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书法家出使琉球 遇海难幸得神救助

作者:刘晓

清朝谢遂《职贡图》之琉球国官员和平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008
【字号】    
   标签: tags: ,

古代在台湾和日本九州间有一个岛国叫琉球国,其疆域包括琉球群岛及其周边海域。虽然今天琉球国的领土大部分隶属于日本,但早在1372年中国明朝统治时期,琉球诸国就成为明朝的藩属国。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往来频繁。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入侵琉球国,逼迫其向日本进贡。

明朝灭亡后,琉球国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琉球国王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国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而且历代琉球国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史载,清代派遣大臣前往琉球的册封活动共有八次,历次册封活动派出的使臣或随从者大都留下文字,记录琉球国的风土人情和册封活动。其中乾隆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756年7月7日)以从客身份参加册封使团的书法家王文治,用诗歌形式记述了出使经历和所见所闻,其后结为诗集《海天游草》。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王文治像。(公有领域)

王文治其人与受邀出使琉球

王文治(1730—1802),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少年时即怀有奇志,喜好远游,诗歌和书法闻名于当地。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获拔贡,来到京师参加廷试。此时的他“负气好奇,立定欲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但是进京后,王文治在乾隆二十年参加的第一场考试却落榜了,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乾隆皇帝对其却大加赞赏,朱批:“似能办事,学问也好。”

恰巧,此时发生了一件事,王文治得以受邀以从客身份出使琉球国。原来琉球国王尚敬于乾隆十六年(1751)去世,其世子尚穆在乾隆十九年派使臣前来上表奏请袭封。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乾隆皇帝下达谕旨:“琉球国世守藩服,恭顺有年,今世子尚穆承祧继序,奏请袭封,已命侍讲全魁充正使,编修周煌充副使斋诏前往。予故琉球国中山王尚敬致祭如例。”

按照惯例,册封使团允许正副使带从客、医士等,正使随从20名、副使随从15名,经礼部奏请备案。由于琉球人质朴好文,以往前去琉球国的使臣经常被索要诗文,因此此次册封的正使全魁、副使周煌认为,随从中善于诗文者必不可少。而在这两个方面都非常擅长的王文治,受到了二人的邀请。

王文治欣然接受了邀请,而且相当兴奋,但是他的几位好友却以路途艰险为由极力劝阻。王文治不为所动,赋《将往琉球留别诸同学》诗一首,作为临别赠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平生沧海心,十载困羁绁。京华缁素衣,策蹇行蹀躞。迫隘思远游,烦渴成内热。何当怀抱宽,暂使樊笼脱。琉球东海东,世界隔潮汐。重译求分符,亦足美皇业。……”诗中透露的是王文治对十多年的读书生活已有“樊笼”之感,因此内心渴望“远游”,来满足自己的“沧海心”。

清朝王文治行书五言联。(公有领域)

册封船化险为夷显神迹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册封使臣全魁、周煌及从客王文治等,从京城出发,途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五省。每到一处,王文治都留下诗作,或借景抒怀,或描绘沿途美景,或书写对亲朋好友热情迎接、挽留、相送的情景。

四月二十四日,王文治一行抵达福建,当地官员早已准备好了册封船,册封船分为一号船和二号船,供使臣和随行的兵役、工匠、船夫等四百余人乘用。其中一号船“船长十一丈五尺,宽二丈七尺五寸,深一丈四尺,加上棚六尺,前九舱,中八舱,后七舱,水柜二,水桶二,共受水六百二十石”。二号船略小一些。

出发前一天,王文治写下了《渡海前一日观剧口占》一诗,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诗中写道:“把酒休辞玉盏深,扁舟明日东海浔。吴儿天一夜销魂曲,枨触中原万里心。”

六月初二,王文治随册封使臣全魁、周煌乘坐一号船,从福建出发。航行之初,一帆风顺。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身怀沧海之心的王文治诗兴大发,在《渡海吟》一诗中,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海门一扬帆,浩荡不能止。地维天轴乍低昂,老鱼屈强潜虬起。元气顷刻风雨惊,天外罔两阴阳争。眼中谁辨路遐迩,耳边但听击雹阵雷声。”

孰料就在册封船抵达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姑米山,距离岸边只有三四里时,船队遭遇飓风。一号船触礁,礁石透入船腹,二号船漂回福建(后在十二月重返琉球)。正在一号船上的众人惊恐不已、呼喊爹娘之际,突然看见桅杆顶部出现神火,海面上还出现了一股烟雾。众人高呼:“天妃救生矣!”过了一会儿,在神火的照亮下,册封船稍稍向岸边靠拢。有船夫放下小船,全船二百多人相继获救。

这次册封船在飓风中化险为夷,既是奇迹也是神迹。虽然带来的货物或濡湿,或损烂,或漂失,王文治随身的典籍、个人用品等也落于海中,但他依然十分乐观,并将此次获救归功于神的护持。他在诗歌《海舟为飓风所败》中写道:“十日飓母虐,缆绝不可收。是夜海云黑,万鬼声飕飑。阴风扇腥雨,怒鲸斗潜蚪。洪涛排连山,上下相躏蹂。巨舰触礁石,似臼以杵投。顷刻胥及溺,自断今生休。珠灯起天末,金光灿星游。若非神扶持,全活可幸求。”

姑米岛(古米山,今冲绳久米岛)。明朝萧崇业、谢杰撰“使琉球录”插图。(公有领域)

