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山海经里的故事1

南山先生的药铺子

作者:邹敦怜

《山海经里的故事1:南山先生的药铺子》/ 联经出版公司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993
【字号】    

《山海经》这本书曾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幻想故事,有很多神话、和有关天象和地理、药物、奇珍异兽等等的奇闻轶事。近来却被中外考古学家逐一证实许多内容都是真实的存在,并和北美文化、秘鲁文化及许多古文化有连结,而视它为一本伟大的博物志,吸引越来越多人研究它。——何绮华(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

第一次读《山海经》是小学时,我每每读一段,就阖上书本、闭上眼睛想着那段的内容,心里的赞叹都是:

“这是真的吗?作者真的去过那些地方吗?”

书中有很多奇异的国度,那儿的人跟我们长得很不一样:

有的国家的人,长着长脑袋,身上都是羽毛,样子就像只鸟。

有的国家的人,胸口正中央有一个大洞,他们的心都偏一边。

有的国家的人,看起来像只有一半,一条胳臂、一个眼睛、一个鼻孔。

书中有很多奇妙的环境、动物、植物,跟我们熟悉的世界完全不同:

有的地方整座山都是美丽的宝石矿物、阳光一照闪闪发光。

有的地方会出现外型诡异的动、植物,出现时总会有某些预兆跟着来。

有的地方可以找到高贵的树,形状像彗星,树上的叶子每个都是珍珠。

许多熟悉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在书中都可以找到。根据后代学者推测,这本书的作者是春秋末年到汉代初期这段时间,楚国或者东边的巴蜀人。

那可是距离现在快两千五百年啊!人们如何写作?如何保存作品?想到这些,就觉得能读到这本书,是种种不可思议的机缘。

我想古人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应该是真的可以跟天地相通;古代的世界可能也跟我们现在不同,那是全然不受文明污染,纯朴又神圣的世界……

***

初见南山先生

第一次见到南山先生,是我爹带着我到山上拜师那一天,南山先生住在西海岸边的招摇山。

我们走了好几天的路,一路打听,逢人就问,直到一阵风吹过,我们闻到浓浓的桂花香,远远那一端的地平线,有一座山隆起,我和爹开心对望,终于快到了,那就是招摇山。

为什么会有这么千里迢迢的拜师之路,这得从小时候的一段奇事说起。

我娘说,我从小身子不好,很难照顾,三天两头生个小病大病,好几次从鬼门关被救回来。

听说,我两岁多那一次,病得实在太严重了,好几个大夫看了都摇头。我娘红着眼眶到庙里拜拜,菩萨给了一张签:

“急上云梯步月宫,嫦娥与我桂花香。

骑鲸变化凌云志,一任扶摇入九重。”

签诗里头又是月宫又是嫦娥,我娘以为我这次真的要“升天”了,再加上里头的批注写着:“病人—凶”,我娘在庙里眼眶就红了。

庙里的白胡子老住持接过去一看,微笑着说:

“不碍事不碍事,你没看到‘骑鲸变化凌云志,一任扶摇入九重’吗?这是个脱胎换骨的时机啊!”

老住持又说:

“这样的孩子只要送出家门,找个师父学学手艺,慢慢就可以消灾添福,最好是往桂花多一点的地方去。”

当时,我娘半信半疑:

“我们在旁边照顾都长成这样,送出门还能活命吗?”

说也奇怪,那次的病,我又是有惊无险的熬过;更妙的是,那次之后,我的身体似乎一天比一天强壮,就如老住持说的,整个人脱胎换骨似的。当我满十二岁时,那位住持已经云游四海去了,不过家人还是记住老住持的吩咐,要给我找个师父学学本事。

学什么好呢?

跟邻村的大楞子一样,到木匠师父那儿学木工吗?我爹先摇头。

“他个子这么小,搬木头、锯木头、刨木头都要力气,我看送过去不到半个月,应该就被送回来。”

不然,像表哥一样,到裁缝师父那儿学做衣服?我奶奶摇着手。

“别吧?做衣服要能定下心,裁裁剪剪总要好几个时辰吧?你觉得他坐得住吗?”

不用大人奶奶说,我自己也知道,我个子小又好动,像只猴子一样,要我乖乖待着坐着,一定行不通。

“不是说过要多接近‘桂花’吗?不然,去找南山先生吧!”

爷爷撚着胡子说道。

南山先生何许人也?

