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探寻:传统艺术的心灵甘泉,

达·芬奇与“温柔”的力量

文/Sharon Kilarski 舒原 译
font print 人气: 15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天才”这个词就其原义来说,是形容生命在心灵乃至更高力量指引下,展现超常的心智与创造力。假使说达·芬奇有那么一件作品宛如一曲“天才”颂歌,那就是他的炭笔素描《圣母子、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年代,学界说法不一:有人说作于1499—1500年间,有人认为要晚至1506—1508年,还有人只能认定是创作于这两个年代之间。

这幅素描并不是典型的“草图”,草图通常是绘画或壁画的纸样,线条边沿会刺上小孔,并撒上炭粉,以便将图样转移到画布或墙面。这幅画上并没有针孔,由此看来,达·芬奇可能是将它画成一件正式作品。

这幅素描的主题与他的油画《圣母玛利亚和圣婴与圣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现藏卢浮宫)很接近。不过在油画里,小施洗约翰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场面是,蹒跚学步的耶稣正和一只羔羊玩耍,象征祂注定成为“献祭羔羊”,要为世人赎罪。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圣母玛利亚和圣婴与圣安妮》,法国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圣母玛利亚和圣婴与圣安妮》,法国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贝纳迪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也是盛期文艺复兴的名家,据说当过达·芬奇的助手。卢伊尼的画作《圣家族与圣安妮和小施洗约翰》(Holy Family With Saint Anne and the Infant John the Baptist),必定是以达·芬奇这幅素描为蓝本创作的,但也增加了一个人物——耶稣的父亲圣约瑟夫。

贝纳迪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圣母玛利亚和圣婴与圣安妮》(Holy Family With Saint Anne and the Infant John the Baptist),约1503年作,米兰盎博罗削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贝纳迪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圣家族与圣安妮和小施洗约翰》(Holy Family With Saint Anne and the Infant John the Baptist),约1503年作,米兰盎博罗削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代代传递的母爱

在《圣母子、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这幅素描中,达·芬奇通过将几个人物设置为近乎静止的姿态,表达了丰富的意涵:画作展现了连绵传递的母爱,没有什么比孩子坐在妈妈膝头更适合表现母子亲情了。

一代又一代,母亲们将孩子拥在膝头,直至将他们送入广大的世界、送上人生的旅程。两位母亲中,形体较大、较有实在感的是圣安妮,她拥着成年的玛利亚,而玛利亚自己也是一位母亲。

圣母抱着自己的孩子,小宝贝向前伸出手去,几乎要爬出妈妈怀抱,预演与施洗约翰的会面。

人物的紧密组合,特别是三代人——安妮、玛利亚和耶稣,清楚地展现了他们的亲情,而他们的神情更是如此。我们的目光先是追随圣安妮,她慈爱地注视着女儿,后者又凝视着自己的儿子。

找回“温柔”

总体而言,让我凝神屏息的正是玛利亚的面孔。人间可有一张面孔,如此的甜美、沉静、纯真而又慈悲?注视越久,我就越深刻地感到,这些品格在画中已成为永恒。

玛利亚是女性美德的典范,女德包含温柔、谦卑、尊重与养成;长久以来,她一直是“温柔”的一种象征。圣诞颂歌《平安夜》(Silent Night)的歌词中,“tender and mild”即是“温柔、温和”之意。

虽然温柔谦卑(meekness)可能意味着顺从,但它的同义词也包括耐心、坚忍,甚至有长期承受痛苦之意。

当过妈妈的人都知道,耐心至关重要。除非孩子变得骄横,我们通常不会想到做母亲也要伴随长期痛苦。

然而,难道不是这样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便孩子已不再是婴幼儿,母亲可能还是要忍受他们的痛苦,无论是被猫抓、没考好、失恋,还是化疗。孩子面临的每一个考验,某种程度上也都是对母亲的考验。

要承担这一切,得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玛利亚优雅地服从一种更高力量,她的宽容坚忍,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智慧。温柔的背后,是强有力的品格。

达·芬奇的画作正好表达出这一点。从新观察玛利亚和安妮,我们看到两个女子的温顺并不是软弱。无论她们的表情多么柔和,其中都蕴蓄了巨大力量:她们的双腿不仅仅是强壮,膝部也很坚实,可以承托这世界的重量。

列奥纳多·达·芬奇,《圣母子、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炭笔画,作于1499—1500年,现藏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公有领域)

当然,这不止是一幅关于母子的画作。他们都是《圣经》人物,而且画中圣安妮的食指还指向上苍。

普照的慈光

达芬奇仅运用白色粉笔,就在圣玛利亚和小基督头部,以及玛利亚头部周围营造出柔和的光芒,这光芒似乎是自内而外散发出来。

母子俩的面部都是以四分之三侧面绘制的。与他们两两相对的是安妮和小约翰,他们面部的阴影浓重些,可能大师想体现他们的精神层次不及圣母子。

小耶稣似乎正扭转身体脱离玛利亚的怀抱,她则耐心看着儿子赐福于约翰——圣约翰有一天会给耶稣施洗,将他送上救世主的旅程。

总体来看,从安妮、玛利亚到耶稣、约翰,形成了一条视觉弧线,这是“人间之爱”与“神之慈怜”相会的图景,耶稣对约翰的赐福,就代表这悲悯超越家庭洒向世界。

力量与慈悲

在这充满亲情的场景中,安妮指向天国的手指像是有点不合时宜。当她凝视自己的女儿时,为何手指在告诉我们其它的事情?这似乎与天伦之乐、与神的慈悲都没有关系?

在我看来,达·芬奇在展示一条精神上自我完善之路。她的手指指向天国,是因为我们。

这幅画想要说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安妮和玛利亚所代表的不仅是母亲——不只母亲能同情孩子的痛苦,父亲也能;进一步说,同情和慈悲他人的能力不限于父母。

每个人在生命旅程中都要面对困苦、疾病与死亡,在这点上,全人类是一家。正如所有传统修炼方法提示的,在共同渡过艰难人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慈悲地对待彼此。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忍辱、不把他人过错放在心上,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慈悲无异于为他人忍苦,达·芬奇的绘画将此表达得多么好!当我们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来加强忍耐力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升华,并且祥和宁静地安居在那个境界。@*

点阅向内探寻:传统艺术的心灵甘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一位博学者。除了画坛巨匠,他也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然而,您可知道,他也是一位善与学徒合作的老师?
  • 当库克爵士1958年将家藏的古画以45英镑售出时,他认为这只是一幅门生之作而已,即便是达·芬奇的门生,也未以为意。近日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这幅被鉴定为大师本人真迹的画,拍出4.5亿美元天价,成为史上最贵艺术品。
  • 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作于1510—1513年,168×130公分,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圣家族题材的绘画传统上多描绘耶稣的神性,而达芬奇却表现人间家庭的天伦之情,并以极其细致精微的笔法来歌颂神的不朽,使画面洋溢着不可言喻的神圣光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