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现代经济成长的迷思──正确认识GDP

人气 1158

【大纪元2019年07月30日讯】美国总统川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表面原因是中国使用“不平等贸易”致美国对中国产生庞大数字的“贸易逆差”,美国经济也因而衰弱,所以他要“重振美国,重创中国,重建世界”。也就是说,在中共使用“新重商主义”等侵略策略的不公平贸易下,中国经济快速强大,美国相对停滞,甚至衰弱;为了振衰起敝,川普乃采用关税策略,“以恶制恶,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以达削弱中国经济、让美国经济重振而强大的目的。

各国竞争经济强权

那么,如何显现国家经济的强弱呢?最简单和最明确的指标就是“GDP”,而中国的GDP在二零零零年已超过意大利,二零零五年赶过法国,二零零六年再超越英国,二零零七年又赶过德国,到了二零一零年又超越日本,若照其增长速度,很快地就要超过美国了。其实,早已有超美的讯息出现了。不过,川普也公开扬言,在他总统任内,中国经济别想超越美国。即便大家对中国的GDP数据强烈质疑其造假、高估,却承认其经济的快速强大。

众所周知,不只美中两国在“经济”上争强,世上所有的国家都在“拼经济”,连共产国家也不例外;而自由民主国家,“经济”更是选战成败的主因。美国一九九零年代柯林顿的“笨蛋,就是经济!”让他赢得大选,而二零一八年底,台湾的九合一大选,“经济一百分,政治零分”也让国民党咸鱼翻身大胜。

既然“经济”被世人这么看重,是不是大家都明白“经济是什么”了呢?“经国济民”、“经济即生活”被琅琅上口,而“所得”、“薪资”无疑是真实的呈现,“赚大钱”更是大白话。不论如何,“经济成长”的追求已是共识,而“经济学”也早从一七七六年以来就成为一门学问,但到一九三零年代全球经济大恐慌及随之而来的一九四零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经济成长”才真正热门起来,追求“高经济成长率”也成为各国的政策目标。

我们知道,耳熟能详的“经济成长率”是“实质GDP的年增率”,而GDP也就等同于“经济”,这是美国老布希总统时代定调的,由GNP转换而来。翻开当今标准经济学教科书,几乎都分为“个体经济学”和“总体经济学”两部分,而总体经济学就开宗明义介绍GDP,之后的各章节也都围绕着GDP的种种作解析。

GDP是啥米?

“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顾名思义是“国内生产毛额”,教科书中的定义是“一国‘国内’在‘一定期间’内所‘生产’出来,供‘最终用途’的物品与服务之‘市场价值’”。在此定义下,GDP有“国内”、“一定期间”、“生产”、“最终用途”以及“市场价值”这五大限制或特色,它有“支出面法”和“附加价值法”两种衡量方法,实务上则是以支出面、生产面与所得面三种方法分别计算,再调整衔接,是“国民所得会计帐”,也就是“收入”等于“ 支出”,最常用的是“凯因斯所得恒等式”,标准的式子是:GDP=C+I+G+X-M,C是民间消费支出,I是投资,G是政府消费支出,X是出口,M则是进口。

这个国民所得帐被认为是一九四零年代由顾志耐(Simon Kuznets, 1901-1985)创建出来的,他也因而被尊为“国民所得之父”,也成为他获颁一九七一年(第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因。虽然顾志耐也在一九四零年代带领军编算国民所得,但现今各国通用的联合国“国民会计帐”,却是由李察‧史东(Richard Stone, 1913-1991)发展出来的,他也因而被称为“国民会计之父”,也在一九八四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他们两位的获颁诺贝尔奖,可以得知国民所得或GDP会计帐的重要性。

国民所得或GDP会计帐的确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其神奇之处就在“它设法将人类所有的活动压缩成一个单一的数字”,它是一个“加总”的数字,可以让政府政策制订者采取行动的数字,也就是当今各国政府都应用凯因斯理论,让政府以财经政策促进有效需求(亦即透过C、I、G和X的增加)来拼经济、追求经济成长的指标数字。

不幸的是,自一九四零年代迄今,各国政府带头以该指标为标的拼经济、拼成长的结果,却在全球货币战争、经济战争下,脱离各国应分工合作、互通有无的本质,逐渐将人类的未来卖掉,眼看“永续发展”愈来愈无望。问题到底在哪里?关键就在GDP及其作为经济成长的衡量,不但让人民无感,甚至让宝贵资源误用、滥用。有人就这样说:“过去我们用GDP来评估国家的经济力,现代的政客们却用它来骗取选票。”人民若不能清楚明白GDP,就很容易被骗得团团转。

其实,同样的GDP,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尽相同,即使同样的意涵所涵盖的项目也可能有异,而且估计方法也有别。说到底,GDP从一开始就不是被设计来衡量国民福祉,它是衡量一国财政收支的工具,是一种会计帐,而其账户复杂,资料又难精确,很容易被乔来乔去,人民很容易受唬弄。虽然当前经济学教本都有专章介绍国民所得、GDP,可是难懂难教,连经济学老师都视为畏途,很需要有深入浅出、讲清楚说明白、接地气又容易看懂的书籍出现。英国《金融时报》资深主编凌大为(David Pilling)撰写的《你的幸福不是这个指数:透视经济成长数据的迷思》(The Growth Delusion: Why Economists are Getting It Wro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将GDP和成长讲清楚的一本书

作者凌大为凭借着二十五年来对于经济发展的报导、观察与访问所得,对GDP提出质疑。作者透过清晰、幽默、活泼且带批判性的文字,为庶民们揭开经济成长的数据与现实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亦即,各国政府不断地追求经济成长的数字,但这项由训练有素的经济、统计、计量经济学家,透过复杂的数学公式所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是否准确无误,即便是准确,但一般民众所关心的就业机会、薪资成长、是否有财力负担房贷等等,却无法由该数据反映出来。不幸的是,各国政府却都被这个抽象的经济概念给绑架挟持了,在不断追求GDP成长的同时,人民的生活福祉不但没提高,反倒退步了。问题就在GDP这个指标被误用、误解,有必要将其真相揭开,并且加以改进。作者撰写这本书,为我们说清楚讲明白这些迷思。

本书分三大篇,第一篇谈成长的问题,以六章循序渐进谈GDP的诞生及其体质内涵和估计方式诸种根本问题。第二篇分三章谈先进国家和开发中国家的GDP和经济成长真相。第三篇则以五章探讨如何改进GDP和超越成长、迈向“福祉”和“幸福”之路。

作者特别强调,本书不是要否定GDP作为经济衡量标准的存在价值,而是要带领读者以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经济发展的走势,更期望可以建立一项更健全的方式、指标,作为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多元衡量标准。

的确,GDP国民所得指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因其项目复杂,且调查统计难度高,很容易被假造和误用。政府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资讯参考指标,而且应诚实认真去调查、编制,让它尽量反映现实,提供研究者及全民参考应用。绝不可以作为施政的唯一目标,否则会将未来卖掉。读本书会让你清楚明白,免于受政客欺骗、操弄而投错票。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吴惠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德豪斯和罗默
中共人大高官自曝地方GDP数据造假
吴惠林:“经济学”应返本归真
美GDP增长超预期 对美中谈判有何影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