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典识慧

“相濡以沫”为什么“不如相忘于江湖”

感悟庄子智慧
文/秦顺天
庄子 庄周 梦蝶

明 陆治《梦蝶图》,绢本。(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0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两条相濡以沫的鱼,沉浸在相互依附的满足中,黏腻得彷佛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亲相爱固然感人,但鱼儿应该清醒:它们不过是泥泞境遇中的暂时聚凑。

与骷髅对话

庄子曾经枕着一个骷髅入睡,梦中有了与骷髅的对话。

庄子说:我请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您的形体,让您重新长出骨骼,丰满您的肌肤,让你返回到您父母、妻儿身边,重享天伦之乐,再续夫妻之缘,让您回到邻里和朋友中去再度人生,好不好?

骷髅皱眉蹙额,非常忧虑地说:不要啊,我可不愿意抛弃南面称王一般的自在快乐,再去人间,自讨人世营营之苦啊!

人一生下来,忧虑随之,终其一生的拼搏与劳苦,死亡才得以休息,所以庄子也把死亡叫做“归真”、“复原”。

宋李嵩《骷髅幻戏图》,绢本。(公有领域)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离世,惠子前往吊唁,见庄子坐在蒲草编成的垫子上,岔着两腿,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

惠子说:“你和妻子相依为命,她给你生儿育女,日夜操劳,你们本来应该白头偕老,现在她先你而死,你不痛哭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是不是太过分了啊?”

庄子回答:

“不是这样啊!妻子刚死时,我睹物思人,怎能不感慨?又怎会不悲伤?不过我冷静下来思考,妻子降生之前本无形态,后来有了魂气,魂气又变成魄体,形成胚胎。再后来她出生成为婴儿,长大成人后,又经历了劳苦忙碌的一生。现在她人亡气散,终于魂归自然,从我这窘迫的小家,重新返回到广阔的天地之中了。我当然应该唱着歌,高高兴兴送她回去才对啊!如果我陷在个人的情绪中,悲痛欲绝,呜呜啼哭,不是不懂得天道的规律吗?”

庄子以理化情,认为生和死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自然的一种运化,如同春夏秋冬的运行。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安顺于变化,才会领悟生命的真谛,不再贪生怕死,哀乐自然不能侵扰他内心的平静了。

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已经知道,人死后会返回另一个天地。现代量子物理学研究也发现,人的肉身死亡,人的意识,即超越肉体的“量子信息”仍存在,也就是俗称的“灵魂”,并没有死,肉身消失在三维时空后,“灵魂”又去了更高维度的空间。

如果不执著个人情感,从无穷无极的空间及亘古长新的时间整体去观照,人生诸般现象,在大宇宙的运行中,也都是均衡调谐的。生而欢喜,死而悲伤,都是我们不明“道”的个人喜恶罢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也是基于对“道”的体悟,庄子说,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

二条鱼儿被困在干涸的泉底,奄奄一息,它们吐着湿气,攒尽唾沫口水去湿润彼此,沉浸在互相依附的满足中,它们黏腻得彷佛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亲相爱固然感人,但它们应该清醒:“相濡以沫”不过是泥泞境遇中的暂时聚凑、苟延残喘而已,口沫之濡又怎免干渴而死?回到属于自己的大江大湖中遨游,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脱。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实是延展于宇宙大穹的无限虚空之中,那里才是人真正的归宿。人生如寄,如果困于世间泥泞,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就会“反认他乡是故乡”啊。

元周东卿《鱼乐图》卷(局部),绢本。(公有领域)

参考文献:

《庄子·至乐》
《庄子·大宗师》@*

点阅【抚典识慧】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仙诗是以仙境、仙人或人仙同游为写作内容,寄寓诗人志趣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自然景象描绘出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主要受“道”的影响,内涵非常丰富,表现主题大体上有: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追求永恒、求仙访道等诸多方面。
  • 前篇说到元朝汉儒翁森先生在文风圮坏的情况下仍然在家乡办学的坚持。他的《四时读书乐》七言诗不但用以明志也指引了学子们一个超凡的读书之道。
  • 逃之夭夭形容艳丽好女子,那么怎样形容出众的男子?玉树临风夸赞男子的风度呢还是才貌出众?古早哪位美男子被赞玉树临风?
  • 这一课,头两句,传授孩子如何看天气,也就是今天讲的气象知识。古人讲天地人三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观天地之象,便可预知很多事情,这里就是一例,孩子们从小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看周围事物的变化判断天气。
  • 可惜,这样的神技和神迹在当代中国,已经几近绝迹了。因为对于中医精华部分的修炼和特异功能,现代人因为注重实证医学,用现代研究方法不能得知因由,因而弃为糟粕,实在是本末倒置。
  • 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后人对这句话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曾向老子问道,每次都大有收获;孔子最后一次拜访老子时,说“我终于得道了”。那么孔子最后闻的什么“道”?得道后他的表现又如何?为何能“夕死可矣”呢?
  • 从内心涌出的真诚的礼貌、对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与人之间的心径,也打通了通往机会和成功的路径。
  • 绒毛玩具
    当我们不再受困于私念的执著和占有的束缚时,我们会感到更自由,我们更能游刃有余地去“爱”,去给予,从而容易发现原来快乐和幸福常在我们左右,处处莲花开。
  • 良好的行为示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够触动他人的心灵,激励他们也走上正确的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