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陈氏的起源

font print 人气: 3734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

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寔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寔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即陈日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转载自<中华颂>(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百家姓—–王氏的起源 (2/25/2002)    
  • 洗澡的小男孩 (11/13/2001)    
  • 洛阳之遇 (9/29/2001)    
  • 一笑倾国 (9/22/2001)    
  • 鲜于枢 行草真迹 (9/22/2001)    
  • 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 (8/31/2001)    
  • 北风和太阳的力量 (8/26/2001)    
  • “姓”与“氏”大不同 (8/21/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古谜团!几百万人人间蒸发,900年后重现人间?DNA检测现端倪,真相到底是什么?
    • 古人对于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长辈、长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个人的名,纵然是长官,也往往为了客气或谦虚,也不叫部属的名,再加上古代多为单名,如范蠡、文种、萧何、张良、韩信……,单名很难称呼,连名带姓的叫,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古人几乎都有字,前面说过古时男子加冠时、子女行筓礼时,由长辈为之取字。
    • 至于说到汉人的名跟字,就更讲究了,因为姓或氏几乎是从老祖宗时就有的(除了极少数改姓氏之外,几乎都是由老祖宗传递下来的),但是名跟字却是人生下来后才有的,所以取名的自由度比较高,但也不是漫无边际尽挑些美的字眼。
    • 六、以居地为姓 若干氏族迁徙到新居地后,便以所居住地方的地名或特色为姓,例如战国时齐国的陈仲子,本为齐国世家,后来他辞去爵位,举家迁到于陵这个地方,从事耕读生活,于是他的后裔便以“于陵”为姓。
    • 俗语说: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名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何以有姓,很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其来源。人人都有姓,认为这是自古已然的事,其实姓,尤其是后秦以后的姓,是经过演变而来的,跟先秦时代有很大的差异,且让本文慢慢说来。
    • 百年前渡黑水来台湾木匠子孙 ,八句《认祖诗》遥心系武汉。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于乱世,现今疫情蔓延之时,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许值得省思借镜。
    • 在传统文化里徜徉是极其有趣的,谁要我们拥有如此悠长的历史之河呢。不经意之中,就在哪里遇见了自己。啊呀呀,你的来历、你的观念、你的爱恨情仇,原来都有出处。
    • 屈原姓芈(米),氏屈,名平,死后获得谥号为“原”。先秦时期的贵族,不仅有姓还有氏,男子称氏不称姓,因此屈原不叫芈原。
    • (大纪元记者廖平风台湾南投报导)2011年适逢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为了使民众了解台湾五大家族,近百年来,在台湾产业现代化与民主运动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特举办“百年风华-台湾五大家族特展”,展出各家族珍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史料。
    • 中国古人重视姓氏,也重视名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跟“姓氏”一样,今天的“名字”在古代也是两个分离的概念,“名”与“字”不可混为一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