爷爷说他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常看到南山先生在田里赶着耕牛,耕着自家门前那一方水田,由于只有一个人,人手不足的农忙时节,爷爷就会去帮忙。

不知得到什么机缘,南山先生有一阵子在荒山迷了路,当时他自己一个人,什么都没带,在山里头乱窜,直到一个多星期之后才下山。下山之后的南山先生,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却忽然无师自通,开始帮人把脉诊治,而且不管什么疑难杂症、陈年痼疾,居然还都能治得好。

南山先生非常孝顺,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直到终老,没有娶亲、没有小孩。当安葬好父母之后,把自家田地直接托爷爷照顾,背着简单的包袱,走出村子口时对着大家深深一鞠躬,算是跟自己的过去道别,就这么无牵无挂的离开,说自己要到远方去。

后来,爷爷收到别人辗转捎来的讯息,说他在招摇山落脚。早半个多月前,爷爷就托人带信给南山先生。酷暑结束,秋风送爽的时节,我和爹就出门了。

来到招摇山,我们沿着山路往上,一边走一边左看右看,忍不住啧啧称奇。

山上怪石嶙峋,阳光照耀在石头上,石头发出奇异的光彩。这里盛产金属矿物,地底下也蕴藏着稀世的玉石,一整座山都是宝啊!

山上还有许多巨大的桂树,每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浓郁的香气随风飘散。许多人会到附近找个地方住一阵子,说是天天闻着花香,神清气爽。

走着走着,山路越来越陡,每条岔路看起来都差不多,饿了大半天,肚子咕噜咕噜响着,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真是又昏又热又饿呀!正如贾岛诗句写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只知道南山先生在这座山上,这怎么找好呢!

正在担心的时候,前面山沟有个带着斗笠的怪人,他穿得灰扑扑的,满头银白色头发,脸上却光滑得很,没什么皱纹,他趴在地上,盯着眼前的一片草丛。我们正要问话,他把一根手指头放在嘴边:

“嘘……”

我们只好继续看着他在做什么。他专注的在地上翻找眼前的草丛,似乎跟每一束草叶对话。最后,他扬起手中一束植物,开心的说:

“有这个就不怕闹饥荒了,你们一定肚子饿了,吃一点吧!”

他手中的植物叶子又细又长,看起来像韭菜,上头开着青色的花朵,闻起来没有特别的味道。这不就是“青菜”吗?

“这是‘祝余’草,也是有名的仙草,吃了就不会饿了。有个村庄闹饥荒,我想教他们怎样种祝余草,这样他们就可以熬过荒年了。”

那个怪人说得诚恳,他的手伸过来,我们就很自然接过来,把草叶放在嘴里嚼啊嚼。草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和着唾液吞进肚子里,原本饿得发慌的感觉不见了。

“你是小难吧?我接到讯息,知道你们要来,我就是南山先生。”

忘了说我的名字,因为小时候太难养了,家人没给我取名字,就叫我“小难”,灾难的“难”,希望我小灾小难多经历些,那些大灾大难就能挡得住。

这是我和南山先生第一次见面,在招摇山半山腰,那时他正在找祝余草。

我爹陪着我在南山先生那里待了几天,他就得回家,家里还有好多活要干呢!临走时,南山先生给了他一条项链,那条项链是一条皮绳,底下的坠子一片圆圆的像车轮,颜色是墨色的,有深深浅浅的黑色纹理。

“这怎么好,这孩子还要您多照顾呢!”

我爹惶恐的摇着手,我爹是老实人,从不占别人便宜,他一定以为南山先生要送什么玉石给他。

“喔,这是‘迷毂’,也是招摇山的特产。这种树长得像构树,天色变暗的时候会发光,带在身上不会迷路,你下山就不用多走冤枉路了。”

原来是配戴着不会迷路的宝贝啊!

我爬到一棵高高的大树上,坐在树杈看着爹下山的背影,我对新的生活有点期待,但这时却又有点想哭。我告诉自己,爹娘说我认真的待上三年五年,好好的学会本事,可以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得更好,将来也可以帮助很多人。

爹娘下山之后,山上剩下我跟南山先生。

落魄书生的考验

南山先生要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口叫他“师父”。

我到了才知道,师父从来不收徒弟,要不是因为爷爷,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本来以为自己一个人待在这里,会觉得没趣儿,没想到这都是多想的,这里太多让人觉得新奇的事物,就拿大堂那面百子柜墙来说好了。

大堂的整面墙,都是透着香气的松樟木做成的,上头有数不清的小箱子。上面几层比较小,下面几层比较宽。到底有几个箱子呢?我问了师父,师父微笑的说:

“我已经弄不清楚了,你可以自己数一数。”

我一点也不相信这句话,哪有大夫弄不清自己家的药箱有几个?不过,师父这番话让我好奇得不得了,我真的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慢慢地数了一遍。整个大堂里的箱子,一共是三千六百个!

