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话五千】古人如何防疫? 史书现秘诀

人气 4117

中共病毒(武汉肺炎)其实并不可怕!中国古代比这更凶猛的瘟疫也发生过很多次,传染力也极强,曾经有人日夜不停地照顾病患三个多月不染病,还有人被几百个病患包围着也没被传染,咱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些人到底为什么没得瘟疫?

中国史书里有各种关于大小瘟疫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七百多年前。关于殷商时代瘟疫记载的甲骨文文物也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而且越到近代记载越详细,让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也越多,来看看中国古人对瘟疫认识到什么样的程度。

什么是瘟疫?

可能很多人以为古代科技不发达,对于瘟疫的概念也是模糊的,其实正好相反,早在战国时代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这么一段对话: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第七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岐伯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轩辕黄帝问道:“我听说五疫发病,容易互相传染,不论大人小孩,症状都相似,如果不采用治疗方法,如何可以避免互相感染呢?” 上古时代的医学家岐伯回答说:“五疫发病而不受感染的人是由于正气充实在体内,邪气感染不上,还要避开它的毒气,毒气从鼻子吸进体内,再从脑而出,就干扰不到人体了。”

这段四千七百年前的对话已准确描述了传染病的特征,并指出病因是毒气,由呼吸道传染。后来明代的吴又可在他的著作《温疫论》里,再次提出这个说法:“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患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

他写道:“瘟疫是天地间的一种异气,有自己得的,也有被传染的,病毒都是通过口鼻呼吸侵入,如果自身正气充足,抵抗力就强,反之则容易得病。”而且他还提出瘟疫有可能潜伏在病患身体内,并不发作,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他人。 是不是跟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的特点很相似呢?要知道岐伯和吴又可提出的这些论点都是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得出的,而现在全都被证实了。

很多医书中的记载都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的中医是非常发达的,并非我们想像的多么落后,那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谈。那既然古人对瘟疫的传染性了解得这么清楚,还有人自愿和病患待在一起吗? 有,接下来咱们来看看都有什么人因为各种原因必须和病患长时间接触,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都不染瘟疫的。

什么人不染瘟疫?

清代有一位名医叫刘奎,字文甫,号松峰,他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著作《松峰说疫》中除了列举具体治疗瘟疫的药方和手法外,在开篇先用了大量篇幅摘录了许多与瘟疫相关的记载。首先是《晋书》里的一个故事:

《晋书.孝友.庾衮传》卷八十八

庾衮,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有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西晋晋明帝的皇后有个伯父叫庾衮,以孝顺闻名。他年轻的时候的家乡发生了瘟疫,已有两个哥哥病逝了,其二哥亦病情危急。父母打算带着弟弟们逃到外地去,唯独瘐衮不肯逃走。父亲和其他兄弟强迫他走,瘐衮就说:“我不怕染病。”

他留下来亲自照料二哥,昼夜不眠,还为去世的哥哥们守灵,就这样一百多天后疫情平复家人回来,二哥的病也康复,而瘐衮也安然无恙。父老乡亲们感叹道:“这孩子真是不同寻常!可以坚守别人不能坚守的职责,做别人做不了的事。真是寒冷的天气才能看出松柏比其它树木耐寒,而瘟疫似乎也不能传染好人。”

松峰曰:“孝弟之人,天之所以佑之者如此。”

对此,名医刘奎也评价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老天爷是会保佑的。”

《太上感应篇图说》这本书里写道:

《太上感应篇图说》钱氏不畏瘟疫坚持返回夫家照顾家人,孝心如此众神护佑,全家因此远离疫病。(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晋陵城东顾成,娶钱氏女为媳。媳宁返母家。时疫势甚盛,转相传染,有一家数口俱毙者,有巷不留数人者,令人神悸股栗,至亲不敢过问。成先得是疾,妇及诸子凡八人,俱伏枕待命。媳闻信,急欲趋视,父母力阻之。女曰:“夫之娶妻,原为翁姑生死大事。今翁姑俱病笃,忍心不归,与禽兽何异?吾往即死,不敢望父母顾也。”遂只身就道。成家明见鬼物相语云:“诸神皆护孝妇归矣!吾等不速避,受谴非小。”一家八口俱得活,此顺治甲午三月事也。

松峰曰:“邪不侵正,孝可格天,真祛疫之良方也。”

