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个文青

作者:郑如晴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表露出二人的手足情深,读来真挚动人。(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凡我们在小学,都有过如此的经验,被老师问到将来的梦想是什么。

记得当时班上的同学,大多抢着要当科学家、工程师或老师。因为老师说,志向要远大才叫梦想。

有个女生说要当奶妈,结果惹来全班哄堂大笑,我隐约感觉笑声里的鄙夷,后来这女生的绰号就叫奶妈。

老师问到我时,我嗫嚅不知所措,我喜欢作文,但不知作文是否远大?能算是梦想吗?那时小学四年级的我,没听过“作家”这两个字,也不知道作家算不算是个职业。

但是喜欢写作这件事,慢慢就在我心中滋长。

初中(国中)二年级,国文课本读到了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唉呀!这位古代的女词人,不但写出了绝世的孤独况味,简直抚平我小小心魂深处的寂寞黑洞,让我理解,“愁”竟可以如此精确且细致的被描绘出来。原来,文字可以美化也可以抒发。

那阵子,感觉为赋新愁的思绪也跟着漫漫高涨。清朝张心斋《幽梦影》里提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当时年少的我,缝中寻诗,好像得到了那么一点况味,就自以为和文学接近,自命不凡起来。

初二这一年,我整天都在写诗作词,摇头晃脑对仗押韵。我的前座是位白皙秀气的张姓同学,每写一首押韵的古诗,我就传给前面的张同学,有趣的是,她也不遑多让,不消半节课,她在我传去的纸条背面,也填了她的新作,反手从背后递过来。

就这样你来我往,我们好像伯乐遇到千里马,彼此欣赏彼此鼓励。只可惜毕业后,我们各分东西,我再也没见过这位同学。但是那分切磋的快乐,是我文学梦的开端,让我渐渐体会到,文章是案头的山水,是有字句的锦绣,我在山水锦绣中优游。

也是这一年,我写了生平的第一篇小说三千字,交给我的国文老师,请他给我讲评。

从此,我每次上国文课都认真的盯着老师看,明示暗示我的期待,但是老师专心讲课,并未有任何反应。就这样一星期过了,两星期过了,一个月过了,两个月也过了。

快到期末时,我终于按捺不住,下课时直接拦截老师,问我的小说写得如何。老师愣了一下说:“小说?什么小说?”

原来,老师根本已忘了我写的那篇小说,更不用说小说的去向了。记得,当时我红了眼眶,只差没掉出泪来。

唐人说:“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我虽没胡须可捻,却也是花了多少时间才写出来的。那是一个电脑与影印机,都尚未问世的年代。写稿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用原子笔写出来,涂涂改改之后,再规规矩矩誊写到六百字的稿纸上。写错了没有立可白覆盖,得小心翼翼使用橡皮擦,否则力道太猛,稿纸被擦破,作品也就破了相,这就是我小说处女作下落不明的故事。至于是什么内容,其实我早已忘了,不能忘的是当初的热情。

好在不久张秀亚的《牧羊女》把我从失望中拯救出来,第一次接触这本散文,即被作者清丽脱俗的文词所吸引,唯美浪漫如诗如梦的散文,幻化出比诗更美的意境,令我沉溺。

接着从她的《北窗下》走过,书里的文字纷纷飘落,一片秋怀,万顷晴光,开启我年少懵懂的心智。原来,散文既有如远树烟云般渺茫,也有如空山雪月般的苍凉。

接下来几年的求学生涯,因家庭变故,写作成了我精神的寄托。都说艰苦是创作的动力,这话好像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深刻所以要记录。自此,主编学校校刊变成我的专利,投稿中部的《台湾新生报》副刊,变成我零用与买书的主要经济来源。

那时自以为文青,喜欢逛书店,某天在中正书局看到《西洋文学欣赏》,作者钟肇政。随手翻开书页,读到作者开了长长的一串陌生的书单,有如棒喝,忽觉自己像井底之蛙。

犹记得书中的一句话:“光是接触正确的文学,就已经是文学教养的伟大要素。”

这一句话,如今变成我鼓励学生找经典阅读的启发。

十七岁那一年,侥幸获得大专院校的小说创作奖,那是我第一次得奖,奖金八百元,对我而言是一笔大数目,我该怎么用它呢?

和姊姊商量,她说当务之急,我要有一件冬天的外套保暖,学校的外套太单薄了。于是,她带我去做了一件黄褐色的毛呢外套,这也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梦想换来的礼物。

穿在身上,我有些感动。原来现实和梦想是可以结合的,只要努力;原来所有的梦想都不远大,它就藏在咫尺且踏实的脚底下。这件外套后来越洗越小,最后送人了。

几年后我到德国,在一家商场,看到了一件类似的外套,分外亲切,忍痛花了半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买下来。当时的留学生活相当拮据,为了生计,我几乎放弃写作。买回家那天,我穿着它照镜子,意识到生命中的某种东西,又悄然回到我身上了。那天夜里,我重拾笔墨才发现,自己是如何想念写作的日子。

经过了这么多年,生活再怎么起伏兴落,我心中始终熨贴着一个十四岁女孩热切的眼神,还有她的梦,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节录自《细姨街的杂货店》/ 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夜降临大地。预言说:熊。将。来。袭。被恐惧与恶梦威胁的族人,不再祭祀和荣耀家屋,精灵日渐凋零。
  • 满头白发的飞行员回忆起那天,他想的不再是空战的细节,而是那些年、那些空战的影响……
  • 力恩!你的拥抱是那种抱紧了,就让时间冻结了的猛烈的温柔。从第一次的拥抱开始,你给我满满的关爱,而我所能回应你的,总是缺了一角,无法形成一个圆。
  • 祷告完几天后,小鸡的头上长出了向日葵。从此,小鸡决定,要用生命温暖身边的人,像向日葵的颜色一样温暖,让这个世界多一点点爱。那只小鸡就是我,我不想光头。神阿!我需要祢。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温暖,而不是造成麻烦的累赘。
  • 麦提是个国王,他才十岁。不愿在大臣保护下当个傀儡,麦提靠着勇气与本事争到了治国的权力 ……就在万民拥戴之际,国家却因外敌的诡计陷入了重重危机……
  • 喜欢我的人,必定又耗费光阴,牺牲了他的岁月。为了不要误人一生,“不发生”为最安全的办法。可难道身体外观跟其他女孩不一样,我就该如此自我定位吗?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