小箱子里头当然都是可以治病的药材,师父允许我有空就打开柜子瞧一瞧,说这样找机会先认识药材也好。我听了当然照办,我最喜欢好奇的东看西看了。

拉开箱子,里头的东西可奇特了,有的像是石头泥土,有的是压得乾乾扁扁的奇异动物,大部分是晒得乾乾的植物。每次打开箱子都像打开某个不知名的宝盒。

有一个柜子里的东西,看起来灰扑扑的,闻起来带着土味,这东西晒到太阳的时候会变成金黄色,在月光下摆着又变成银白色,要是放回箱子里,没多久又回复成死灰的枯枝。

另一个柜子里的乍看像一颗颗晒干的球果,大概是栗子一般大小,表皮上布满鹅黄色的细毛,摇晃时里头会发出声响,怪的是每次摇晃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还有一次我一打开箱子,里头的像沙粒的东西就全都黏到我的手上,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是搓揉沾黏的范围越大,我急得去洗手,那些东西反倒像水泥一样变硬,害得我只好连跑带跳的到师父面前求救。

师父的药铺子在整个招摇山赫赫有名,只是山下的海岸像一道防线,能上来的病人还是不太多,所以每一个亲自找上门来的病人都是有缘人。有人来看病的时候,当然都是师父亲自把脉,接着在黄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药方,之后开始抓药。第一次看师父抓药,我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他熟练的拉开箱子,这里抓一把、那里拿一点,手一抓就是斤两十足。箱子高高低低的,师父就像飞檐走壁一样跳上跳下的,没多久几帖药就抓好。这时我会听到:

“小难,接手。”

我负责把药材放在棉纸中央,包好后再用细草绳扎成一个小包,就像我在家里最爱折纸一样,这点难不倒我。

既然不是每天都有病人造访,所以大部分的日子,只要天气还不错,没有起风下雨的时候,师父都是带着我到外头寻找新的药材,我们的足迹常常离开招摇山,到更远的地方。

有一天,我们在树林里走着,一道影子闪过。在高高的树梢上,有个深灰色的身影。它一开始像猴子一样,两只手抓着树枝从这头摆荡到另一头。我看着那摆荡的弧形线条,突然“啪”一声,那根枝条断了,我的心脏缩了一下,它会不会掉下来?

当我忍不住叫出“啊”的时候,那个身影正面朝着我,我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张人脸,还朝着我吐了吐舌头,这到底是猴子还是人啊?

我的“啊”声还没叫完,那只“猴子”竟然振起翅膀,搧起一阵风,掠过我们眼前,一边飞远还一边发出低鸣。

“师父……”

我转头唤了一声,却看到师父面色凝重。

“这是兽类还是鸟类啊?”

“这是鴸鸟,不知道从哪里飞过来的,它只要一出现,就没什么好事。”

“就一只鸟而已啊,它会带来疾病吗?”

师父摇摇头,朝着鴸鸟飞走的方向看了又看,缓缓的说:

“传说中,鴸鸟一出现,读书人就要遭殃了,它不是吉祥的动物,它暗示灾难就要发生。”

那只外形奇特的鸟,相传是尧帝儿子丹朱幻化而成的,丹朱没有父、兄的美好德行,所以没被推派出来成为新的领袖,丹朱很失落,他的怨恨凝结成强大的诅咒,他化成鴸鸟,只要鴸鸟一出现,就代表读书人要倒大楣了,不是被流放就是厄运连连。

我心中是有点庆幸,幸好我不是“读书人”,这鴸鸟出现,跟我应该没什么关系。只是师父继续说:

“在位的读书人,若是认真做事,不肯同流合污,一定是好官。你想想,会被流放的,都是不讳直言进谏的,或是坚守原则按本分做事的。这样的好官被流放或是不受重视,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师父说得那么严重,害我心里嘀咕了好几天。不过这里天高皇帝远,我想就算有什么事情,也轮不到我担心。但是,我才高枕无忧没几天,一位瘦瘦的书生,竟然在有一天的傍晚,来到药铺子。

这个书生白白净净的,年纪应该不太大,但是看起来显得苍老,他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眉头皱得几乎打结,盯着他看的我,也忍不住忧心忡忡了。他走进来时,没多说话,但师父好像知道什么,也不问他。只是叫我:

“小难,你去准备点吃的端过来。”

我从蒸笼里,拿出一个肉包子,一个杂粮馒头,装在盘子里端了过来,又倒了一大杯水,书生也不跟人客气,拿起一个大口咬,他看起来真的饿了。馒头一下子吃了大半个,水喝了大半杯,他才说:

“南山先生……”

这个书生说自己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很早就立志读书,偏偏每次考运都很差,连着十几年了,前年好不容易考取,也上任了,只是工作一直出差错,上个月被拔了官。

“我已经走投无路了,是我做得不够好吗?怎么老是厄运连连?听一个朋友说,您曾经给他一个方子,他吃了就精神百倍,我要是也能得到那个方子,我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做事了……”

“你说的是很多年前来的李其,他现在应该已经是县官了吧?”