面对一个病患还好说,那要是一家八口都染了瘟疫怎么办呢?当时的晋陵城(现今 江苏常州 )有个人叫顾成,他的儿子娶了钱姓女子为妻。当女子回娘家归宁时,城里爆发了瘟疫,人人互相传染,有的一家子都死光了,甚至有整条街上没剩几个人,活着的人都心惊胆战,至亲也不敢过问。顾成自己得了瘟疫后,传染了全家老小一共八个人,一家人都躺在床上听天由命。顾成的儿媳妇刚好躲过这场劫难,但她一听说夫家情况马上就要动身回去,她的父母当然极力劝阻。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女儿好不容易逃过了一劫,谁愿意让她回去疫区?何况是照顾一家八口都生病的人,又有多少人自己愿意去呢?

但是,这位钱姓女子对自己的父母说:“丈夫娶妻,不就是为了奉养公公婆婆吗?现在他们都病了,我怎么忍心不回去,那我和禽兽又有什么差异呢?我这趟去就算是死了,也请父母不要来探望。” 说完她就起身出发了。女子一回来,她的公公顾成就听见屋里有小鬼们在对话,它们说:“众神都护卫着孝媳回来了,我们不赶快躲避的话,会遭到谴责的!”

结果这一家子八口人的瘟疫马上就都好了,这是顺治皇帝甲午年三月的事情,刘奎对这件事的评价是:“邪不侵正,孝行可以感动天,真是祛除瘟疫的良方呀!”

唐魏徵《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刚刚说的两个故事都是家里的亲人得了瘟疫,那如果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还有人会这么尽心尽力地照顾吗?《隋书》里还真有这样一位官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阖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覆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松峰曰:“辛公之不染疫,乃清正仁爱,存心得报,世之作吏者,不可不知也。”

隋文帝时有一位官吏叫辛公义,他因为功劳被任命到岷州(现今的甘肃省内)做刺史,但是当地人有个陋俗“害怕疾病”,家里人若得了病,全家人都会躲开他,父母夫妻兄弟姊妹亦不管,任由病人自生自灭。辛公义到此地就决心改变情况,他派下属把病人全抬到自己的办公厅来照顾他们。夏天瘟病大发,病人数量增到数百人,辛公义就设一个坐榻在大厅,日以继夜在患者中间办公,挣的俸禄都用来给病人买药治病。他对病人的亲属说:“死生由命,无关彼此之间的接触!之前你们遗弃生病的家属,导致他们死亡。我现在把病人聚集在我这里,自己日夜和他们在一起,要得瘟疫的话,我是不是早就死了?何况这些病人都痊愈了!你们可不能再保留这种陋习了。”这些病人家属听了都很惭愧,后来当地这种“畏病”的习俗就渐渐被摒弃了,而辛公义也被当地的百姓们尊称为“慈母”。我说这才是真正父母官该有的样子!

刘奎在书中对此评价说,辛公义之所以没有染上瘟疫,是因为他清正仁爱、好心做善事而得到的结果,世上的官员们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善待同胞”。说到这儿,我也想跟大家呼吁一件事情,就是请善待我们自己的同胞,特别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里古人说的话,真是让现代人汗颜。

东里续集 卷三十一 明 杨士奇《赠承德郎左春坊左中允张君墓表》

刑部主事张宗琏改左春坊左中允之明年赐诰命赠父彦忱,言族人有阖门病疫素厚者皆引避君躬具汤粥日三四往视虽夜不懈众尼之曰:“顾在我当行,行之何惑鬼神哉;且道傍之木能庇,而人不能耶?”

在明朝的《东里续集》里记载,明成祖朱棣时期有位刑部主事的父亲叫张彦忱,他宗族里有人举家染上了瘟疫,亲朋好友都躲避不及,他却亲自准备汤药,昼夜不停。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我应该做的事情,鬼神是不会侵害的。道路旁边的树木都能庇护人休息纳凉,人与人之间怎么还做不到互相帮助呢?”

《元史》卷一百九十七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有死者,复赠以槥椟,人咸感之。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县令李让为请旌其家。

还有,《元史》里记载德州齐河有个叫訾汝道的人,有一年,当地发生了大瘟疫, 有人因为吃瓜发汗而痊愈。訾汝道听说后,买了很多瓜和米,挨家挨户地送。有人劝说:“瘟疫会传染,你不要进到病人的屋里。” 他没放在心上,若有人得病过世,他还赠与棺材让人安葬,而訾汝道最后没有染上疫病。

明朝《杨文敏集》 卷二十四《故盘洲李处士墓志铭》

值岁疫邑大姓刘氏阖门皆病,亲邻愳为所染无敢视者医,亦不赴处士闻之恻然曰:“为乡人者患难相恤固其义,也安可坐视其毙乎?” 遂具药饵携一老仆往宿其家,蚤夜躬调治之越数日先愈其病,甚者复劝谕其亲邻使相与扶持月余,而疾者尽起处士乃归乡䣊之人莫不义之?

