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先想一想 辨别假新闻3招 跳脱同温层

人气 1044

【大纪元2019年12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海柔综合报导)“眼见为凭”真的靠谱吗?我们以为自己有辨别事实和虚假的能力,以为散播假新闻一定是别人,不会是我。诚然与亲友分享资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专家提醒,有心人士利用人的偏见和喜好,蓄意透过资讯分享传播假新闻,加上同温层效应,往往让人很难时刻都保持正确的判断。

美国电视广播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的节目“60分钟时事杂志”,制片人拉杜奇基(Michael Radutzky)表示,“假新闻是虚假的故事,也可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数百万人都会喜欢。”人们经常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去“相信”,而这也正是假新闻散播者所利用的人性弱点。假新闻不单指政治领域,吸引人们阅听的假讯息还存在于健康养生、股票投资、疫苗接种等生活领域。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分析,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假讯息。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网路用户,分享假新闻的数量是年轻族群的7倍。有一个解释是老年人可能较少使用网路,因此对网路讯息判读能力的经验较少;第二个解释是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日渐下降,较没有办法分辨讯息。还有另一种解释,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或许观念更加根深蒂固,一旦有心人掌握了老人家的观念,那么讯息渗透者很有可能利用此点达到散发讯息的目的。

一些网路传媒散播假新闻,目的可能是为了吸引观众点阅,赚取广告费。然而,现今更有人利用软体工具修图和造假视频,栽赃某人亲口说出他本人从未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借着传播达到目的。最令人忧心的是,有心人士造假的新闻破坏人们的生活,撕裂情感,甚或危及国家安全。

这类隐藏在造假的生活讯息当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我们若能看清楚假讯息散播者的手法,将更有能力自我保护,也能找到方法避免成为散播假新闻的帮凶。

假新闻形成的路径

我们从大量讯息中辨别对自己真正有助益的,并非照单全收。(Pixabay)

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以俄罗斯干预2016美国总统大选为例说明假新闻是如何操作出来的。首先,俄国渗透者利用购物网站广告,测试用户喜欢哪些产品,包括喜欢的图片、颜色、文字和文字大小等等。

其次,搜集人们浏览网站时的滑鼠轨迹,停留时间、次数和个资,大量搜集后便能精准投放广告,这些基本资料在“讯息战”上意义重大。

沈伯洋说明,搜集资讯后,接着开始申请社交软体假账号,例如Instagram、Twitter或脸书,并且和影星、名人互相追踪,慢慢开始制作争议性影片,导入错误观念或讯息,吸引名人转传,藉以发挥更大效应。

俄国渗透者还会宣称他们粉专已有50万名追踪者,然后去找特定族群的团体,主动帮忙他们宣传,转发工作机会等等,透过这些互助方式建立信任、累积粉丝;还会雇用网路写手写感人励志的小故事,让人们信赖渗透者立意良善。

沈伯洋指出,接着下一步就是打入Line、WhatsApp等群组,制作“早安图”、“长辈图”等这类问候图和赏心悦目的图片,目的是要将讯息打入特定群组;或者利用购物网站上搜集到的群众偏好,转发议题到类似PTT网站的“Reddit”,再利用网军大量洗版,留言。

俄国渗透者通过这些方式建立人们对他们的信任感,努力了3~4年,在网路累积到百万追踪者之后,接下来就准备开始散播假讯息了,同时将主流媒体的小错误放大化,抺黑它们在做假新闻,让大家不相信主流媒体,只相信特定账号。

辨别假新闻:“谣言止于智者”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有心人利用我们的好恶,达到他们的目的?

一、先别急着分享

您是否看到某些标题、图文讯息会感到生气、恐慌或热血沸腾?每当情绪上来时,深深吸口气,避免冲动转发讯息和亲友分享,试想一下,这讯息是真的吗?是否有人希望民众大量转发?

我们阅览网路讯息时,自己的喜好和偏见容易被利用。(Pexels)

社交媒体分析公司Graphika主任尼莫(Ben Nimmo)说:“人们生气或恐惧时最容易被操纵”。如果您只看过标题,没有阅读内文,也最好不要分享帖子;保持平稳,避免冲动,才能在转发讯息前,思考内容的合理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若能尊重他人的见解,也能避免为了说服别人的认同而转发来源不明的假新闻。尼莫建议,看到与自己意见相佐的讯息时,可以试着挑战自己,寻找与对方有共通想法的观点,这样能扩大自己的思维,而不局限在同温层泡泡中。。

二、简单、有效的查证

‧留意人、事、时、地、物为何

伦敦政经学院媒体及传播系研究员波莱兹(Gianfranco Polizzi)针对媒体识读的研究,建议读者反问自己5个问题:

1.谁产生了这篇文章?如何找到更多这位作者的其他文章?
2.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什么?同时,它没有告诉我什么?
3.这是最新的资讯吗?
4.这文章是从哪来的?我还可以在哪里找到它?
5.写这篇文章的人,是出于什么动机想这样写?他想达成什么目的?

一则消息来源于何处,是否标明作者名很重要,有些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会刻意省略记者名和消息来源;我们也可留意报导日期,有心人企图混淆视听,有时会将旧闻拿出来炒作。

‧借助Google图片搜寻

美国非政府组织“新闻识读计划”(News Literacy Project,简称NLP)提醒:人们本能地相信图像胜过文词,而假信息操控者经常使用图像。变造修改过的图片能轻易导方向,使人误以为真,达到抺黑或渲染目的。我们可以善加利用Google的图片搜索功能,或有可能找出图片的原始出处,分辨真伪。

‧找具公信力的独立媒体或假新闻查核单位印证

如果不确定收到的重要消息是否属实,可蒐寻具有公信力的独立媒体是如何报导的,查询公正客观的专业人士的评论加以印证,或者求助第三方假新闻查核单位。

例如,台湾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团体成立的“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提供民众辨别新假新闻。

韩国最有公信力的电视台之一,KBS(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严谨的报导和正确的评论著称,他们专题报导了香港反送中运动,证实港警鸡奸示威青年,原本抱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看了报导之后,因而勇于面对真相,选择正义声援。

三、面对面互动比转发讯息更好

面对面交流比传送讯息更为真实,也能体察对方更多肢体“表达”。(Pxhere)

社交媒体传达资讯的方便性并不见得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或许应该更加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直面打交道,面对面的接触不但会听到某人的观点,还会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反应,并能看到他们的肢体语言,或许接收更多面向的讯息,了解更加全面。

有些人的内心无形中依赖“传送讯息”排遣空虚感,也有些人想要将自己的观点或情感简单而快速地传达给对方,然而转发讯息缺少了真实和人性化,转发讯息不见得真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当接收到具挑衅的网路讯息时,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检视自我的好机会,学习冷静理智面对,看清自己的喜怒爱好,思考收到讯息的下一步该怎么做会比较好。不任意转发有疑虑的讯息也就能逐步杜绝假新闻的扩散了。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如何分辨假新闻?台专家十点分享
一张图曝光“中共对台假新闻产制流程”!
香港“反送中”成中共造假新闻的“照妖镜”
中共官方抹黑香港“反送中” 假新闻无极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