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手工制茶列文化资产 苏文昭传承冻顶茶香

“传统手工制茶-鹿谷乌龙茶”文化资产保存者苏文昭示范传统手工制茶流程。 (南投县政府提供)
人气: 90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0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萌骞台湾南投报导)现年75岁的苏文昭,从小在冻顶山茶堆里长大,10多岁就跟随祖父和父亲学手工制茶,至今超过50年,目前家中仍保留全套传统手炒茶设备。日前他获南投县府文化局登录为“传统手工制茶-鹿谷乌龙茶”文化资产保存者。

民国70年(1981年)代之前,机器制茶还未普遍,冻顶乌龙茶都是以茶师傅有温度的双手,不断翻炒锅中的茶叶炒出来的,锅中温度须达200多度,目的是“杀菁”,不让茶叶继续氧化、发酵。年轻一辈制茶师很难体会当时手炒茶的辛劳。

随着时代变迁,手工制茶逐渐式微,老一辈制茶师日渐凋零,传统手工制茶技术也将成为绝响,古早味的冻顶乌龙风味也将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苏文昭意识到“失传”危机,10多年前开始,就带着其子苏邦怡投入传承手工制作冻顶乌龙茶技术及复育原生山茶树的工作,并主动申请登录文化资产。

日前,他与名间埔中茶陈茂淳,同获县府文化局登录为“传统知识与实践”类别文化资产,成为全国登录这项类别文资,仅有的2位文化资产保存者。

文化资产保存法于“无形文化资产”类别中增加了“传统知识与实践”,定义为“各族群或社群,为因应自然环境而生存、适应与管理,长年累积、发展出的知识、技术及相关实践”。

文化局长林荣森表示,南投县是全国主要茶区,茶面积与产量超过全台一半,产区涵盖八大乡镇市,其中鹿谷乡与名间乡是传统著名的茶区。

传统手工制茶,从种植、采摘到烘焙完成,全赖手工完成,并需配合天候,过程中更融合地方社群与自然环境互动,发展出系统性专业知识与技术。

“传统手工制茶-鹿谷乌龙茶”文化资产保存者苏文昭说,家族手工制作冻顶乌龙茶已经超过5代,从小就在茶堆长大,18岁开始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手工制茶,至今已超过50年,目前家中仍保留全套手炒茶传统设备。

早期制茶没有机器全部仰赖手工制作,因为传统手工制茶流程非常辛苦,因此越来越少人愿意用传统手工制茶工法制作鹿谷冻顶茶了,目前鹿谷冻顶山区茶叶生产制作已大量采用机器取代人工,使得这项制茶技术也逐渐消失。

苏文昭多年前就深感这项传统制茶技术的可贵,为避免失传,因此亲自教导儿子传统制茶技术,希望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也保留最传统的冻顶乌龙茶风味。

他对县府重视传统制茶技术的保存表示感谢,通过冻顶乌龙手工制茶登录文化资产审查,让这项技术能继续传承下去,传统冻顶乌龙茶韵永续飘香。

苏文昭熟练地示范及解说每个制茶程序,包括采菁、萎凋、静置、搅拌、大浪、堆菁、杀菁、揉捻、初干、团揉、干燥、烘存、拣技、烘焙等过程。

他说,每一个程序都十分严谨,需透过经验累积,掌握制程最佳状态,拿捏恰到好处,才能制作出好的冻顶乌龙茶。

他还特别谈到,制茶流程中的炒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以传统灶台燃烧龙眼木,将茶菁放入大镬中,用双手来翻炒茶青。翻炒过程,温度要够高,炒出来的茶菁熟度才会到位,熟度不够,茶就会有苦涩味,影响成茶品质。

文化局指出,此次审议通过并公告这项文资,使南投成为全国率先登录“传统知识与实践”类别文化资产的县市,苏文昭、陈茂淳两位保存人各种具体事迹,正是这项传统知识与实践文化脉络下的适当人选。

苏邦怡表示,10余年来跟随父亲学习推广,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手工制茶,过程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朋友品尝充满阿公传统冻顶乌龙茶风味,脸上泛着满足的笑容,就不觉得累了,保存传统冻顶乌龙的使命感也更加坚定。

苏邦怡指出,传统冻顶乌龙茶茶色呈琥珀色,时下冻顶乌龙茶则呈金黄色,发酵度及烘培熟度也不同,香气也回然不同,传统冻顶茶以木炭烘焙,据老人家说可不伤胃且有排毒效用,有健康养生概念,值得保存推广。

苏邦怡除了和父亲致力保存传统冻顶茶手工制茶技艺外,近年来也持续复育原生山茶树种,3年来已成功以种子复育近百棵原生山茶树,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代,希望能找回原生山茶树特性与风味。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