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漫步在雾乡

作者: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146
【字号】    
   标签: tags: ,

正是初夏,天气已经燠热难当,应朋友之邀,到山上“避暑”。

先坐火车到南方城镇,再从市区搭乘公共小巴前往目的地,据说要近2个小时车程才可抵达。一向晚起的朋友,利用机会补眠;我则神采奕奕的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致。

自闹市驱向荒野、从繁华走到朴拙,瞬间,仿佛我们化身为武陵人,即将进入桃花源……

青山翠谷、层峦叠嶂,小巴载着旅人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前进。行行复行行,长途跋涉、忽上忽下,走桥梁、过隧道,清风送爽、快意逍遥,总算来到这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终年云雾缭绕的原住民部落。

随意的在社区里逛逛,迥异于闽南或客家村庄,没有凶猛的看门狗儿怒吼示警,这里不设防,一片祥和、宁静。处处可见部落传统的岩板住屋,与木刻雕饰,而且,家家户户各有特色,最高、最大的教堂建筑、布置,尤为华美、精致。在云雾之乡,他们保存了完整、丰富的人文历史与传统文化。

山上谋生不易,人口大量外移就业,因此,少见青壮人士,以老人和妇女居多。中年的经营小店,贩售部落传统吃食、艺品;年长的守护家园,坐在自家门前刺绣、编织。偶遇一位近八十的老婆婆,深为她精湛的手艺折服。朋友赞叹:平常等闲视之的东西,如今才知是一针一线、日积月累的创作!

初次造访,喜欢上此地的简单、纯净,然而“他乡虽好莫淹留”, 山下还有未了的因缘、未竟的俗务,待一一去偿还、承担。收拾行囊,告别小村,以后能够偶尔来走走,舒缓紧张的步伐、沉淀杂乱的思绪,于愿足矣!

雾乡归来,常想:传统与现代相遇,不必然是对立、壁垒分明,也可以是欣赏、结合,让生命更多元、丰厚。同样的,文明与原始碰头,不一定是冲突、势同水火,也可以是并存、融通,让世界更和谐、美好!

那么,人与人之分、种族与种族之别、文化与文化之异,不必剑拔弩张、你死我活,也可以共同借鉴和学习。看看雾乡部落,虽在山上独立,却又与山下依存,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像这样,不是很好吗?!@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桃花源至今一直没有定论。一位研究者经过5年的探寻和考证,去年9月初在湖南的安化县与溆浦县交界处发现了“桃花源”的踪迹。
  • 公元七二七年,年轻的李白来到湖北安陆,一脚踏进秀丽的碧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这里有山峦叠翠,花树如仙,甘泉清冽、鸟语低回,……
  • 雄伟恢弘的巴洛克艺术,主宰了欧洲文明百年之久,一种轻快柔美的艺术风格——洛可可悄然兴起。欧洲的时尚趣味正发生着从至刚到至柔的逆转,曾经奢华厚重的中国风装饰,在日臻成熟的同时,又将演绎怎样的美丽传奇?
  • 动物园里,一只红熊猫兴致勃勃地跑出洞来……忽然意识到前方有个大家伙,吓它一大跳!它倏地一下用后脚着地,直立起来。
  • 孔子的弟子中,有的生活贫困,譬如颜回、原宪;有的善于经商,富甲天下,譬如子贡。一贫一富,在孔门之中,各有千秋,演绎得斑斓多彩。
  •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古老的《诗经》中已有多处提到桃与李。路边有几株野生的山桃花和李花,她们可能是这里最早开放的树花。粉色的山桃花和白色的李花盛开时,周围依然灰色而寒冷……
  • 锦绣般的春色里,可爱的桃花风韵波动人的心弦,染出多情多义的史卷和诗篇:“人面桃花相映红”浪漫情怀传千年,桃园三结义则演绎了脍炙人口的三国“义”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投桃报李”都是常见的名句。
  • 看过梨花之花,东风也懒洋了。且莫伤春,再看一场杜鹃花压轴的浓浓春色吧!“望帝春心托杜鹃”传什么故事?杜鹃花传仙闻,可听过润州鹤林寺重九放花?诗仙李白吟“杜鹃花开春已阑”,诗中传什么真意?
  • 在唐宋词史上,有三位男词人,被称为“词中的三位美少年”(薛砺若《宋词通论》)。他们是李煜、晏几道,和秦观。他们没有写真留下,今人不得而知他们是否美若潘安、子都,但他们的词作确是美不胜收的。人们喜欢他们的词,由词而人,愿意相信他们是俊美少年。他们的词,风格婉约,辞情蕴藉,于抒写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春花秋月、伤春悲秋等词的传统题材内容中,打并入身世之感,于作品中倾注了词人至情至性的真纯深挚的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