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成语数来宝

“一元复始”古人为何贺冬至不贺夏至?

作者:容乃加
冬至,由剥而复一元复始。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4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人为何贺冬至不贺夏至?成语“一元复始”对应冬至节,隐含什么寓意?其道理可从《易经》的智慧中得到解答。

冬至是黄历十一月中气,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天的“中点”;从《易》六十四卦的对应来看,冬至之卦为重卦〈复〉卦。

重卦〈复〉卦(地雷复)的卦象为坤上雷下,乃雷藏地下之象。雷卦初爻是阳爻,上为二阴爻;坤卦是三阴爻。〈复〉卦六爻,即一阳爻在下,五阴爻在上,寓意生命跃动的生机藏在地底下,等待春天复苏。

〈复〉卦对应冬至,《大戴礼记‧夏小正》说:“日冬至,阳气至,始动……”,“阳气至”就是卦象初爻为一阳爻所显现的含意。古人说“冬至一阳生”也是这个易理。《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也说:“冬至阳爻起初,故曰复。”“复”具有返回的意思,冬至就是阳气循环返回起点(初爻),寓意天地间又到了万象更新的起点。

明宪宗 冬至一阳图。(公有领域)

从64卦顺序来看,〈复〉卦接在〈剥〉卦(重卦山地剥)之后,所以有“由剥而复”之说。“由剥而复”又显示一种人生的哲理,道理也是显现在卦象中。剥卦为上一阳爻和五阴爻组成,〈复〉卦为下一阳爻和五阴爻组成。“由剥而复”显示阴阳循环恒常不变的理则:阳气衰微之后,由上转入地下复生,象征阴阳循环再回到起点,代表新生!

由剥而复的易理。(容乃加 /大纪元)

古人传下来的成语“一元复始”就是从这个“由剥而复”的卦象而来的,寓意万象更新。古人为何贺冬至不贺夏至?道理就在于此,冬至到了,阳气返回,天地一元复始,万象将更新,所以古人在严寒中欢庆迎冬至!而夏至虽然是盛夏之节,然而也是阴气起的时点。东汉蔡邕《独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唐代杜佑《通典.礼三十八》也说:“日长则贺(*冬至),君父道也。下庆上会,情交节也。日短则不(*夏至),臣子道也。”中华文化观察天地之理入微而深远。

在上古的周朝,在冬至日,天子率百官举行大祭,祭祀天神、地神、祖先和八神(八蜡,后代称八腊);地方祭祀社稷;家家户户祭神、祭祖。[1]从上到下,普天下怀着敬畏、感恩之心过了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迎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年。[2]

冬至到,一阳归来,万象更新还会远吗?从此日往后,阳气将慢慢发展强盛,万物就会越来越舒展,前程越来越光明。

注:
[1] 周代冬至祭天神、祭人鬼,见《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又杜佑《通典》:“有虞氏冬至大祭天于圆丘,以黄帝配坐”。
[2] 上古的周代、秦代历法,把冬至当作新年的开始。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随着端午节的到来,中华古人也启动了“五瑞”克“五毒”的防疫保健、夏令卫生行动。你知道“五瑞”、“五毒”各指什么吗?
  • 思慕深深!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不知道当初《诗经.采葛》诗人选用葛、萧、艾这三种是否别具深意?采葛、采萧、采艾对应的事情大小不同,耗时长短也都不同。
  • 九月九日称“重九”、“重阳”、“重阳日”,是“喜气阳阳”的好时光,但也有“阳九之厄”。想起重阳佳节就想起插茱萸的习俗和故事,传承久远。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