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艺女 最后成为王后、太后、太皇太后

【贤后传】曹操一生最敬重的女人

魏王曹操王后——武宣卞皇后
文/秦顺天
于非暗摹《女史箴图》(局部)。(公有领域)

卞夫人的人品、处事都堪称楷模。是曹操的贤内助。示意图:于非暗摹《女史箴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95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曹操带回了几副精美的耳环,先让她挑选,她就选了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她回答:“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

卖艺为生 曹操纳之为妾

卞夫人(160—230),名卞玲珑,山东临沂人。她出生那天,满屋都被黄光笼罩,其父问卜,曰:“大吉之兆,此女前途无量。”

但卞玲珑却出身于卑微的倡家。《说文解字》说“倡”,即“乐也”, 指专门从事音乐歌舞杂戏的艺人,经常在宴席和聚会上表演歌舞。

能歌善舞的卞玲珑为了生活四处奔走,那年卖艺来到了谯地(安徽亳州),赶上曹操父亲过生日,请卞玲珑等艺人歌舞祝寿。二十岁的卞玲珑容貌秀丽,风姿绰约,被曹操看上,后纳之为妾。

少年成名、曾被举为孝廉的曹操当年25岁,已有结发之妻丁夫人。丁夫人瞧不起卞氏的低贱出身,待她并不宽厚,但卞氏总能隐忍谦恭,不做计较;即使受曹操宠爱,还是安分守己,并不侍宠而骄。

临危不乱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五回插图,发矫诏诸镇应曹公。(公有领域)
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出洛阳,回到陈留。图为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五回插图,发矫诏诸镇应曹公。(公有领域)

因曹操不想被董卓重用,就带着亲信逃离了洛阳,失踪了几个月,音讯全无。当时袁术又假传曹操已死,很多投靠曹操的将士就想离开另做打算,曹府乱作一团。

曹操生死未卜,家眷当然惶恐不安,二十八岁的卞氏心中也非常着急。但她按捺着自己的情绪,不顾内外之别,走出来面见曹府的将士。

她镇定自若,劝说慌乱的将士:现在消息并未证实,曹君生死不能凭流言确定。如果你们今日辞归,曹君日后回来了,你们有何脸面见他啊?为避免未知之祸,你们就轻率放弃一生的名节声誉,值得吗?正因为有难,义士才要与共生死啊!

卞氏的一番话使将士们面面相觑,他们惭愧不已,纷纷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决定留下等候曹操。卞氏为曹操挽留了人马,安定了后方阵营。

后来董卓火烧洛阳,一片混乱,正是在这些将士的保护下,曹家眷属才得以保全。从此曹操对临危不乱的卞氏更加敬重,很多事都交给她去办。

曹操彩像,明人绘。(公有领域)

善解人意 不念旧恶

曹操的长子因曹操而死,悲痛欲绝的丁夫人非常怨恨曹操,常常哭泣。曹操不耐烦,一怒之下就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后来曹操心生悔意,亲自去接丁夫人回来,但丁夫人不肯原谅他,曹操只好与她离异。

卞氏知道曹操惦记丁夫人,趁曹操外出征战,就常常给丁夫人送一些财物,又私下多次将丁氏接到家里款待。

卞氏对丁夫人仍然处处恭敬,以礼相待。吃饭时,卞氏退居妾位,把与丈夫并排的正妻座位让给丁夫人,自己则坐于侧位。她不念旧恶的涵养,使丁夫人非常过意不去:“我已经是离异之人,夫人何必如此呢?”

几年后,丁夫人去世,曹操感慨自己再无赎罪之机,很是愧疚心伤。善解人意的卞氏理解曹操的心思,就主动为丁夫人操办丧事,请曹操依礼殡葬她,后将之葬于许城南。

母仪德行

后来卞氏被曹操封为正妻。家里家外,她举止以礼,操持有方。

曹操儿女多,很多年幼就失去母亲的孩子,卞夫人都尽心抚养教育,视如己出。同时她善待姬妾,使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宏图霸业。

曹操和卞夫人都厉行节约,在卞夫人的带动下,曹魏后宫尚节俭之风。卞夫人的居室家具没有彩漆绘画,一色素黑。她不收藏文玩珠玉,从来都不穿上等衣料,衣服上连花边装饰都没有。

一次,曹操带回了几副精美的耳环,先让卞夫人挑选,卞夫人就选了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选最好的 ?卞夫人回答:“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

于非暗摹《女史箴图》(局部)。(公有领域)
家里家外,卞夫人举止以礼,操持有方。示意图:于非暗摹《女史箴图》(局部)。(公有领域)

曹操选定曹丕做继承人时,左右侍臣皆祝贺卞夫人,建议她赏赐财物,让人分享曹丕成为世子的大喜。没想到卞夫人淡然一笑,说,立曹丕为世子,只因他是长子罢了 ,同时也说明我做母亲的,在教子方面还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其实我们母子都没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大加犒赏以示庆贺的呢?

