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巴黎圣母院建筑与雕塑之美(上)

文/莫琳
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6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复活节前一周,4月15日,有着85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外遭祝融之灾,震惊全球。历史地标教堂塔尖坠落,木质屋顶被烧毁,所幸两座钟楼在内的主建筑,还有建筑内储藏的多数珍贵艺术作品得以抢救下来。

自13世纪屹立至今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史上第一座全哥特式教堂(台译哥德式教堂),其蕴含古典的美丽,与法国的历史、文学、音乐成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主教信仰与法国精神的象征,也是法国人的心灵庇护之所,聚集着他们的欢喜与悲伤。也许你曾经到此一游,又或者走马看花匆匆而过,且让我们再次回顾这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常常被设计成十字架形状,即从上空鸟瞰呈现一个十字架形,十字相交的下方是圣坛所在。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鸟瞰图。(LOIC VENANCE/AFP/Getty Images)

尖塔与屋顶雕塑

“十字架”相交处矗立着的尖塔,是19世纪中叶法国建筑家维奥莱-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整修圣母院时所建,不幸在这次火灾中被烧毁坍塌。高耸入云的尖塔有如直上天庭,是哥特式教堂很明显的标志,象征着人们期盼回归天国的心愿。

尖塔周围环绕着耶稣12门徒和4位《新约》福音传道者的青铜塑像,这些塑像因为翻修工程,在火灾前迁走而得以幸存。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尖塔四方,环绕着12门徒和4位福音传道者的青铜塑像。(MARTIN BUREAU/AFP/Getty Images)

在十字架四端的屋顶着,各矗立着一尊天使雕像。复活天使——大天使长米迦勒(Michel)吹响号筒,向世人昭示着耶稣基督即将复活,映衬着塔楼上的石像怪,是巴黎圣母院的一道独特景观。

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上,复活天使吹响号筒,身后是守护教堂的石像怪。(Shadowgate/Wikimedia Commons)
换个角度看,巴黎圣母院的屋顶上,复活天使吹响号筒,身后是守护教堂的石像怪。(Shadowgate/Wikimedia Commons)

钟楼与石像怪

巴黎圣母院有左(北塔)右(南塔)两座钟楼(塔楼),雨果的小说《钟楼怪人》即以钟楼为场景。想要俯瞰巴黎市全景的游客,得爬400多级螺旋台阶才能到达塔顶的怪兽走廊,没有电梯,但辛苦登塔还是游客最爱的项目。

巴黎圣母院的双塔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公有领域)
巴黎圣母院的双塔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公有领域)

南塔上矗立着巴黎圣母院的主钟——重达13吨的伊曼纽尔大钟。

巴黎圣母院
位于巴黎圣母院南塔的主钟——伊曼纽尔大钟。(JEAN-FRANCOIS MONIER/AFP/Getty Images)

两塔外沿的怪兽走廊上,一尊尊人气颇高的石像怪俯视着巴黎。半人半兽的石像,在教堂初建时的中世纪就在这里,到路易十四时代却被拆除。到1845年,法国建筑家维奥莱-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整修圣母院时,根据同期建造的教堂加以修复,据说是为了吓跑恶魔。

巴黎圣母院人气最高的“怪物界沉思者”——“思提志”(Stryge)。(JeniFoto/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人气最高的怪物界沉思者“思提志”(Stryge)。(JeniFoto/shutterstock)

飞扶壁

在主体教堂的四周,环绕着非常多弯弯线条的“飞扶壁”(又称飞券),与束柱、肋架拱顶(又称肋拱、尖拱或哥特式拱),共同构成哥特式教堂的“骨感”部件。

飞扶壁建在外部,凌空跨越下层的走道、小祈祷室等,与内部肋架拱顶的脚部位置承接,平衡着肋架拱顶的推力,具有承重和装饰的双重作用。由此,教堂墙体可以砌筑得很薄,甚至代以透光轻巧的玻璃花窗,营造出更大的空间感。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侧面的飞扶壁。 (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滴水嘴兽

为数壮观的滴水嘴兽其实就是雨漏。中世纪并没有排水系统,为了防止雨水侵蚀教堂墙壁,教堂设计飞扶壁都会添加雨漏,排出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输水道终端往往会有雕饰,一般雕刻成动物或鬼怪模样。传说滴水嘴兽能够把恶鬼吓跑,有保护作用。

“滴水嘴兽”主要功能是“雨漏”,主要为俯卧造型。图为巴黎圣母院外墙的“滴水嘴兽”。(kossarev56/shutterstock)

教堂正门上方雕塑

教堂西侧正门上方,正当中的玫瑰花窗前,有一座圣母抱着耶稣的雕塑,两旁站着天使。左、右两个拱窗前也有两座雕塑,分别是亚当和夏娃。

教堂西侧正门上方,正当中的玫瑰花窗前,有一座圣母抱着耶稣的雕塑,两旁站着天使。(<a hre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2/Virgin_Mary%2C_child_%26_angels%2C_Notre-Dame_Cathedral%2C_19_February_2007.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a>)
教堂西侧正门上方,正当中的玫瑰花窗前,有一座圣母抱着耶稣的雕塑,两旁站着天使。(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

