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神器至宝.重宝玉雕

眼见为实两玉圭 史前玉雕艺术太亮眼了

作者:踏雪飞鸿
史前人面纹圭(允嘉徽/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6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诗经.淇奥》形容君子“如圭如璧”,用玉来比喻有文采的谦谦君子。《孔子家语》说:“圭璋璧琮不鬻于市”,反映了圭璧这些玉器的高贵特质不同于一般的饰玉、佩玉。中华文化中,各朝代以圭、璧玉器作为祭天的瑞器,以玉器象征天道的精神,表现敬天的虔敬。

人面纹圭 精致的艺术造境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化中的玉石文化,比文字记载的信史更悠久了。而且展现惊人的艺术水准。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人面纹圭”和“鹰纹圭”,这两件史前玉雕艺术真太亮眼了!

两件玉圭都是带刃形的长玉斧形的宝贵礼器,用来祭祀,距今四千多年的宝玉仍然带着崭新的光彩。玉圭现在收藏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圭上的文字是清代乾隆皇帝时令玉工匠人雕刻上去的御制诗(文字方向和图案相反)。

史前人面纹圭(允嘉徽翻拍/大纪元)

精致高超的玉雕工艺和美学

在高24.6公分、宽仅7公分的人面纹圭的两面都雕饰着细致、对称的装饰带,以及戴着通天宝冠的神祖面相——神祇和祖先共相,形成浅浮雕的效果。那五千年前是谁精巧的手呀,浮雕出来的线条纹路匀称、曲转平滑,浮漾着温润、优雅的典丽。

圭的两面雕刻的面像不相同,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强调了眼睛和通天宝冠的面相,两者都展现精致的装饰和对称之美。两面主图案下方有饰带。单看饰带又是一组华丽的装饰图案艺术,中间的大饰带的上下又各有一小饰带作陪衬,展现了华丽的风格。中间大饰带在两面上的雕纹不同,两面的小饰带雕纹相同,展现连续规律、对称变化,也展现成双对称、陪衬的美学。这些美学的抽象理则竟然在史前的玉雕中被成熟地应用,真是让人惊叹!

史前人面纹圭,双面和脊的图案。(允嘉徽翻拍/大纪元)

玉的质地是非常坚硬的,要雕玉琢玉必须找到比玉更坚硬的石头才能解玉,才能切磋琢磨玉石。在自然环境中,人们能发现的比玉更坚硬的石头并不多,古人发现了石英、刚玉、金钢石、柘榴石,把它们捣碎、研磨成颗粒细小的“解玉砂”,再配合各种质材的制玉工具来对玉加工,进行玉器的打磨、雕孔、镂空、琢纹和抛光等等细工,十几道工序非常繁复。在宽度仅仅7公分这样的小面积的玉圭上,作出浅浮雕玉器的功夫不凡,见其内在的美学理则,焕发成熟的光采,细致的工艺更是令现代人惊艳!

鹰纹圭 典雅富丽气势非凡

另外一件史前古玉圭——鹰纹圭也展现了精致富丽的艺术风格。鹰纹圭也是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的遗留文物,大小近似人面纹圭而略略大一些、薄一些——高30.7公分、宽仅7.2公分、最厚处1.05公分。鹰纹圭的一面雕刻了一只开翅的鹰仰天直上,头部身体垂直一线,在小小的空间中,眼睛传达出来的“仰天”的意志又是那么坚定。

翻过另一面是近距离的华丽鹰面。两面的主图下方都有一饰带,采用同样的图案,巧妙组合两对大鹰眼,反复强调了玉圭上的主题重点。它们细致展现统调又对应的典雅艺术美学。

史前鹰纹圭局部——上升的鹰和下方饰带。(允嘉徽翻拍/大纪元)

“一对大大的眼睛、一副大又上扬的耳朵、戴着通天宝冠”的“面相”是鹰纹圭和人面纹圭上共通图案与风格。而鹰纹圭的艺术风格更是富丽、气度泱泱,尤其表现在头饰羽上。从眼眉上延展而出的又长又卷的头部饰羽,左右排比对称、气势非凡。其耳朵形状的曲线装饰也比人面纹圭华丽。

史前鹰纹圭的鹰面和下方的鹰眼饰带。(允嘉徽翻拍/大纪元)

可见,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先祖已经具有高超的玉雕技术,同时展现了精致深厚的古典艺术美学。在史前中华文化中,玉不仅仅是工具而已,这宝石成了宝玉、成了礼器。在这两件史前龙山文化的玉圭中彰显的美玉通灵的信仰也是显而易见的了;华夏的先祖们以具有灵气的美玉沟通人、神。这两件玉圭都是史前的遗物,透露出中华文化中的玉石文化精神发展得很早,同时对物质、生命的认识在史前就已经有很高的水平。

史前鹰纹圭。文字是清代刻上去的乾隆御制诗,方向与图案相反。(允嘉徽翻拍/大纪元)

从史前玉雕艺术思考生命存在问题

在最高规格的祭天礼器——玉器上,富丽的艺术雕饰呈现了对天、对造物神主的崇敬。古代中国天子诏书开头第一句不就是“奉天承运”吗,就是应合了这种敬天的精神。

一些人被“迷信”之说迷惑了,对史前人类或先人的祭天、礼神行为常以迷信来看待。现代“全息理论”这种研究已经知道,人类的眼睛看不到的另外空间、微细空间的生命是极其丰富的。所谓的“现实”之外,存在一种超越我们这个空间的更复杂的空间,投射在我们的物质空间,它们并不因为常人的眼睛看不见而不存在。看这些史前的文物遗产的精致与内蕴,触动我们今天的人重新思考天神对人、宇宙时空对生命的对应意义。

参考资料

《敬天格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天工宝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来自碧落与黄泉》——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精选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梁凯晶综合报导)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雕龙因为形似猪、熊等动物,所以又被称为玉猪龙或玉熊龙,而历史文献中有黄帝“号为有熊氏”、“黄帝以玉为兵”等记载。多年来,有关黄帝的传说只见于古籍记载,均无考古实证。近年,红山文化考古玉雕熊龙的发现,为黄帝的有关传说提供了重要实证。
  • (shown)这时一个大煤块炸裂开来,其中一小块煤弹了出来,露出其中包裹的某种物体......
  • 一把骨笛,一把将人类音乐史往前推进了8-9千年,甚达上万年。中国河南省漯河市武阳县贾湖村遗址出土的骨笛经过了八千多年的掩埋竟然还能吹出民歌曲调,声音清乐嘹亮。骨笛之作技艺精湛、音高表现完美出色连专家都堪不破破绽,更是个惊世纪录。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