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探寻:传统艺术的心灵甘泉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与内在之国

文/Eric Bess 舒原 译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记》局部。(公有领域)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记》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330
【字号】    

在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记》中,《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只是一个小局部,然而它已成为标志性的图像,经常出现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

如HBO美剧《西方世界》(Westworld,台译:西方极乐园)中的一集,在讲到“意识”的重要性时就用了这幅画: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罗伯特·福特博士借此向他造出的人形机器人说明,“意识才是造物主可以给其造物的真正天赋。”

HBO剧集《西方世界》(Westworld,台译:西方极乐园)剧照。(HBO提供)
HBO剧集《西方世界》(Westworld,台译:西方极乐园)剧照。(HBO提供)

这种解释是否让人满意?米开朗基罗是在提示“神不过是意识而已”吗?还是想表达“意识是人神之间的联系”?又或,画家只是在描绘他对《圣经》故事的理解?

F·L·梅斯伯格(Frank Lynn Meshberger)博士在其《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的神经解剖学解读》一文中提出,“神代表意识”就是对此画的合理解释。他称画家本人的十四行诗和对解剖学的研究就是证明。

梅斯伯格认为,米开朗基罗的诗作表明,创造首先存在于思想智慧,之后双手才发挥作用;画家借助解剖学知识描绘了一个大脑截面,造物的神就待在那里。

看看画中描绘神的部分、和祂在一起的人物,以及神身后的椭圆形袍子,就可以辨认出大脑的截面。这就是说,无形(亦即思想、精神)在影响着有形(亦即身体)。

米开朗琪罗《创世记·创造亚当》与大脑结构对照图。(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米开朗基罗《创世记·创造亚当》与大脑结构对照图。(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这种解读是否有说服力?如果米开朗基罗本人没讲过他的创作意图,旁人是无法确定的。神经外科医生萨尔克曼(Michael Salcman)博士曾指出,“在没有图形或含义出现的地方,我们的视觉会自动填补细节、创造意义。”人眼能从抽象的形状中看到具象,比如从云彩中看到图像。推测一幅画可能的含义,也是主观创造意义的方式。

在看到“神就是意识”这种解读前,对这幅画我只知道一种解释,那就是米开朗基罗对天主教教义的理解——神在创造亚当。而看到其它不同的解读,让我有了新的体悟。

米开朗基罗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耶稣确实说过,“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the kingdom of God is within you,见《路加福音》)。”或许画家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真正领会了这句话,或许他只是在用艺术来表现“无形”。

不管米开朗基罗的意图如何,我对这幅壁画的感觉和先前不同了。再来看亚当的裸体。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界,离世时什么都带不走。亚当只有大地可倚靠,还有他的身体和神向他伸出的手。亚当似乎是作为神与凡人间的媒介存在。何以能如此?是什么让神对亚当触手可及?是否因为他赤身露体?

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局部。(公有领域)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局部。(公有领域)

在我看来,赤身露体代表无私。亚当一无所有,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的欲望。即使他伸出手,也是低垂无力、缺乏热望的,斜倚的姿态也十分轻松舒适。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对神的感受,当他注视神时,表情充满崇敬。这种平静无我的心态,似乎是神接近祂的造物的先决条件。

这幅壁得名“创造亚当”,创造亚当令神感到喜悦。我感到,令神喜悦的正是亚当平和、无私、心无所求的状态。

当然,人们可以说,亚当的手臂软弱无力,仅只是因为他还在被神之手赋予生命的过程中,手臂还没有生命能量注入;他的表情不是崇拜,而是对上帝赋予其生命的渴望,这看起来与我的理解相反。

就算如此——亚当有获得生命的希求,他的愿望也只是对于神的。无论怎么说,亚当所表现出的崇拜/愿望都是神赋予其生命的条件或结果。

不过也许,神已经完成了祂的工作:亚当已经活了。亚当并不是“正在诞生”,而是在对天赐生命作出回应。他斜倚的姿势、他与神之手的距离、崇拜的表情,好像都在表达感激。这提示我,米开朗基罗在描绘亚当面对神的姿势时,有意画得既有生气,又斜倚放松、无私忘我,以表达亚当对于神赐的感激。

我不完全相信米开朗基罗悄悄将大脑截面放在神的位置上;但假如他真是这样画的,我想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只有当我们处于放松且无私的心境,神才会向我们伸出援手。在我们小住于尘世的时候,能让我们体验神圣的是我们的思想状态。

就这幅湿壁画而言,我或许不会知道米开朗基罗的意图。这幅画500年后仍让我们着迷,我真的很感激。也许,我对于这幅画的向内探查和省思,就在我去往内在王国的旅程当中。@*

传统艺术作品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见的东西,从而引发我们思考:“这对我、对每位观众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了过去,又会如何影响未来?”“它对我们身而为人的经验有什么启迪?”

笔者将在大纪元专栏“向内探寻:传统艺术的心灵甘泉”系列中加以探讨。(点阅英文大纪元专栏原文

Eric Bess。(大纪元)
大纪元艺术专栏作者Eric Bess。(大纪元)

Eric Bess是一位美国写实艺术家,目前是视觉艺术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读博士生。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当走进博物馆,我们都会沉浸在艺术创造深不可测的美感中;梦境也是相彷,常常让人离开熟悉的现实地带,而获得意外的幻象体验。
  • 在信仰题材之外,艺术家们也常藉梦境来表现寓言与神话,或进行自由叙事,特别是浪漫派艺术家,他们在捕捉无形的梦时,常常青睐噩梦题材……无论表现形式如何,这些艺术作品往往像梦本身一样打动和启发观众。
  • 台湾台东大学数位媒体与文教产业学系教授翁汉腾,4天耗时20小时在教室黑板上仿绘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名画,惟妙惟肖手法,叫人目瞪口呆,让学生大开眼界舍不得擦黑板,他们希望老师永远不要擦掉黑板。不过为了让学生能好好自主学习,老师说今天这堂课结束就要擦掉,换学生自己画。
  • 《圣经.启示录》第二十一章描述了第二次“大审判”:那魔鬼(撒旦)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那些面对魔鬼撒旦的残酷迫害,能够坚持信仰“神之道”,“至死忠心”的圣徒,即成为神;那些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所有说谎的人,他们的份就在燃烧着烈火和硫磺的湖里。
  • 上图中这只巨大的脚印,能否证明数亿年前地球上有巨人呢?按现代科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它也会被归入“拙劣的假文物”,然而层出不穷的这类发现却在不断提醒人们,人类的真实历史或许与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大相径庭。
  • 大约40多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博物馆馆长偶然发现了一间密室,密室的墙壁上布满绘画。尽管没有署名,但专家们确信,其中一些用木炭笔和粉笔勾勒的草图是米开朗基罗的真迹。对于一个艺术史学家而言,这样的发现的确千载难逢。
  • 佛家讲因果轮回,早期的基督教也讲因果轮回。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轮回转世?信者有之,不信者也不少,而不信者大多受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科学的影响,以“眼见为实”的理由忽略这世界上许许多多上天给人类显现的真机。在前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看见真相的男孩》中的英国通灵男孩M可以看见另外空间的生命,并与他们沟通,而他在日记中还提到,他可以感知生命的轮回转世。
  • 在巴洛克雕塑领域,作为艺术天才的贝尼尼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的米开朗基罗”、“雕塑界的莎士比亚” 。诚如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专家霍华德·希巴德所言,“在整个17世纪,没有一位雕塑家或建筑师可以和贝尼尼比肩。”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