花窗下面一整排,是大卫、摩西、所罗门等28位犹太国和以色列的国王。这些雕像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遭到砍头,直到19世纪中叶才重新雕刻安上。近200年后的1977年,人们发现了头颅集中埋葬的地方,其中21个头颅基本完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正门上的圣母像和28位犹太国和以色列国王。(JEAN-PIERRE MULLER/AFP/Getty Images)

教堂正面三面大门

巴黎圣母院的三面桃核形大门,堪称圣母院雕塑的华彩乐章,每面门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雕塑,刻画的都是《圣经》故事。

中间的大门是“最后审判”之门,左右两扇小门,分别献给“圣母”和圣母的母亲“圣安妮”。

巴黎圣母院
图为2012年11月29日,一名男子经过巴黎圣母院三个大门。中间为“最后审判”之门。(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最后审判”之门

整个门楣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是耶稣举着双手,向众人展示他被钉十字架而留在手心的伤口。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上的石雕。(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一条条拱形的曲线上,层层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雕塑,是各路天使、先知、圣人、主教和殉教者。

一条条拱形的曲线上,层层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雕塑。(<a href="https://or.m.wikipedia.org/wiki/%E0%AC%AB%E0%AC%BE%E0%AC%87%E0%AC%B2:Close_look_of_the_details_on_the_Tympanum_of_the_Last_Judgment.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Chriskaridis/Wikimedia Commons</a>)
一条条拱形的曲线上,层层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雕塑。(Chriskaridis/Wikimedia Commons)

中间一层是伊甸园的守护者——天使长米迦勒正在用天平秤人类的“罪孽”和“道德”。左边有“道德”的好人准备升上天堂,右边“罪孽”深重的人被小鬼拖着要入地狱。那些被押入地狱的人类,脸上的表情充满悲伤绝望。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雕塑局部。(<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32323502@N00/1373275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Julie Kertesz/Flickr</a>)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雕塑局部。(Julie Kertesz/Flickr)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右边小雕塑描写地狱的场景:一个胖胖的小鬼,屁股下面压着三个人,分别是国王、主教和有钱人。(Bruce Bennett/Getty Images)

下面一层是天使吹着号角,死去的人类慢慢从墓地里爬出来,准备接受最后的审判。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天使吹着号角,死去的人类慢慢从墓地里爬出来,准备接受最后的审判。(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门楣下面,中间站着耶稣,左右两边排立着十二使徒;木质大门上的铸铁装饰,既壮观又精细。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之门,门楣下面,中间是耶稣,左右是12门徒。(PATRICK KOVARIK/AFP/Getty Images)

圣母之门与圣安妮之门

左侧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其脚下是在伊甸园受蛇诱惑偷吃禁果的亚当和夏娃,提示着人类的原罪。

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正面的圣母之门,门柱上是圣母子雕像。(shutterstock)

门的两侧各有四位护法神。最吸引游客的是左侧: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右边,圣德尼(St. Denis)手持自己的头颅站在两位天使中间——这位圣徒在罗马帝王德西乌斯迫害基督教时殉教,传闻他被斩首后,仍拾起头颅边走边讲道。

巴黎圣母院前门圣母之门一侧的护法神——君士坦丁大帝、两位天使和圣德尼。(<a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atues_of_Emperor_Constantine,_an_angel,_Saint_Denis,_and_another_angel,_Notre-Dame_Cathedral,_Paris_19_February_2007.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a>)
巴黎圣母院前门圣母之门一侧的护法神——君士坦丁大帝、两位天使和圣德尼。(Olivier Bruchez/Wikimedia Commons)

右侧的圣安妮之门,门楣上的主角是宝座上的圣母子,雕刻风格十分平实。

巴黎圣母院正面右侧的圣安妮之门,门楣上的主角是宝座上的圣母子。(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正面右侧的圣安妮之门,门楣上的主角是宝座上的圣母子。(shutterstock)

(待续)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黎圣母院人气最高的“怪物界沉思者”——“思提志”(Stryge)。(JeniFoto/shutterstock)
    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在大火后幸存,玫瑰花窗与耶稣荆冠也躲过火劫,而游客必看的那些滴水嘴兽和石像怪也幸运地保存下来。这些来历神秘又造型奇异的雕塑,踞坐塔楼俯瞰巴黎,它们或是传奇怪物,吐舌衔肉,或是表情夸张的人像与动物,皆与教堂内美丽慈祥的圣母像形成了既冲突又平衡的美感。
  • 巴黎警方周四(4月17日)表示 调查人员认为电器短路最有可能导致日前发生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火灾。当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亦举行嘉许仪式,感谢数百名致力于拯救世界著名地标的消防队员。
  • 当世界关注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时,大陆网友由此讨论中国文物的命运。让我们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浩劫,落难的东方“巴黎圣母院”知多少!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