琉球见闻

在神的护佑下得以逃生的册封使臣一行,上岸后受到了琉球当地官民的热情款待,王文治记述道:“夷官勤职事,咄嗟命豆区。颏面得暖汤,馆粥还相赒。”而岛上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景色同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姑米固穷岛,民愚俗未偷。既欣禾稼登(琉球人以九月种稻,四五月收获,当年是个丰收年),况有林塘幽。翼日转晴霁,碧海如泼油。暮景独散步,鸣蝉绿阴稠。何啻无魏晋,浩然忘殷周。”

琉球国夷官和官妇。清朝傅恒、董诰等纂,门庆安等绘《皇清职贡图》插图。(公有领域)

告别姑米岛官民后,一行人乘琉球国的海船继续前行。七月八日,抵达那霸港,世子尚穆亲自率领百官在港口迎接。尚穆听说众人所带货物和随身物品或濡湿,或损烂,或漂失,立即下令在发放五千两银子抚恤的基础上,再加两万两,同时派医官给患病者看病。使臣们被安排住在“天使馆”,馆驿名称表明琉球国对上国天朝的尊崇。

八月二十一日,册封大礼在首里王城举行。王文治目睹了册封礼的整个过程,并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下来。

册封日当天,黎明时分,法司等官都穿着吉服迎接诏敕于天使馆外,前导入国门殿下,礼官唱礼,宣读官宣读册封世子尚穆为中山王。册封使还代表乾隆皇帝赠国王、王妃缎币。各项授礼完毕后,国王率百官行三跪九叩礼,此时礼乐齐鸣。然后国王跪请留诏敕为传国之宝,法司官手捧前代诏敕一一呈验,册封使验明后,同意所请,由副使周煌捧诏敕授予国王。法司官捧旧印授给国王,国王转交给正使全魁。礼成后,册封使告辞,回天使馆。

八月二十四日,国王率众官员在中山王府内行北面谢恩礼,感谢清朝皇帝,二十六日国王率众官员到天使馆拜谢册封使。至此,册封使出使琉球的主要任务完成。

册封使的任务虽然完成,但王文治传播文化的使命则刚刚开始。通常,册封使在琉球要待上半年,但因为这次册封船受损,需要重新打造,所以王文治一行在琉球国生活了229天。使团成员在琉球继续传播中华医学、文学、书画、音乐,甚至饮食文化。

琉球国夷人和夷妇。清朝傅恒、董诰等纂,门庆安等绘《皇清职贡图》插图。(公有领域)

比如王文治,在此期间,除了参加例行的典礼饮宴活动外,还到各地参观,了解琉球的风土人情,并与琉球王公大臣唱和诗文,以文会友。每到一处,他都题字作诗,传播中华文化。他的诗文和书法赢得了琉球各界人士的喜爱,同时也受到两位册封使臣的赞许。全魁称赞他“争夸客有钟王笔,敢说仙同李郭舟”。

日本汉学家外山军治在《书道全集‧中国》(平凡社)中说:“王文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遣为琉球国册封使全魁赴琉球,其时仅二十六岁,然琉球人视其书为家宝而予以珍视。”

归国中探花 中年信佛

从琉球国出使回来后,王文治于1760年考中进士,而且是第三名探花。其后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1764年出任云南临安府知府,后罢归,遂绝意仕途。1771年曾掌教杭州崇文书院。王文治后来的闲章一方“曾经沧海”,几乎见于他的所有书画,可见这段渡海经历之铭心刻骨,寄托了他年轻时的美好回忆。

中年后,王文治笃信佛教,“尝自言:吾诗字皆禅理也”。大概琉球遇险得神助的经历也是原因之一。

史载,王文治书法深得大书法家董其昌精髓,因此被称为“淡墨探花”、“谈墨翰林”。他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并称“清四家”。他书写的三十五行《渡海吟》传世墨迹,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今冲绳县立博物馆也藏有王文治其它墨迹。@*#

清潘恭寿画山水,王文治书《朱子颖送刘虚白入都诗》。(公有领域)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王文治本传》
2.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3. 周煌:《琉球国志略》
4. 《解读新清宫档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学家,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长辈学者,也自叹不如。明太祖时,召见了方孝孺,见其举止端庄,学识渊博,十分欣赏,便命其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的儿子蜀王朱椿听说他很贤能,就聘为世子师。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并处处听从他的建议。可以说,建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 说到“交杯酒”,人们的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在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各执一杯酒,或手腕相扣,或手臂相绕,之后各饮一口。在现代人眼中,这代表着夫妻相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这与古人的“交杯酒”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寓意上都是有些差异的。
  • 在中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经历过地狱、炼狱目睹了种种罪恶的灵魂后,诗人终于见到了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位天使,这其中就包括他在第四层天堂遇到的意大利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死后被封为“天使博士”(或天使圣师)的圣托马斯‧阿奎纳(St.Thomas Aquinas)。阿奎那的一生,都在努力证明神是真实的存在。
  • 大清王朝一代圣主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间,曾六次到江南巡游,时间分别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一说到皇帝下江南,很多人受现代人拍的古装电视剧影响,第一反应大概是江南的美景和皇帝的吃喝享乐,顺便体察民情。然而,史书和清宫档案却显示,勤政的康熙帝南巡最为主要的目的是治理黄河与淮河。
  • 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提倡的君子品格即为各朝君王、文人墨客,乃至乡野村夫所推崇。何谓“君子”?君子一定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境界,要仁爱、襟怀坦荡、重“义”轻利,要忠信、约束自身行为、举止稳重,要依据礼来行事。自然,面对诱惑时,正人君子也不欺暗室、不贪色欲,而这正是上天最为看重的德行。
  • 唐朝彭城有个叫刘弘敬的富人,字元溥。他家世代居住在淮河淝水间,累积资财数百万。他平时注重修德,用钱财帮助他人从不后悔,施恩惠予人也不期望回报。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