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渐冻症新突破 微型RNA可评估发病风险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9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渐冻症解冻新突破。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俊安研究团队发现,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在四肢运动神经元表现量特别高,却在渐冻症小鼠发病前显着减少。陈俊安4日表示,mir-17~92可望用于评估渐冻症发病风险,也有潜力作为以基因治疗渐冻症的标靶药物,预估10年内可发展出新药。

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好发于50岁以上。陈俊安指出,渐冻症20%到25%是由说话跟吞咽困难开始,但大部分病人是因为四肢肌肉无力才察觉到症状。台湾约有800到1,000位渐冻症患者,每年大约有450位新病患被诊治出来,只有10%有家族遗传史,90%发病原因不清楚,发病后平均寿命约2~5年。

研究团队发现的渐冻症转机,奠基于陈俊安2015年基础研究成果。陈俊安说,2015年研究发现,正常小鼠胚胎的mir-17~92大量表现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会抑制下游几个基因(其中最重要是PTEN)不会被活化,还有控制一些酵素,让运动神经元可以正常运作。不过,当小鼠胚胎运动神经元失去mir-17~92时,会导致PTEN被酵素催化,让原本应该在运动神经元细胞质的PTEN进入细胞核中,造成运动神经元死亡。

中研院指出,这次新研究为验证mir-17~92是否也在渐冻症的运动神经元退化上扮演关键角色,研究团队采用多种生物模式系统做病理验证,包括小鸡胚胎、SOD1G93A 渐冻症小鼠以及其干细胞分化的运动神经元、渐冻症患者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所衍生的运动神经元(iPSC~MNs)等,观察mir-17~92的作用与表现后,均得到一致的结果。

陈俊安说,新研究有两项大突破,一是在渐冻症发病、运动神经元退化前,小RNA mir-17~92表现量明显下降,未来可作为预测渐冻症发病的生物标记,PTEN进入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也可作为预测可能发病的重要机转。一是针对mir-17~92进行基因治疗,渐冻症小鼠的生命,可从140天、45天左右,延长到将近175到180天,mir-17~92也有可能作为以基因治疗渐冻症的标靶药物。

这项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陈俊安表示,研究团队采用SOD1渐冻症小鼠与渐冻症患者血球细胞进行研究,对于90%不知病因的渐冻症,mir-17~92的预测能力与治疗效果,是否跟SOD1一样好,将是团队未来努力方向。

美国核准Riluzole、Nuedexta、Radicava三种渐冻症药物,台湾只核准Riluzole上市。陈俊安说,目前正在申请世界各国专利,也与药厂洽谈中,还需要更多临床动物和人类细胞实验,才能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预估10年内可开发出新药。另外,诺华上周刚宣布脊髓肌肉萎缩症基因疗法,但治疗费用高达210万美元,过于偏高,小RNA治疗或许可提供一个更好的标靶药物途径。

责任编辑:文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