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牛耕体验活动 盼唤起台湾人对牛的记忆

小朋友好奇的下田体验耕牛。(廖素贞/大纪元)

人气: 190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9年0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在台湾现在要看到牛耕田的画面已经很少了!云林回乡青农林家良,结合台湾耕牛文化协会,25日于土库镇马光一处田园,举办牛耕体验活动,号召老中青三代牛耕手现场示范如何与牛一起耕田,来自嘉义的知名乡土画家陈明顺,也专程赶来捕捉难得一见的牛耕画面,希望透过活动让大家认识早期的农耕生活,唤起台湾人对牛的记忆。

活动中邀请褒忠潮厝华德福实验小学的学童在田边演奏小提琴“对牛弹琴”。由77岁老农张住福示范如何驶牛耕田,台湾耕牛文化协会理事长沈国源也下田学习,彰化县溪州乡拖拖拉拉牛耕队队长高一鑫青农,也专程带来他的一头爱牛,让小朋友及家长体验坐牛车漫步田间的滋味!

两头牛像见到同类 亲切的相互招呼
两头牛见到同类,亲切的相互招呼。(廖素贞/大纪元)
褒忠潮厝华德福实验小学的学童在田边演奏小提琴“对牛弹琴”
褒忠潮厝华德福实验小学的学童在田边演奏小提琴“对牛弹琴”。(廖素贞/大纪元)
彰化县溪州乡拖拖拉拉牛耕队队长高一鑫(牵牛者),让小朋友开心的坐在他的牛背上。
彰化县溪州乡拖拖拉拉牛耕队队长高一鑫(牵牛者),让小朋友开心的坐在他的牛背上。(廖素贞/大纪元)
彰化县溪州乡拖拖拉拉牛耕队队长高一鑫(牵牛者),让小朋友坐在牛车上漫步田间。
彰化县溪州乡拖拖拉拉牛耕队队长高一鑫(牵牛者),让小朋友坐在牛车上漫步田间。(廖素贞/大纪元)

张住福表示,自己年纪大,去年把老牛卖掉后就没再带着牛耕田,不然每到插秧期前工作都接不完,一天可以赚好几千元,他说,用牛耕方式整平的田,秧苗播种下去不会太深,容易吸收地面的肥份,稻子自然长得好。但现在会用牛耕田的人很少了,大部分都被机器取代了。

近80岁的老农民 示范正确的驶牛耕田方法
近80岁的老农民,示范正确的驶牛耕田方法。(廖素贞/大纪元)
77岁老农张住福示范如何驶牛耕田
77岁老农张住福示范如何“驶牛耕田”。(廖素贞/大纪元)

林家良表示,土库镇曾经是台湾早年农村重要的牛墟市集之一,如今只剩旧址,盼透过牛耕体验活动,让年轻一代的人知道早期农民以牛耕田的辛苦及牛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多少孩子的学费,一家人的吃穿,都是靠着牛的帮助。

耕牛文化协会理事长沈国源说,2015年因舅舅去绿色博览会帮人牵一头牛,让舅舅回想起小时候与牛一起打拼的日子,就说:“我们一起养牛吧!”就这样与牛结上不解之缘,二人在几经波折才找到宜兰县壮围乡大福村,成立了“牛头司”。

牛头司是荷兰时期负责畜养与管理牛的单位,台湾第一头耕牛就是从那里引进来的,为台湾的经济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是台湾人最佳伙伴,然不敌机械化的冲击,渐渐被台湾人遗忘,因此我们重新设立了“牛头司”希望唤起台湾人对牛的记忆,让下一代重新认识我们的这块土地。

五年前因食安问题返乡从事友善农耕,创立“回乡米品牌”的林家良,小时候坐过牛车,留下深刻印象,纯朴善良的他不忍心看牛为人类辛苦一辈子,到老了竟然落到被卖去宰杀的命运,去年他在印隆法师协助募款下,从虎尾一位退休老农那里买回来一头原本要被卖去宰杀的老牛,印隆法师为它取名“证健”,24小时给它听佛经。

为了感念辛苦大半辈子的耕农,他在土库镇成立了“老牛收养站”他自称是老牛的长照中心,让这些退役的老牛得以善终,并收集了传统农具,希望让大家能缅怀早期的农耕岁月。最近他又买了第二头牛,牛的食量大,庞大饲料费家良实在付不起,还好有好心人的小额赞助,勉强还能维持。

路过的老农 看牛就像看到老朋友ㄧ样 忍不住地牵起牛来
路过的老农,看牛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样,忍不住地牵起牛来。(廖素贞/大纪元)
完成耕田工作的老牛和主人悠闲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完成耕田工作的老牛和主人悠闲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廖素贞/大纪元)

一直在寻找台湾乡土文化的画家,也是法国独立沙龙国际会员的陈明顺,开心的表示,他找遍了全台湾,今天终于让他找到了牛耕田的景象,他认为台湾早期的农耕生活,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来有可能是国宝级的文化。

来自嘉义的知名乡土画家陈明顺,也专程赶来捕捉难得一见的牛耕画面
来自嘉义的知名乡土画家陈明顺,也专程赶来捕捉难得一见的牛耕画面。(廖素贞/大纪元)

陈明顺说,在机械化的农业时代,虽然农耕的产值不高,但如能发展成全国或全世界性的观光产业,那他的文化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他举例说:如果我们到萨哈拉沙漠去坐骆驼,要花好几万的机票及住宿费,在台湾我们也可以让全世界的观光客来坐牛啊!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