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他赞叹卞夫人的定力:“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愤怒不变容态,喜悦不失礼节,这是最难得的啊!

219年,曹操正式册封五十八岁的卞夫人为王后,赞卞夫人“有母仪之德”。当时为了庆贺,国内犯人死罪均各减一等。

曹操一生妻妾成群,后宫都归卞夫人管,恪尽妇道的卞夫人张弛有度,和姬妾们相处得都非常和睦。

卞夫人慈孝怜悯,随军征行时,每遇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一定会停车。她走下来,亲自与老者打招呼,嘘寒问暖,同时赏赐他们绢帛。有时,她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唉!只恨我的父母已不在人世啊!”

懂礼法 知进退

卞夫人懂礼法,知进退。她的弟弟卞秉,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官却很小,财产也很少,一些战功不及他的,都比他富有。

卞夫人曾向丈夫提出异议,曹操说:“正因为他是我的小舅子,所以不能给他太大的官爵啊。”卞夫人也就再不提此事。直到曹操去世,卞秉都没能晋升。

有人私下议论说卞夫人薄情,卞夫人不以为然。每次接见外戚,她都告诫娘家人,要处处节俭,不应希求非分的赏赐。她说:“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一向节俭,也没什么钱给你们。有犯科禁的人,我会对他罪加一等。”

一次,卞夫人最疼爱的小儿子曹植被举报冒犯执法,魏文帝曹丕派人向卞夫人汇报,卞夫人深明大义,断然回复说:“没想到他竟干出此等事来。告诉文帝,不能由于我而违法国家大法。”她表示自己不会加以干预,对曹植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尽量弥补丈夫、儿孙的为政阙失

卞夫人对丈夫、儿孙为政的阙失,都尽量予以弥补挽救,以己之力维护着曹魏大业。

公元219年,杨修被曹操处死。卞夫人立即给杨修的母亲袁氏写了一封信。她先夸赞杨修之才,然后说夫君在“性急忿然”之下处死杨修,当时自己并不知情。她表示非常震惊,深感悲痛,请求袁氏宽恕。而且,她随信送了衣服、文绢、官锦,香车、牛等很多慰问品给袁氏。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王位,尊卞夫人为王太后,后为皇太后,居处称永寿宫。

曹丕与曹植有嫌怨,卞夫人努力协调;曹丕欲杀曹洪,卞夫人假意要废黜郭皇后,以为劝谏,并且列举曹洪的功勋,尤其对曹操的救命之恩,她告诫曹丕,做人万不可忘恩负义。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丕与曹植有嫌怨,卞夫人努力协调。图为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卞夫人一生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皆文韬武略,人中俊杰。曹丕下笔成章,曹植才华横溢,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226年,曹丕驾崩,曹叡即位,尊卞夫人称为太皇太后。

230年,卞太后去世,终年71岁。她与魏武帝曹操合葬与高陵辅,后被追谥为“宣”,即心地仁慈,见识深远、贤德淑惠之意。作为女人,卞夫人的人品、处事都堪称楷模,确实是名不虚传的贤内助。

参考文献:

《隋书·地理志(中)》
《太平御览》
《世说·贤媛篇 》
《三国志》@*

点阅【贤后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晋的华丽深宫内,住着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倾国的容貌,反而姿陋无宠,体弱多病。但她凭借独一无二的才德,位居众妃嫔之首,深受宫人礼敬。当三千佳丽湮没于历史洪流,人们却记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日本人为何对杨贵妃情有独钟?贵妃墓中葬的是谁?山口百惠原来姓杨,她真的是杨贵妃的后代?
  • 卫定公的夫人定姜丽于文辞,中国最早的送别诗,有一传说是她写的。定姜聪明有远识,又能有大忍之心与忍辱的功夫,她的一生如何发挥母仪天下的作用呢?
  •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女子以丑闻名,写书的人说她是天下第一丑女。然而,无盐女却请求嫁给万乘之君,而且当上了王后。她到底是怎样作到的呢?
  • 明成祖朱棣皇后,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攻城时披铠甲迎战,盛世时著书立说。她薨逝后,皇帝追思不已,终身不再立后。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四十余载心血相融,夫唱妇随,携手开创帝业,做到了终生毫无保留的相互信任。夫妻情义天高地厚,少年誓约竟白头不渝,成就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 成吉思汗之妻——光献皇后孛儿帖,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颂她:“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大海一样的心胸。”坐落在今蒙古境内的呼和淖日湖和察汗淖尔湖,一大一小,在阳光下相互映衬,被蒙古族的后世奉为神湖,因为成吉思汗和孛儿帖的婚姻就从这里开始,是他俩一生心心相印的象征。
  • 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皇后,梳头时都不忘把书卷放在面前读上几页,她时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后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礼法,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书三十卷,只为自律。长孙皇后被唐太宗誉之为“嘉偶”、“良佐”。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马皇后陪伴了朱元璋三十年,当了十五年皇后,朱元璋一生中谁的话都不听,独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她以贤德和才智,辅助朱元璋度过了大明朝创建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