当时有一户刘姓大家族全都病倒了,亲戚邻居都怕染瘟疫不敢去探望,李揆听说了感慨地说:“大家都是同乡人,患难时期互相帮助才是义举,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他和老仆人直接搬去刘姓家族里住下,日夜照顾病患们一个多月,等他们都痊愈了才离开。

科学实验

大家都知道瘟疫传染性极高,那为什么刚刚提到的这些人都没事呢?咱们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还记得我之前有一集《九大古人避暑妙招》里有提到,情绪会影响到人的体温吗?事实上情绪也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

爱丽在节目中提到美国一位科学家、发明家、心理学家Elmer Gates的研究成果。(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早在一百多年前,1903年的4月,美国一位科学家、发明家、心理学家Elmer Gates就发表了这样的研究成果。他通过化学实验测出,人在不同心情下呼出的气体和尿检里的成分都不相同,他还发现人在正面情绪下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修复自身的细胞、产生营养物质;反之会使身体产生有害物质、伤及五脏六腑,最终导致死亡。

这样的实验后来还有很多,2007年美国一位生物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 Post)和作家吉儿.奈马克(Jill Neimark)合著了一本书,书名是“为什么好人有好报”(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书中综合列举了波斯特博士用十年时间整理的五百多项科研成果。

这些实验从各个角度证明,当人心怀善念的时候,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人体的免疫细胞会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也会活的更长久;而当人产生负面情绪时,包括心存恶意、妒忌、恐惧等等,免疫力就会下降,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倒退。这是不是和四千七百年前岐伯说的“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谋而合了呢?

什么人会染瘟疫?

被传染瘟疫的人都是因为自身免疫力低吗?其实这也只是表象,古代的中医除了身体表面上的诊断和治疗之外,更侧重的是眼睛看不到的部分,比如脉络的运行和精神层面的部分,人们也会对发生疾病和灾祸背后的原因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松峰说疫》里引述了两个虐待动物的例子

《松峰说疫》里引述虐待动物故事。讲述在杭州烹调甲鱼维生的厨子。(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杭州凤仙桥,一人以炮鳖为业。买鳖生投沸汤中,惨死之状,见者无不恻然。既熟刮肠剔骨, 煎和五味,香及数家。由此获利多年。后忽染瘟疫,初则缩颈,攒手足,伏于床上,数日后,伸手爬娑,宛如鳖形,后又爬于房内,渐出堂中,家人禁之,辄欲啮人。将死爬至街市,盘旋宛转, 曲尽鳖态,往来观者,皆知炮鳖之报。七日身体臭烂而死。

杭州有一人以烹制鳖,也就是以做甲鱼菜肴为生,但他偏要把甲鱼活着扔到沸水里煮死,做出来的菜肴虽然美味,也让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有天他莫名其妙得了瘟疫,还慢慢地缩起脖子像甲鱼一样地爬,七天后身体臭烂而死,看到的人都知道这是他虐待甲鱼得到的报应。

《松峰说疫》里引述虐待动物的故事。讲述临川一人从山里逮到一只幼猿。(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临川人入山得猿子,持归,猿母自后随至家。此人缚猿子于树上,猿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此人竟不能放,将猿子击杀之,老猿悲鸣自掷而死。此人破老猿腹视之,肠皆断裂矣。未半年,其人家疫,一时死尽灭门。

临川有一个人从山里逮到一只幼猿,母猿就跟着他回家,祈求他放了孩子,结果他不但不放,还把幼猿给杀了,母猿为此大声悲鸣,自己撞死了。这人剖开母猿的肚子一看,它的肠子都断裂了。后来不到半年,这家人得了瘟疫都死光了。

另外呢,古人一直都相信瘟疫是疫鬼造成的,在阴间有专门散播瘟疫的恶鬼,像刚才提到钱姓儿媳妇的故事,她的公公听到屋里对话的小鬼们应该就是疫鬼,疫鬼也不能随意危害苍生。

