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旧交融 多伦多唐人街日益变迁

人气: 15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9年08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平多伦多编译报导)因城市中产化密集开发,北美大城市唐人街日益消退和萎缩,华人中掀起“唐人街反流离失所”运动,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政府中产化政策对唐人街影响的关注。

日益衰退和萎缩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作为加拿大华人聚居最多的大城市,多伦多唐人街也难逃日益衰退和萎缩的命运。多伦多唐人街曾经的地标——Dundas街南侧的远东剧院(Far East Theatre),现已被一幢10层共管公寓代替;街北的一幢老旧商业办公楼,今年2月迎来Nomad高档专卖店入驻;St. Andrew街南侧的新光中心(Hsin Kuang Centre),去年秋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4楼简约风格的现代写字楼。

多伦多华埠商业促进区主席、唐人街北端Grossman’s Tavern 爵士小酒馆老板、现年64岁的雷普信(Tonny Louie)说,如今多伦多Dundas街和Spadina大道一带的唐人街,虽仍处处可见中文标识,但人口结构和商家,比过去更多元和混杂。

他透露,他小时候放学后经常帮父亲打理餐厅和面条厂,帮着发豆芽。现在他的一子一女,一个做会计,一个当老师,都不愿帮他打理生意。老一代的唐人街守护者老去,年轻一代不愿接管家族事业,其他人就会进入,唐人街每天都在变化中。

历史变迁 新旧共存

1870年代末,多伦多Adelaide街东开始出现首批华人店铺,后来慢慢拓展在Queen街西和Dundas街西一带形成老唐人街。当时的华人来加后,在其它地方找不到工作,在种族歧视和偏见的大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最初的华人聚居区——唐人街。

1950年代中期,市府兴建新的市政厅大楼,征用唐人街老城区,许多商家和居民被迫西迁至Spadina和Dundas一带,就是目前的唐人街所在地,还有些迁至Broadview大道和Gerrard街一带(东区唐人街)。

后来,随着70年代越南移民,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移民,以及后来中国大陆技术移民和难民的不断涌入,唐人街的人口组成和商业氛围也随之变化,如越来越多的越南面店、中国大陆的火锅和刀削面店,开始日益取代原来的以中国南方口味为主的点心铺子;年轻一代华人开起了时尚餐厅、甜点咖啡馆和泡泡茶店,还有韩国餐厅、南亚和加勒比美食等非华人商家。

多伦多华人历史学家陈女士(Arlene Chan)是第三代华裔加拿大人,她表示,如今的唐人街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有限的华人新移民聚居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中的新旧交融的社区。在这里,传统中草药店和现代咖啡店和高端美食店并存,年轻华人一代的加入,使这里的商圈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她说,如今唐人街仍有中国寺庙、图书馆和华人社区服务,还有华人居民,但不再像过去是华人店、中餐馆和华人社区服务为主的一个多元化社区。

雷普信认为,过去,Spadina 大道、Queen街和College 街一带都是出租公寓,租金低,人口购买力也低。19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市府城市规划新规允许城区中产化和密集开发后,这些地区掀起共管公寓开发潮,引入不同背景、购买力高的人口,过去廉价小超市和老餐馆被奢侈高端商家替代。这种发展趋势,谁也阻挡不了,适者生存。

保护唐人街

今年5月曾组织一个唐人街保护活动的多伦多华人视觉艺术家林女士(Amy Lam)称,保护唐人街不是维护一个什么现状,而是让人们意识到,是什么因素迫使人们不断外迁。唐人街之所以是唐人街,是因为这里的人。对于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她来说,这里是她的文化连接之根,是一种情感上的链接。

她还说,唐人街是在当年华人被歧视的环境下产生,对于如今没有经历当年排华历史的华人来说,记住这段历史很重要。

陈女士认为,多伦多希腊城、韩国城、小意大利和小葡萄牙等社区,和唐人街一样,都面临因城市中产化和密集化发展而日益萎缩和衰退的命运,但华人移民每年大量涌入,以及越来越多年轻华人加入保存和维护唐人街的运动中来,在她有生之年,唐人街应该不会消亡。

责任编辑:文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