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地方政府陷泥潭 央行与财政部推责

人气 3136

【大纪元2020年12月14日讯】这段时间,就在中共的地方债务面临危急的敏感时刻,中共的央行和财政部又公开唱反调了。

12月8日,中共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副主任薛虓干在一个会议上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在聚集,债务率逼近警戒区间下限。此时,地方政府不仅财政收入下滑,有些还被曝出陷入融资困境,使得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地方债务这只“灰犀牛”撞向中国经济之时,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发文直言“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就是“防止政府债务货币化”,矛头直指财政部。

说到灰犀牛,我们都知道它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时,会让你来不及躲闪,直接被扑倒在地,也因此在经济学上常借“灰犀牛”来形容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潜在风险,是大概率事件也更危险,但却常被忽视。目前地方债就很像那只让人猝不及防的“灰犀牛”。

那么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我们稍后会具体提到,而中共的央行和财政部,因为在“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问题上一直分成两派,所以这种公开式的吵架已不是第一次,但是在地方债务面临危急的敏感时刻,中共手下的这两大金融部门再一次针尖对麦芒,实在备受外界关注。很多人纳闷:央行、财政部为何在地方债务“灰犀牛”撞来之时又吵起来了?

央行印钱财政花?“财政赤字货币化”之争

11月底,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发表了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易纲在文中说:“必须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钱袋子’之间建起‘防火墙’,同时要防止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承担企业信用风险,最终影响人民币信用。”

易纲在文中还表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

文中的“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直接回应了今年上半年时,中共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提议。刘尚希说,“在当前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又面对着‘六保’的重大任务,采取以往常规的财政政策可能是不够的。基于这种考虑,有必要使赤字货币化。”

中共财政科学研究院直属于中共财政部,刘尚希提出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共财政部的立场。

“财政赤字货币化”具体指什么呢?“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叫作“政府债务货币化”,是指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经济体系中货币量增加,就是中央银行为财政融资,直接购买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简而言之,就是央行印钱财政花。

也因为是央行印钱财政花,所以在刘尚希提出“财政赤字货币化”后,受到了包括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内的很多央行官员的反对。很多专家表示,这种论调为货币超发开了大门,恐怕最终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可是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刘尚希在接受陆媒采访时直接批评央行,他说:“我国的央行表面上看是国务院的一个行政机构,实际是在国家预算体系之外,自己赚钱自己花,更像是一个央企。”此话一出,更突显了央行和财政部之间的矛盾。

央行隶属于国务院,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通过控制货币量来影响其它经济活动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调节基础利率、调节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操作等。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央行同时还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财政部同样隶属于国务院,主要负责制定财政政策,包括拟定财税发展战略、负责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支、起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组织制定国库管理制度、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余额限额计划等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应该互相配合来调控经济,可中共手下的央行和财政部两个部门却争斗不断。其实,早在两年前,这两个部门就已经隔空争吵将矛盾公开化了。

2018年7月,中共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直指中共财政部作为消极,并说“中共财政透明度很不够,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众监督”,“不要说人大代表看不懂,我也看不懂。每年披露的内容经常变……至于财政部数据的细节基本上都是一句话带过。”

徐忠还直接说出了央行的痛点:“财政部将财政风险转嫁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管不住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等等。

在央行研究局局长抛出这番话后,财政部立即不客气作了回应,有财政官员匿名发表文章讽刺央行没能管理好金融机构,文章中这么说:“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其包装操作之复杂,远超出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水平。”

央行和财政部这么一公开揭短,也让普通民众大致了解了原来两个部门都这么乱。两年前,央行和财政部的争论中就涉及到地方债以及地方政府融资乱象,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就已经直接道出了“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而财政部也不甘示弱,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金融机构是从犯。据说,后来还是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面才暂时平息了央行和财政部之间的纷争。

可是,正如中共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所说的:“地方债的风险并没有真正化解,还是搁在那里,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到了今天,当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加剧时,两部门又公开争吵起来,在外界来看,这似乎是在互相推卸责任,有财经评论人士直接发文表示这是“甩锅之战”。央行、财政部都已经开始互相甩锅,可见地方债务已然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地方债务逼近警戒线 地方政府却陷融资困境