《松峰说疫》里还记载了疫鬼在散播瘟疫的时候都要遵循什么法则

爱丽在节目中提到中国古人相信瘟疫是由疫鬼造成、散播的。(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宋 缙云未达时,元旦出门遇恶鬼数辈,问之曰:我辈疫鬼,散疫人间。云曰:吾家有乎?鬼曰:无。曰:何也?曰:君家三世隐恶扬善,后当贵显,予辈何敢入。言讫不见。

太湖居人皆事屠,独沈文宝,举家好善,且买物放生。遇瘟疫时行,有人见众瘟鬼执旗一束,相语曰:除沈家放生行善外,余俱插旗。未几,一村尽瘟死,独沈阖家获免。

清 史洁珵辑《德育古鉴》

昔,城中大疫,有白发老人,教一富室合药施城中,病者皆愈,而富室举家卒免于疫。后有人见二疫鬼过富室之门而相谓曰:此人阴德无量,吉神拥护,我辈何敢入哉。

松峰曰:“阴德无量,诚祛疫之良方,世人所当着眼。”

宋朝有一个村子都染了瘟疫而死,唯独沈家幸免,因为疫鬼说沈家“三世隐恶扬善,后当贵显”、“举家好善,且买物放生”。清朝一座城里遭了大型瘟疫,一个富裕的家庭却完全没有染病,因为这家有人“阴德无量,吉神拥护”。

《易经.坤卦.文言曰》里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国人几千年来都相信自己做的坏事不仅自己要遭报应,甚至还会殃及到家人和子孙后代。这是从小的方面来看,比如家庭和个人,而当瘟疫在社会中大面积传播的时候,这又怎么解释呢?

天灾人祸

《太平广记》里摘录了晚唐五代编撰的《神仙感遇传》里记载的这么一个故事:道士王纂。

《太平广记》里摘录了晚唐五代编撰的《神仙感遇传》里记载的故事。道士王纂看到世人受苦难,写奏章祈求上天救助灾民,诚心动天,太上道君传授两部真经去除瘟疫。(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道士王纂者,金坛人也。值西晋之末,中原乱离,饥馑既臻,疫疠乃作,时有毒瘴,殒毙者多,闾里凋荒,死亡枕藉。纂于静室,飞章告玄,三夕之中,继之以泣。一人佩剑持版而前,告纂曰:“太上道君至矣。”道君告曰:“夫一阴一阳,化育万物,而五行为之用。五行互有相胜,各有盛衰,代谢推迁,间不容息,是以生生不停,气气相续。亿劫已来,未始暂辍也。得其生者,合于纯阳,升于天而仙;得其死者,沦于至阴,在地而为鬼。鬼物之中,自有优劣强弱,刚柔善恶,与人世无异。玉皇天尊,虑鬼神之肆横害于人也,常命五帝三官,检制部御之,律令刑章,罔不明备。然而季世之民,浇伪者众,淳源既散,妖诈萌生。不忠于君,不孝于亲,违三纲五常之教,自投死地。由于六天故气,魔鬼之徒,与历代已来,将败军死,聚结为党,亦戕害生民。驾雨乘风,因衰伺隙,为种种病。中伤极多,亦有不终天年,罹其天枉者。

说西晋末年,中原地带饥荒遍地瘟疫横行,道士王纂看到世人受的苦难,就写了奏章,求上天救助世上的灾民。他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庭,于是太上道君夜里来见他,还传授了他两部真经来祛除瘟疫。这两部真经我们今天是找不到了。太上道君将瘟疫的成因告诉了道士王纂。

太上道君说:一阴一阳化育出了世间的万物,其中五行相克的道理使万物的生长经过了亿万个劫数也始终没有停止过。玉皇大帝担心鬼怪肆虐人间,常常派天官们巡查,还制定了很完备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它们。然而遇上末世,心术不正的人很多,这些人对君王不忠、对双亲不孝,违背了三纲五常的古训,所以“自作孽,不可活”,这些魔妖鬼怪就制造瘟疫疾病,伤害黎民,也有很多人不能终其天年就中途夭亡。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

