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生屡试不中 高僧告知四大条件

作者:刘晓
弘道和尚预言的丝毫不差。想来世间的人不过是在走早已被安排好的路而已。(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60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不管身在迷中的世人相不相信,人一生中的功名利禄、生死富贵,乃至婚姻都是有定数的,有些人虽然是通过努力得到了这些,但殊不知努力也是其人生的一部分。

且说唐朝曾任河中少尹也就是任山西府副职的郑复礼,进士未及第前曾参加过十次科举考试,但每次的结果都是落榜。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其心情何等糟糕以及生活何等窘迫困顿可想而知。

示意图。清 徐天序《山水画.读书》,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走投无路也不知未来会如何的郑复礼,决定去长安的千佛寺找弘道和尚请教,因为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得道高僧。坊间还传说,这位和尚常常白天睡觉,晚上在冥府办事。不过,非常怪异的是,去向他求教的十个人中,被拒绝的有八九个。

这一天,沐浴更衣后的郑复礼去拜见弘道和尚。与对待其他人不同,弘道对他的态度十分温和,并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将天机泄漏给别人。今天你怀着屡试不中的心情来找我,我于心不忍,所以会告诉你一些事情。那就是你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功成名就的。但是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不能随便说的。”

郑复礼于是拜问自己考中功名的时间。弘道说:“考中的日期,必须有四件事作为先决条件,然后你的心愿才可以实现。四件事,缺一件也不行。而且你和你的骨肉至亲相继考中三榜。三榜之前,要想中榜难如登天,三榜之后,要想中榜易如反掌。”

郑复礼愕然且不明究竟,便问是哪四件事。弘道迟疑了很久才说:“你千万不能对别人说,你要考中的四个条件很特殊。第一件,必须是朝廷改年号的第二年;第二件,必须是礼部侍郎再次主持科举考试;第三件,考中第二名的必须姓张;第四件,同年参加考试的必须有排行第八的姓郭的举子。四件事少了一件,便功亏一篑,不能成功。你的弟弟、侄子依次中榜,顺序必须如此。”

听了弘道和尚的说辞,郑复礼虽然有些怀疑,但心情还是比较郁闷,觉得自己考中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敬谢和尚后离开了。

科举考试的情景。(公有领域)

唐穆宗长庆二年,有人将郑复礼的名字推荐给主考官,郑因为主考官不是第二次主持考试,所以觉得希望渺茫。果然,他再次落榜了。直到唐敬宗时改国号为宝历的第二年,杨新昌再次担任主考官,郑复礼暗自高兴,但没敢对别人说。第二年春天他果然中榜,第二名也果然姓张,叫张知实。更为神奇的是,同时参加考试的有个郭八郎,叫郭言杨。

郑复礼感慨良久,并将此事记录在案。不过他自言自语道:“弘道说三榜的顺序必须这样,一榜已经够奇怪的了,怎么能再有一次,并且还有第三次呢?”

然而,世事早有安排。唐文宗大和二年,郑复礼的亲戚、后官至尚书右丞的韩宪参加科举。当年的科举考试规模非常大,但因为主考官不是第二次主持考试,韩宪没有中第。大和九年韩宪再次参加科考,还是名落孙山。直到改国号为开成的第二年,高锴再次担任主考官,韩宪高中。第二名的还是姓张,叫张棠。同时参加考试的有个郭八郎叫郭植。

郑复礼听说后,深以为奇,将其再度记录在案。三榜虽然还差一榜,但两榜都被弘道和尚说对了。郑复礼私下对家人说:“难道真像弘道说的那样?”彼时弘道和尚已不知去了哪里。

过了几年,郑复礼的侄子、后来成为驸马的都尉郑颢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在唐武宗年号改为会昌的第二年,礼部侍郎璟再次主持科举考试。郑颢考中了头名状元,第二名叫张潜,同时参加考试的有个郭八郎叫郭京。

弘道和尚预言的丝毫不差。想来世间的人不过是在走早已被安排好的路而已。@*#

殿试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通过殿试录取的就是进士,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Vmenkov/Wikimedia Commons)

参考书目:

《太平广记》引自《野史》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初期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宰相,名叫娄师德,他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厚。史书说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而且不在脸上流露出恼怒的样子。大家熟知的成语“唾面自干”就和他有关。
  • 绿叶与水
    唐玄宗时期有个官员叫唐绍,小时候就不同寻常,因为他能记得前生的事情,而且历历在目,甚至能预测自己的生死。不过,他从没对人说过自己有这个功能,连他的妻子、孩子也不知道。
  • 受现代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想当然地认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们跪拜的份儿,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过来给臣子行这样的礼的情况,偶尔有天子求贤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礼罢了。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在现代鲜为人知的尊养“三老五更”的仪式上。
  • 古往今来,修行的人重在修心,而那些表面也在修,内心却怀着各种各样不纯净念头的修行人,最后的结局会怎样呢?史书上的一则故事就在给人们启示。
  • 天
    古人有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皆有定数。发生在唐朝的三件奇事就在印证这句话。
  • 身处迷中的常人对于仙界的一切自然都非常好奇,比如神仙住在哪里,仙境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聚会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等等。大概是为了让俗世中的人相信神佛的存在,历朝历代都有有缘之人,得以一窥究竟,并将所看的情景流传于世。
  • 铁甲骑兵,是骑士与战马都穿着坚固铁甲的兵种。他们同时具备极高的防御与攻击能力,主要用以前线冲锋击破步兵之方阵,在东西方战史上都有过辉煌战果的纪录。在北宋时期的辽国也有着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一度让宋军陷入苦战,但这支部队最后是如何被打败的呢?这便是在河北当地流传千年的杨门女将大破铁甲骑兵的传说......
  • 传说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县城的南门外就有一个。“海眼”有龙、各种神兽或神灵镇守,不能轻易移动、打开,否则海水就会倒灌陆地,形成洪水灾害,江陵城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 唐总督只信鬼话勘案,不重证据,差点造成一桩冤案;而江苏司郎中纪容舒与刑部主事余文仪,虽遇奇事,仍尽忠职守,详实勘查案件,最后让一桩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两,其实是从商人的箱子里拿出来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当商人的背心付的钱。但这位江西术士如何办到的?这就无人知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