12月8日,中共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副主任薛虓干在一个研讨会上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越来越大,债务率将要接近警戒区间下限。薛虓干表示,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债务余额将高达26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这个规模发债,地方债可能在2021年进入警戒区间。

中共国债协会会长、前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也曾表示,今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率会从2019年的82.9%上升到接近100%。该数值在2018年是76.6%。而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是100%~120%。

薛虓乾和孙晓霞不约而同地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问题。而当地方债务逼紧警戒线之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在下降。

2020年前10月,大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5万亿,同比下降2.4%。到了11月,多省市都下调了财政收入预期,比如,首度北京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年初的0%降低为下降6%,GDP第一大省广东也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年初设定的3.6%增速调降为0.5%。

用薛虓干的话说,中国地方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程度,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地方债务风险加剧,财政收入下降之时,有些地方政府却陷入了融资困境。

12月11日,《金融时报》报导说,在永煤、华晨等国企连环出现违约之后,不少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取消了发行债券,出现了不同程度融资困难。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LGFV)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主体之一,自身的财务状况比较差,主要依靠着“政府信誉”和“政府支持”在市场上融资,而地主政府融资平台偿还债务的主要方式是在市场上“借新债”。正如山东省城发投资集团的高层所言:“如果没有政府背书,市场并不会认为我们自身营运会带来足够的回报来还债。”

而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市场上“再融资”所依靠的“政府信誉”恰恰又被近日永煤、华晨等国企的违约直接击碎。不仅债券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连银行也缩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敞口,直接导致不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陷入融资困境,进而让即将到期的债务面临着违约的风险。一家位于延安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曾向媒体坦言:“如果我们还不能借到钱,我们下个月就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券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薛虓干、孙晓霞所指逼近警戒线的债务,还只是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一块“隐性债务”。这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其它不合规操作融资,比如担保、出具承诺函、伪PPP项目、政府购买、明股实债、抽屉协议等而形成的债务。

说到这儿,就要追溯到2014年,那时中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开始大范围的整顿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5年,中共推出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正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债务余额被“限额管理”后,地方政府通过增加不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及预算管理计划内的“隐性债务”来大量融资。

对于“隐性债务”,不同的研究机构在统计中的口径各不相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在2018年底时,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达到了30万亿元人民币之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累累债务,有不少投入了民生不相关的“面子工程”。比如,内蒙古清水河县,打着“脱贫”的旗号,在当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时候举债60多亿元建造新城,而这个新城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成为“烂尾工程”。

再比如,年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人民币的贵州省独山县,为建造所谓的“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形象工程,欠下400亿的巨额债务,最终烂尾。

这些被媒体报导出来的烂尾“面子工程”还只是地方政府“乱花钱”的冰山一角。烂尾工程自然带不来什么回报,那么这些工程在投资建造过程中所背负的债务要如何偿还呢?凭借“政府信誉”在市场上继续“借新债还旧债”吗?很遗憾的是,市场已经对不少地方政府的“政府信誉”不买账了。

当地方政府在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受到损害、偿债问题显现之时,地方债这只巨大的“灰犀牛”实际已经在朝着中国经济撞上来了。如果真走到要央行通过印钞,来为债务问题兜底儿这一步的话,那么中共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债务问题,还有货币问题。正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所言,这可能会造成债务无限扩张,最终爆发债务危机以及货币危机。

而目前央行和财政部的争吵,除了互相甩锅之外,对目前陷入泥潭的地方政府,毫无意义。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尉然
撰文:蒋天明、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o5dawJ61r39w1eqiwLEggD-WT0Rjh8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史上最难就业季 中共推上山下乡2.0
【财商天下】“和拜登有买卖” 习被智囊卖了
【财商天下】中共赌注加码 铁矿石飙升铜也疯狂
【财商天下】六次破产东山再起 川普:永不言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