“是啊,他是我的好朋友,他说你一定有办法。”

“你的问题跟他完全不同。那时世局还算稳定,他只是没办法专注读书,我只是让他吃几次当归尚付汤,没什么特别。”

“只有这样?当归尚付汤?那是什么?”

“是的,尚付鸟是我们南山出现的鸟,只是很难得见到。它的颜色赤红,有三个头,每个头上有一对眼睛,背上有三个翅膀,长着六只脚。吃了它的肉,可以精神百倍,就算不睡觉也不会累。李其只是要改掉原本贪懒惰性,所以他只需要那个。”

“我服用当归尚付汤也可以吗?”

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

“没用的,几天前这附近出现了鴸鸟,每回鴸鸟出现,就是读书人遭殃的时刻,你做得再多也只会遭来更多的祸事,要小心啊!”

书生原本稍有生气的脸庞,听到这样的结论,顿时又黯淡了下来。

“不过,我可以找一些东西让你带回去。”

师父说完,开始翻找药箱,看到那神乎其技的上上下下,书生眼睛眨都没眨。◇(节录完)

——节录自《山海经里的故事1:南山先生的药铺子》/ 联经出版公司

(〈文苑〉登文)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的语文乃是以形为主,而不是以音为主的单体独文。在文法上也没有主动被动、单数复数及人称与时间的严格限制。因此在组合成为语句时,乃可以有颠倒错综的种种伸缩变化的弹性。再加之以中国过去又没有精密周详的标点符号,因此在为文时,便自然形成了一种偏重形式方面的组合之美,而忽略逻辑性之思辨的趋势。
  • 我以为李杜二家之足以并称千古者,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原来乃正在其充沛之生命与耀目之光彩的一线相同之处,因此李杜二公,遂不仅成为了千古并称的两大诗人,而且更成为了同时并世的一双知己。
  • 清朝的词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是词这种文学体式的复兴时代。为什么说是词的复兴时代呢?因为从宋朝以后经过了元和明两朝,而元朝兴盛的是曲(如散曲),是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朝兴盛的是传奇,像汤显祖的《牡丹亭》之类。元明两代流行的是散曲、杂剧和传奇。
  • 陶渊明这个作者,他的作品里边有非常深微、幽隐的含意,曾使得千百年后的多少诗人都为他而感动。现在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可是你知道吗?南宋的英雄豪杰、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很多词里都写到陶渊明。
  •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有句咏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 火车刚在月台停妥,只见成群人潮顷刻间蜂拥而上,你死我活地疯狂抢着挤进窄门,下车的人群也急着挤出车厢,谁也不让谁。顿然间,吆喝谩骂声此起彼落,我生怕火车很快开走,下一站也许是一、两百公里之外了,心急地也在上下车的人群中推挤,仿佛进入生死拚搏的械斗场面!
  • 拉施德丁所着《史集》(Jami al-Tawarikh)中描绘的成吉思汗加冕图。(公有领域)
    侍卫们一步步走近羊毛堆,不由分说抓起羊毛就往外拖,眼看铁木真的脚就要露出来了,合答安突然开口,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这么热的天,闷在羊毛里怎么受得了?我们同属一个部落,就像是一家人,怎么能这样怀疑我们?”
  • 拉施德丁所着《史集》(Jami al-Tawarikh)中描绘的成吉思汗加冕图。(公有领域)
    从懂事起,合答安心中就有一个愿望,蒙古草原上能够出一位大英雄,统一部落,带领属民,过着和平、自由的日子。其实,她在最青涩的少女时代,“邂逅”了落魄的贵族少年铁木真,从那以后,她的心里,就再也装不下第二个英雄。
  • 他看见她的时候,是金秋,一所道观里。太原城外的大风吹着,吹过阡陌上的绿杨,落木萧萧,她囚居在密室内,泪落成河,流淌在地面的青花砖上,发出细弱的潺潺声。她的惊恐,不只是性命休戚相关,还因为她身陷囹圄,她是个落在绿林强人手上的良家女子。窗外,风吹起的萧飒之声,和父亲来烧香是七月流火的日子,如今,她从风声里听出了秋的凉意。与夏天的繁盛生机一起凉薄了的,还有她的此生,她那些,温柔的少女梦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