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梦兆张俭辅佐辽帝 为相二十余载清简自律

文/刘晓
张俭质朴无华的举止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示意图,图为《御府绘林珍赏册.无款松屋高士》。(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62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国也曾辉煌过,而这与辽国皇帝仿汉制治国、推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辽国就逐步实行汉化政策,尤其是契丹贵族们的汉化程度非常高。辽道宗曾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自然,在辽国的朝堂上,汉人朝臣也不在少数,而且能力出众者亦被重用,这其中就包括辅佐辽圣宗辽兴宗两朝、为相二十多年的张俭。

张俭,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为人正直严谨,不喜欢虚夸矫饰。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且名列第一。之后,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任幕僚。他的长官和同僚对他的人品和才干都十分敬重。

这一年,辽圣宗到云州一带游猎。按照当时的惯例,皇上御驾所经之处,地方长官一定要有所献贡。然而,云州节度使在面见辽圣宗时却如此奏道:“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愿以此为献。”

有意思的是,就在到云州前,辽圣宗曾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身旁,他还赐给每个人两口食物。因此,当他听到云州节度使要献上“一代之宝”张俭时,他恍然大悟,原来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俭”字不正是四人和二口吗?

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刚见面,张俭质朴无华的举止就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就治世之事询问,张俭也是侃侃而谈,还当面上奏三十多件事情。

这一年,辽圣宗到云州一带游猎。图为五代 胡瓌《 出猎图》。(公有领域)

从此,张俭开始受到重用,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等职,号称“明(智)干(练)”。其后因父亲去世丁忧三年,复出后任礼部郎中、太常少卿等职。太平元年(1021年),张俭被拜为左丞相,进封鲁国公,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后被封为异姓王韩王。为官期间,张俭为辽国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太平十一年(1031年),辽圣宗驾崩,张俭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即辽兴宗。辽兴宗即位后,依旧十分倚重张俭,拜其为太师、中书令,加尚父。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亲自考察进士,而这些事情都是张俭亲自督办的。张俭一心要为辽国选出更多人才。在张俭觐见时,辽兴宗为以示尊重,不仅未直呼其名,还赐诗加以称赞。张俭有五个弟弟,辽兴宗想一并赐给他们进士及第出身,但张俭坚决推辞。

正直的张俭为百姓鸣不平,也不怕触怒皇帝。一次,有司抓获了八个盗贼,并很快处死了。可是不久抓住真正的盗贼后,才发现那八个人是被冤枉的。他们的家人上有司诉冤,张俭听说后,三次上奏请求重新审理。辽兴宗勃然大怒:“爱卿难道是想让朕为他们偿命?”张俭道:“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遂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俭为官清正廉洁,生活中也是以勤俭朴素闻名。他穿的都是用粗糙的粗布做成的衣服,吃的也都是简单的饭菜,省下的俸禄则去接济亲朋故旧。一次,辽兴宗去其家吃饭,张俭拒绝了宫中御厨,而是献上了自家做的蔬菜汤羹和米饭,辽兴宗吃得还很高兴。

张俭为官清正廉洁,生活中也是以勤俭朴素闻名。图为清 徐天序 山水画〈坐禅〉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有一年冬天,张俭在便殿奏事,辽兴宗见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袍子,就让近侍暗中在这件袍子上烙了一个洞,作为记号,想看看他到底能穿多久。结果发现张俭一直穿着这件袍子,从没有换过。皇帝问其原因,张俭说,这件袍子他已经穿了三十年了,舍不得扔掉。当时朝廷奢靡之风盛行,皇帝知晓张俭是希望以身作则,使奢靡之风有所收敛。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慨叹其家之清贫,遂让张俭到内务库中随意拿取一些财物,可奉诏前去的张俭只拿了三匹粗布。人们愈加敬重他,辽兴宗也更加看重他。

辽兴宗即位后,辽国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接连战败,辽兴宗打算借机攻打南宋,夺取其关南十县之地,并决定亲征。出兵前,辽兴宗到因为年老已经归第的张俭家中询问他的意见。反对战争的张俭分析了战事利害,并劝说兴宗不要亲征,而只需要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辽兴宗遂放弃了出征的打算,还赏赐给张俭不少东西。

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派重兵,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北宋则派富弼与辽方谈判,并于九月达成协议,即在澶渊之盟规定的赠送给辽国的岁币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史称“重熙增币”。虽然宋朝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双方最终还是避免了战争的涂炭。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他为陈王。

张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辽史》说他:“功看两朝,世称贤相,非过也。”1053年,张俭以91岁高龄去世,敕葬宛平县。1969年,其墓志铭于北京西城区出土。@*#

参考资料:

《辽史‧列传第十》
《张俭墓志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 韩琦以芍药这花中宰相为祥瑞之兆,圆满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镜下状元及第,纱笼中人必能当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数,命里有时自能水到渠成,命里无时也难以强求。
  • 名画《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留下的开卷画,也是“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之一。这画如何表现人物画的传统精神?画史鼻祖顾恺之的绘画技艺如何精彩诠释宰相张华《女史箴》的鉴戒精神与内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够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干的,按照佛家的因果报应说,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这样一位名臣,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几度出任宰相,为相长达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终生笃信佛法,曾汇集十万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寿更是让人称奇,91岁时安然坐化,无疾而终。他的名字是文彦博。
  •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能人术士,或早早堪破天机,预知社会走向,或提前揭示个体命运,告知富贵祸福。而世人往往在历史走过后,才猛然发觉一切确实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后悔也来不及了。
  • 人事命运,国事决策,诸如刘备称帝、吴蜀联盟、火烧赤壁、以及曹操、周瑜、关羽等人之死,上天均会垂现星相。神奇的观星术,为三国群雄的命运添上神秘色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根据星宿的对应,预测了哪些人物的命运?
  • 古往今来,不仅是帝王的来历不凡,身居高位者同样如此,或是秉承天命下世,或是前世所积福报而致。本文的主人公、唐朝顺宗和宪宗时的宰相袁滋的前世就是修行的和尚。
  • 宋朝时的扬州盛产芍药,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花朵是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因为很像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宋朝官员,所以人们称之为“金缠腰”或“金带围”。根据宋朝官员的官服制度,只有宰相才有资格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因此,官员们都以能观赏到此花为升官的吉兆,坊间也认为若出现了“金带围”这种芍药,是当地要出宰相的预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