其年冬。度以御史带芮城令。持节河北道,开仓粮,赈给陕东。时天下大饥,百姓疾病,莆陕之间,疠疫尤甚。有河北人张龙驹,为度下小吏。其家良贱数十口,一时遇疾。度悯之,赉此入其家,使龙驹持镜夜照。诸病者见镜,皆惊起云:“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冰着体,冷彻腑脏。”即时热定,至晚并愈。以为无害于镜,而所济于众。令密持此心镜,遍巡百姓。其夜,镜于匣中冷然自鸣,声甚彻远,良久乃止。度心独怪。明早,龙驹来谓度曰:“龙驹昨忽梦一人,龙头蛇身,朱冠紫服。谓龙驹,‘我即镜精也,名曰紫珍。常有德于君家,故来相托,为我谢王公。百姓有罪,天与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且病至后月,当渐愈,无为我苦。’”度感其灵怪,因此志之。至后月,病果渐愈,如其言也。

这故事记载了一面可以祛除瘟疫的宝镜,有一个人做了好事所以被赐予宝镜,用镜子一照患病者,其瘟疫就好了,他们自家人都痊愈了以后,这个人还好心地拿着宝镜挨家挨户去给别人祛除瘟疫,但是镜子的精灵就告诉他说:“百姓有罪,天降瘟疫来惩罚他们,怎么能让我违反上天的旨意,去拯救他们呢?况且,这些百姓的病到下个月就会逐渐痊愈了,不要再劳累我了。”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司马文宣,河内人也,颇信佛。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子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妆虽恐惧,久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京师转相报告,往来观者,门限迭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珠寺僧舍沙门,与鬼言伦,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竞,果此鬼身。”云:“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罹灾者。不悟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舍曰:“鬼多知,我生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条次繁多,故不曲载。

故事说南朝时有个叫司马文宣的人,他家里住了一只鬼,鬼说:“寅年将会有四百群鬼奉命来到人间大肆散播瘟疫,得病的都是不信神佛的人,到时候瘟疫会传播得很广,为了避免积德行善的人被误伤,所以派我来监察这件事情。”

墨子

节目中爱丽引用《墨子》天志中墨子的话:“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Ally爱丽授权视频截图)

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些神仙鬼怪的故事,那我们来听听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在书中是怎么写的,在《墨子》天志中:“今天下之人曰:当若天子之贵诸侯,诸侯之贵大夫,高明知之。然吾未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也。子墨子曰: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有矣。曰: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子有疾病祸祟,必斋戒沐浴,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则天能除去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知天之贵且知于天子者。”

是故子墨子曰:“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然有所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则夫天亦且不为人之所欲,而为人之所不欲矣。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病疾祸祟也。若己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万民以从事乎祸祟之中也。故古者圣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阴阳雨露也时,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凶饥则不至。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意不可不慎也。”

现在天下的人都说:天子比诸侯尊贵,诸侯比大夫尊贵,这谁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上天比天子还尊贵而且更明智。墨子说道:“我知道上天比天子尊贵且更明智,理由就是:天子行善,上天能够赏赐他;天子行暴,上天能惩罚他;天子有了疾病灾祸,必定要斋戒沐浴,洁净地准备美酒食品,用来祭祀上天,那麽上天就能帮他除去疾病灾祸。可是我并没有听说上天向天子祈求赐福的,这就是我知道上天比天子尊贵且更具智慧的理由。”

“如果人不做天所希望的事,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事,那麽天也将不做人所希望的事,而做人所不希望的事。那人所不希望的是什么呢?就是疾病和灾祸。如果天子不做上天所希望的,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这是率领天下的百姓陷入灾祸之中。所以古时候的圣王,明白地知道什么是上天会降福分的事,而避免做上天所憎恶的事,以求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上天安排寒热合节、四时调顺,阴阳雨露合乎时令,五谷熟、六畜繁殖,而疾病灾祸瘟疫饥荒就不会到来。”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心中将希望遵循圣道、利于人民,考察仁义的根本,对天意就不可不顺从!”

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对于天灾人祸的态度,瘟疫是上天对所有人的示警,如果人还不悔改,那更大的灾难有可能就会到来。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家在家里防疫的同时,不妨也多一些思考。

如果你觉得古人说的有道理,欢迎你把这期视频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可以看到。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来告诉我,还有别忘记订阅我的频道,我会继续做更多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普世价值的视频,那我们下次再见啦!

▼ 相关影片

本文由爱丽Ally授权刊登。点阅更多视频

─点阅【爱丽话五千】系列─

责任编辑:李婧铖

相关新闻
【文史】瘟疫肆虐 为何有人能避开它?
古春秋:比瘟疫更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子华:战争、瘟疫谁是真正毁灭人类的杀手
古今中外预言中的2020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