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有定数

憨直的大唐状元 原是“纱笼中人”

文/洪熙
唐朝丞相李固言出生于凤翔农村,秉性素直憨厚。不过,敦厚的性情并没有影响他入朝作官,也没有影响他的官运。(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37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民间记载中,凡是能做丞相的人,都属于“纱笼中人”。这一说法不仅奇特,而且视野也很特别。我们能从相关的文献中找到一些记述。

傻人有傻福

唐朝丞相李固言(782年─860年)出生于凤翔农村,秉性素直憨厚。不过,敦厚的性情并没有影响他入朝作官,也没有影响他的官运。

早年,他参加京试之前,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推荐,都是只身前往。到了京城,住在表亲柳家。柳家兄弟常常取笑他,笑他太憨,不明白事理,不求人举荐,怎么能考上呢?表兄弟们都等着看他落榜的消息。

柳家表兄弟戏弄他,悄悄地写了一个小字条“此处有屋出租”,偷偷地贴在李固言的头巾上。李固言一点都没有察觉。等他出门后,凡是看见字条的人没有不暗笑的。

李固言想拿自己的文章去求见当地贤达,就跟表兄弟们商量。柳家兄弟就把他带到许孟容府邸,先让他投文卷给许孟容。

许孟容当时做右常侍(官职,职掌规谏过失,侍从顾问)。朝臣称这一官职为“貂脚”,虽然尊贵,但没有实权可提拔新人。

许孟容谦逊地谢谢李固言,说:“我只是个清冷的闲官,眼下还没有能力帮你。尽管如此,你的这分心意,我会珍藏在心里。”接着又看到李固言头巾上的字条,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质朴之人。

这个憨厚本分的人,曾在洛阳遇到胡芦先生。此人善于占卜,能通神灵之间的事。胡芦先生对他说:“纱笼中人,不用相问。”起初,李固言听不懂什么是“纱笼中人”。后来,经圣寿寺僧人解释,才知道凡是能做丞相的人,神明会用碧纱笼罩住他们的身体。

通常,寻常人只能看到人外在的容貌和服饰,看不到其他的物件,更别说什么“纱笼”。那时的人能说出“纱笼”的景象,一定是先看到了,才能描述出具体的形状及色彩。看似是民间的传说故事,却已经涉及到另外空间,这样的视野真是匪夷所思。

意外考上状元

事情巧妙地发生了。第二年,许孟容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担任主考官。李固言的一个表亲认为,李的文章享有声誉,一定能考中进士,很妒嫉他的才华。当李固言询问表亲,考前应做哪些准备时,这名表亲骗他说,应当先去拜见主考官。李固言憨直,不知此人有意骗他,真的拿着自己的文章去谒见许孟容。

许孟容看到李固言的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于是秘密派人去请他,说:“举人考试之前,不能与主考官相见,一定有人妒嫉你的才华,才教你这样做的。”经盘问,李固言将实情告于他。

考试结束后,许孟容将李固言列于榜首,将教唆他的人批落榜。李固言成为元和七年(812年)大唐状元。

升迁为丞相

许孟容为人刚正,如果皇帝颁发的诏书有什么不妥之处,他敢驳正封还。他选拔的新科状元,做人也很耿直,行事有气节。

太和五年,官员王堪奉命修缮太庙,因其做事松弛懈怠,未能恪守尽职,被朝廷降职罚俸。

后来唐文宗下诏,让王堪辅佐东宫太子。李固言把诏书也退了回去,理由是:‭不能令松懈、怠慢之人担任太子属官,以免耽误社稷基业。文宗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将王堪改任他职。

太和七年,李固言升迁为丞相。终是应了“纱笼中人”丞相之命。

事据:《旧唐书》卷154、卷173;《太平广记》卷155、卷180@*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
  • 在军事上反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变革,为大一统进行着准备。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评价道:“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宪章,焕然可述”?
  • 无可奈何岁月去,似曾相识天象来。2017年10月6日,“双星同犯太微西上将”的天象,近在眼前,但是更加凶险,这是两大罚星的同犯,劫数自然更惨。
  •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宋孝宗时期宰相。人们都知道他大富大贵,备受荣宠三十多年。鲜少人知道,他年轻时期的清贫境际。据记载,在他还没有登科之前,曾经做过一个奇梦,待他走完一生后,人们才恍然大悟梦境所指的是什么。
  • 默默无闻的乡邑,在七年内出了三位状元,民间故事因禅师谶语的准确预言,在流传中更为生动多彩。
  • 他拦住皇帝马车,将马缰绕在腰间,噗通跪于马前:“陛下今天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臣愿意一死换得皇上纳谏。”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 韩琦以芍药这花中宰相为祥瑞之兆,圆满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镜下状元及第,纱笼中人必能当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数,命里有时自能水到渠成,命里无时也难以强求。
  • 名画《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开卷画,也是“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之一。这画如何表现人物画的传统精神?画史鼻祖顾恺之的绘画技艺如何精彩诠释宰相张华《女史箴》的鉴戒精神与内涵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