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天意?康熙时钱币的预示

作者:宋宝蓝
各种不同的中国钱币。(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5025
【字号】    
   标签: tags: , ,

康熙时期,官府铸造的铜币,上面铸有汉文地名。后人收集古董,将钱币上的地名串成了一首诗。谁能料到,朗朗上口的诗文,像是高度浓缩的故事梗概,符合了大清的终极命运,落于何人之手……

根据记载,康熙时期官府铸造的钱币,轮廓最阔,质地也很纯。当时铸钱是沿用顺治年间的铸币法,钱币背后右边刊刻满文,左边刊刻汉文。

自顺治八年廷议结果,铸钱汉文刻有二字“一厘”(指权银,一文铜钱折银一厘(釐),一千文铜钱值银一两),以及一字地名简称,用来标明钱币铸造的所在地。比如钱币由太原铸造,就刻一个“原”字;由江苏铸造,就刻“苏”字,代表省名;由宣化官府所造,就刻一个“宣”字,以表府名。康熙年间铸币法沿用前朝。不过,从雍正皇帝以后,铸造的钱币全部只刊刻满文。

有的钱局因为开铸时间短暂,开铸不久就停铸了。所以传世的刻有地名的钱币数量就很稀少。后来民间兴起一股风潮,收集古代钱币。他们发现在钱币背后刻有汉文地名,这一类钱币数量最多的惟有康熙时期铸刻的钱币,共有二十种。这些钱就称为“廿釐钱”。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就按照音韵,将钱币上的汉文串成诗文,编成一首五言四句诗,读起来倒也朗朗上口。这首诗文曰:“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宁河南广浙,台桂陕云漳。”

诗文中的每一个字,原本只是代表着钱币所铸的地名。然而串读起来,倒也别有一番滋味。串成诗文,原本也只是百姓的无心之举。然而到了后来,人们认为诗文还另有所指。

第一句涵有“福临”二字,是指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其名讳“福临”。

第二句隐含着“宣”字,暗指大清国运到了宣统帝溥仪就终结了。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逝。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即大清的末代皇帝。因溥仪年幼,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凡是军国机密要务,中外奏章,都由载沣裁处。

载沣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有一种说法,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导致光绪帝被慈禧幽禁而死。所以载沣痛恨袁世凯,他成为摄政王后,披覆了袁世凯上奏的解职折子,解除了他的官职。袁世凯返回河南,后来居住在彰德(河南安阳)。

1911年10月,爆发了武昌起义,革命风暴席卷了全中国。清廷危在旦夕。载沣走投无路,宣布解散皇族内阁,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2月,在袁世凯的压迫下,隆裕皇太后率领宣统皇帝退位,标志着大清朝结束。

第三句出现的“河南”二字,以及第四句出现的“漳”字,“漳”字与彰同音,漳也指河南漳水,都隐喻袁世凯的兴起之地。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钱币上的汉文,被人们串读后,无意中竟符合了大清的最终命运。看似人为,是否也是天意呢?

(参考《清稗类钞》卷84、《清史稿》卷25/卷124)@*#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 孙温彩绘《红楼梦》插图。(公有领域)
    话说“病晴雯勇补雀金裘”,是发生在五十一、五十二回。袭人的母亲病重,要见女儿最后一面,袭人便离开贾府,回家去。在这两回里,关于晴雯,有很生动的浓墨重彩的描绘。
  • 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岁才出来做官,当过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较高层级则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抚大员。到哪他都勤政廉洁,到哪都深得民心。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
  •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包括个人和国家的兴亡。历史是给当今奠定的,误解历史的真机,也就无法明白历史给当今奠定的真正意义。先知们预言的1999年大劫,为什么关联着每一个人,为什么连带着后面的劫数灾难,包括当今此起彼伏的瘟疫?历史的规律,给出了天道的答案。
  • 躺在襁褓中的婴儿能够干什么?如果说,他能够闻声辩人,张嘴讲话;能够询问前世的友人;能够安排埋葬前世肉身,妥善安置前世老妻的归宿……听起来是否让人匪夷所思?刚出生的婴儿,带着前世的记忆和能力,不可思议的古今奇闻,揭晓着人身的秘密。
  • 韩国曾有几部历史古装剧,因其携带的传统价值观,在亚洲掀起收视风暴。然而,在过去影视不发达的年代,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的三国风云,那些文韬武略的三国英雄,惊心动魄,雄壮威武的战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从译员的笔下脱颖而出。
  • 明清时,有一位传奇的水月老人。他曾精准预言“门内大虫”“耳后火发”。直到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作乱,人们才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场磨难中,大臣范承谟被囚禁二年后,应难殉国。康熙皇帝御题“忠贞炳日”,赐予范家。
  • 郎世宁,鱼
    清朝时,一位州长官献鱼,留下字条“百头鲜鱼”。旗人张自用看了很不理解。鱼又不是牲口,怎么称“头”呢?经差吏介绍后,他才恍然大悟。而这名差吏由此晋身官场,留下了“一字之官”的传说。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文众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个梦境中,“玉壶”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别,预示着怎样的人生?
  • 今天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女子的故事,因为她,有了中国五千年中女子们采桑养蚕纺织的生活。她就是嫘祖,她是轩辕黄帝的妻子。她和黄帝是怎么认识的呢?
  • 《太上感应篇》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在历史上,这本经典带给许多人福份。上至朝廷,下至民间,注释、刊印传播者众多,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