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鼾专题系列——

聪明掌握减鼾穴位

人气: 10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文:黄雪子医师温哥华

针灸治疗“鼾症”的功效十分显着,治疗的关键在于阴阳调和、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借此达到良好的睡眠品质。

四大要穴止鼾

失眠可以用针灸治疗,“打鼾”呢?打鼾不仅影响他人的睡眠,最重要的是会影响自身的健康。针灸当然可以止鼾。人体至少有四个穴位是止鼾要穴:

丰隆穴

这个穴位是一个祛痰、止咳的重要穴位,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的地方,很容易找到。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地方,有关脾胃失调、运化失常,都可以用中脘穴来治疗。

天枢穴

天枢穴在腹中部,肚脐眼正中间左或者右2横指的地方。这个穴位与中脘穴作用相通,可以调理胃肠、补虚化湿,也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阴陵泉穴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脾脏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

如果要再深入专业,根据中医辨证确立治疗原则及方法给以针灸治疗,通常是要每日一次,每次留针45分钟,以15日来为一个疗程,并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配合中药调理。

针灸治鼾深度掌握

中医的博大精深,单单从穴位针灸,就够研究一辈子了。在人体360多个穴位中,除了上述四大主要止鼾穴位,还有哪些穴位可以运用?

基本穴位

灵骨(董氏)穴、大白(董氏)穴、合谷穴、太渊穴、曲池穴、印堂穴、迎香穴、太冲穴、内庭穴。

随证配穴

胸闷-内关穴、间使穴、公孙穴。

胃纳-足三里穴。

痰湿-丰隆穴、复溜穴、阴陵泉穴。

肾阴虚-太溪穴。

心虚血瘀-血海穴。

穴位解析

穴位 穴址 位置解剖 功用 主治疾病 备注
灵骨(董氏)穴 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浅层分布手背静脉,晓骨神经浅枝。深层分布正中神经的固有掌侧指神经、肺支神经、心及肾神经。 通经活络,清调肺气,通降肠胃,通气清瘀。 肺气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气肿、肺癌、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头痛、偏头痛、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经痛、难产.、冠心症、心律不整、狭心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盂炎、大小肠炎、面斤、眼疾、耳鸣、耳聋、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 针入五分至二寸,可透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至三寸。孕妇禁针。
大白(董氏)穴 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发汗解表,清肺宽胸,清理上焦,肃肺疏表,理气化瘀。 小儿气喘、高烧、咽喉诸症、坐骨神经痛、肩背痛等。头痛、偏头痛、肺癌、肺炎、肺气肿、肺积水、腰痛。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 ,急性肺炎(特效)。 针四分至一寸半。或以三棱针。
合谷穴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镇静止痛、宣通气血、化瘀通络。 热病无汗、多汗,咳嗽,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痄腮,面肿,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失喑,胃痛,腹痛,便秘,痢疾。疔疮,瘾疹,疥疮,经闭,滞产,小儿惊风。 针五至七分,三棱针点刺放血。
太渊穴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动、静脉。 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 避开血管,直刺0.3~0.5寸,不可伤及桡动、静脉。
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通过。 疏风清热、清热解毒 发热,咽喉肿痛,目赤,齿痛,臂肘疼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瘰疬,丹毒,疮疡,湿疹,荨麻疹,及中暑,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直刺0.5~l寸。
印堂穴 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安神益智,定惊熄风。 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
迎香穴 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及面动、静脉和眶下动脉。 袪风通窍,理气止痛。 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瘜肉、嗅觉减退等。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太冲穴 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镇静安神,平肝熄风。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吵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内庭穴 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凹陷处。 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分出趾背神经处,足背静脉网 健脾和胃、清新安神。 齿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胫痛不可屈伸,疟,不嗜食,恶食,小便出血,小腹痞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内关穴 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疏经通络,理气止痛,和胃安神,降逆散结。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针刺感应:撚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间使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宁心、安神、宽胸、治疟。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现多用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癔病,精神分裂症,胃炎,子宫内膜炎等。古代记述:心痛、心悸、胸痹、烦躁、癫狂、呕吐、咽中如梗、失音不语、疟疾、月经不调血结成块、热病烦心、面赤目黄、腋肿、臂痛屈伸不利、肘内廉痛、肘挛、掌中热。 近人报道: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精神分裂症、单纯性甲状腺肿、乳癖。 直刺0.5-1寸。注意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干
公孙穴 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健脾胃,调冲任。 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直刺0.6~1.2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升发胃气、燥化脾湿、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①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②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针刺感觉: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
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复溜穴 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的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补肾益气。 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肾炎、神经衰弱、精力衰退、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浮肿。 直刺0.5 ~1寸。
阴陵泉穴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排渗脾湿。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直刺1~2寸。
太溪穴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清热生气。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直刺0.5-0.8寸。
血海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 直刺 l~1.5寸。

 

黄雪子医师简介】

黄雪子(Dr. Yuki Huang),权威中医师,糖尿病专家,现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

黄雪子。(Dr. Yuki Huang)黄雪子。(Dr. Yuki Huang)

● 加拿大卑诗省高级中医师、针灸博士、中医学博士、自然医学博士。行医35年,在台湾、大陆、美国、日本、越南、香港,均有从业资质。
● 现任“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加拿大分会会长;
● 任日本“综合医疗协会”学术部主任;
● 任台湾“针灸学会”顾问驻加拿大代表;
● 前中国“针灸学咳嗽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

温哥华点世堂

地址:5268 Grimmer St. Burnaby BC, Canada
电话:604-779-1713,604-241-2531
网站:www.touchstone-tcm.ca
脸书:www.facebook.com/dr.huang

责任编辑:丹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