕下转贴,未来可应用在相机、手机及微创手术导管等镜头上。

这项全球最薄介电质超平面透镜的研究成果,不仅登上了国际顶尖期刊Nano  Letters,许多外国媒体都也争相报导,并以“超超薄的平面镜头”、“光学镜头从3D变2D”、“永别了,立体玻璃镜头”标题来形容这项重大突破,也让清华大学的研究能量扬名国际。

传统透镜由厚厚的玻璃镜片构成,需要经过打磨、抛光等昂贵制作过程,厚度往往达数个毫米。刘昌桦表示,近两、三年来奈米技术和奈米光学精进,开启了人工平面透镜“介电质超平面透镜”的研究领域,采用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硅来“长”成数万一样高度的微米等级柱子,并排列成一圈圈同心圆的图案,来改变光穿透的速度,达到跟传统透镜一样好的效果。但因为构成透镜的微细柱子高度至少得是直径的5倍以上,又高又细的柱子很容易倒塌。

刘昌桦采用创新的光学设计方法,成功降低这些柱子的高度至奈米等级,柱高只要达直径2倍即可。柱子变矮了,更方便制作、更稳固,制作出的透镜也更加轻薄。以此方式制作出的镜头,直径只有头发的百分之一;厚度仅190奈米,比五万分之一公分还要薄,创下世界上最薄介电质平面透镜的纪录。

刘昌桦研发出世界上最薄的介电质超平面透镜 。(清大提供)

此外,刘昌桦研究团队也首度提出采用凡得瓦(Van der Waals)材料来制作奈米柱的构想。他解释,凡得瓦材料的特性与我们平常使用铅笔中的石墨相似,都是由一层层的单原子层堆叠形成,层与层之间只靠微弱的凡得瓦力连接,因此笔迹可轻易地被写在纸上、也可以轻易地被擦掉。

研究团队采用六方氮化硼、二硫化钼等凡得瓦材料制作奈米柱来形成超平面透镜,就能像贴纸一样撕下来再贴在其他的基板上,“就像壁虎的脚能轻易地攀附并爬行在天花板上,也是因为凡得瓦力。”刘昌桦说明。

刘昌桦研发出世界上最薄的介电质超平面透镜 。(清大提供)

目前在实验室使用电子束显微镜来制作超平面透镜,刘昌桦成功证明不同的奈米柱排列方式,可取得清晰度不等的成像。但因上万个奈米柱都得用人工一个个排列出来,制作速度较慢。刘昌桦表示,未来这套技术如获业界采用,用半导体制程的曝光机及光罩来制作透镜,数秒就可完成。

光学镜头微型化的重大突破,竟起于一次不经意的错误。根据光学原理,透镜的奈米柱高度周期设计应为0到2π。刘昌桦说在某一次实验中,奈米柱高度周期被误设为0到π,因透镜仍可有效聚光、成像,一开始他们还没发现出错,直到回头检视,才大惊“为何这样也行?”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新型超平面透镜采用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硅来“长”成数万一样高度的微米等级柱子,并排列成一圈圈同心圆的图案。(清大提供)

刘昌桦指出未来透镜轻薄化,不只改变手机及相机镜头、放大镜、近视眼镜、太阳眼镜等,更可让由许多镜头组合而成的仪器微型化,如以目镜、物镜、反光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未来甚至能打造钻进人体血管的微型医疗机器人,“小小的光学元件改变,也可能带动医疗领域的重大革命。”

刘昌桦毕业于清华大学动机系,之后赴美于密西根大学电机系取得博士学位,并分别在西北大学材料系和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在回到母校清华执教之前,他也接到了国外知名大学的聘约,仍决定回台任教。他认为台湾的生活及研究环境,对年轻教授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厉害的半导体产业,而能与父母家人一起生活是最重要的事。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