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铁杵磨针——对修道者的点化

作者:俞元

真武大帝画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把粗粗的铁杵磨成一根针,没有人会做这样的傻事!大家都知道铁杵比针值钱,一个铁杵能换回许多根针,为啥还要几十年的光景去磨铁杵呢?其实李白和真武大帝看到磨针的老婆婆,她们不是人,是神!她们只不过用磨针这种方式,点悟一下修炼中的人。

李白自幼天资禀赋超人,五岁诵道家奇书“六甲”,十岁看诸子百家。父亲曾把他送到眉州象耳山读书。一天,李白望着一屋子要读的书,心想:何时能读得完?干脆先下山玩玩吧。李白下山路过一小溪,见一老婆婆在磨铁杵,他觉得很奇怪。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惊讶地问:“铁杵真能磨成针?”老婆婆:“只需功夫深!”

李白深受启发,此后苦学佛家和道家的各类典籍,勤练击剑和射箭,他曾“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他的剑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多次受到大唐剑圣裴旻的称赞。李白还四处寻道访友,李白一生交往的僧人中,名号传世的有三十多人。李白以“青莲居士”、“金粟如来”自称,在他的诗词中,佛法经典运用自如。

李白的道友也很多,包括大名鼎鼎的丹丘生、司马承祯等。司马承祯道术精湛,曾为唐朝三代皇帝讲解道法,他盛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著名诗人贺知章赞美李白为“谪仙人”。李白的诗,震古烁今,许多有关仙人、仙境的描述,后人认为是他醉酒后的幻境,其实是他修炼境界中所亲历的真实景象。

在武当山有一重要景观“磨针井”,事关真武大帝的一段修炼传奇。一日真武打坐入定,忽现色魔干扰,真武把持不定,最后为色所迷。事后,真武懊悔不已,数十年苦修毁于一旦!于是下山回家。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要把一根铁杵磨成针,他感到很可笑。老妇人说:每天磨细一点,时间长了总会磨成针的。真武见老妇人往磨针的钵里倒水,水满溢出来了。老妇人说“满了自然就会泄”。真武恍然大悟,回到山上重新精进修炼,终成正果,在武当山白日飞升。

修炼的人是在迷中修,年复一年的苦修,看不到自己真实的修炼成就、身体的演炼情况,时间长了可能就会懈怠、动摇。“铁杵磨成针”点悟修炼者要持之以恒、用心修炼,功夫下到了,终有一天修成正果。@*#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叶公本名沈诸梁,楚国王室后代,24岁时被楚昭王封到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他组织叶邑百姓兴修了东、西两陂大型水利工程,东陂防洪、西陂蓄水。他把水利施工图画在自家墙壁上(因为竹简不适合画图)、梁柱上、衣服上,在每个水渠的出水口都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句话在中国流传已久,现在人们都理解成:别人瞪我一眼,我也瞪他一眼;别人用牙齿咬我,我也咬他。其实,这句话来源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意义完全相反,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击落别人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要被打掉;如果一个人挖了别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要被挖出来。
  • 《列子.天瑞》中有一篇寓言故事,说古代有个杞国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杞人因忧天而被贻笑千古,人们认为他的忧虑是毫无根据和不必要的。子非杞人,焉知杞人之忧?你知道他有过什么样的可怕经历吗?
  •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吕蒙出生寒门,目不识丁,后来却成为东吴四大都督之一,最后兵不血刃智取荆州,活捉关羽,名震天下。他的画像被放入祭祀姜子牙及历代名将的武庙。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