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理念和传说

神韵舞台上的传统价值观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图《孝经‧庶人章》。 (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69
【字号】    
   标签: tags: , ,

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并提出了礼的中心思想是“尊尊、亲亲”。他认为人应该敬奉天、臣民应该敬奉君王、子孙应该敬奉父祖。百姓都应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孝道作为古代礼俗中的一部分,逐渐成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价值之一。在孝道盛行的年代,年老力衰者不至于孤苦伶仃、无人供养,少年人懂得饮水思源,常怀感恩。家庭和睦之后,社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因此古代的君主都提倡孝道,常常以身作则,在任用官员时也注重选拔孝行出众的人。

在古人的观念中,孝道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的表现,因为身体是父母赐予的。比如父母逝去后,要三年不食鱼肉、不穿锦衣、不住华屋,为父母守丧。因为父母生下孩子后,曾经三年不能安心生活,日夜照顾小婴儿,守丧是为还父母的恩情。还有“父母在,不远游”、“事死如事生”等等。清代普及的蒙学经典弟子规,其中有一句这样劝谕学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的生身之德是最大的恩德,即使他们对孩子不好,孩子又怎么能怀恨在心呢?

神韵舞台上关于孝的故事

宋 佚名《女孝经图》卷《孝治章》(局部)(公有领域)

在古代,《孝经》作为十三经中的一经,是儒生必读的典籍。除《孝经》外,也有女子所撰写的《女孝经》,阐述女子孝顺的品德同样重要。花木兰的故事被记载在南北朝时代流传下来的民歌中,花木兰本是闺中少女,适逢乱世征兵,木兰可怜父亲年迈,于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奔赴战场。2009年,神韵以纯正纯美的中国古典舞艺术形式将这一深入人心的故事生动再现在舞台上,舞剧《木兰从军》获得全世界观众的赞赏。

闵子骞的故事

在古代典籍与民间传说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孝行典范。有孝心者常怀仁义。闵子骞是孔子弟子,他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妒嫉闵子骞,时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闵子骞却穿着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子骞跪下祈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就都无人照顾了。”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闵子骞如同亲子。孔子听到这件事后称赞道:“子骞是真正的孝子啊。”

随着传统文化的没落,孝的理念逐渐被现代思潮淹没,孤独无依的老人越来越多。然而仍然有很多人能够善待亲人、尊敬长辈,尽心尽力供养着年迈的父母,与父母生活时尽量不违逆他们的心意,即使父母真的有错,也会和颜悦色、不厌其烦的劝解他们。这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孝行典范了。康熙皇帝曾举办“千叟宴”,昭示国家太平、享祚长久。试想老人若能长寿,必是因为身心康泰,也必是因为孝道盛行。大多数的长寿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正是国家有道、百姓有德的体现。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传统价值观是普世的珍宝。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品行,不论社会形式如何变迁,正统的道德理念,如正直、善良、勇敢、坚忍始终会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以传统的古典舞、音乐的形式弘扬并恢复这些逐渐消失的正统价值观,是神韵艺术团的使命。神韵一年一套全新的节目,五千年历史中数不尽的感人传奇是神韵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2020年演出将会包含什么故事?故事中传达了什么理念?我们等待您亲自找到答案。(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喜欢每个故事和这一切故事背后的情感,令我感动得好像浑身触电一样激动。”Virginia LaPlante女士说。她对神韵艺术家的出色演绎赞不绝口。“他们的奉献,他们对信仰的忠诚,他们互相之间的协调,还有色彩和欢乐,对爱和幸福的表达,以及美不胜收的服饰,都让人无比喜爱。舞蹈中他们互相协调得非常好,他们像是一体的,团结一致,汇聚成一种美的能量。” LaPlante女士是《50后生活》杂志的联合出版商。该杂志是佛州最畅销的50后生活杂志,在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北美成熟杂志协会的优秀奖,并被评为十佳50后杂志之一。今日,她与久别的好朋友John Buonassisi先生相约而来。 “我们认为一起观看这个非凡的演出是相聚和娱乐的好机会。我们为此而来,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Buonassisi说。
  • 2020年3月15日,神韵艺术团在佛州威尼斯表演艺术中心(Venice Performing Arts Center)的第四场演出,为Mark Manges先生带去了很多惊喜,他连连称赞这是 一场完美的演出,展示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中。
  • 3月15日下午,美国神韵艺术团在梅沙市梅萨艺术中心–池田剧院(Mesa Ikeda Theater at Mesa Arts Center)进行当地第五场演出。“非常的与众不同,引人入胜,整个演出让我非常享受。”全球网络支付服务商贝宝(PayPal)高级分析师Matt Magiera先生观赏演出后深表赞叹。
  • 在中国古典舞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许多与武术类似的动作,如“弓箭步、大射雁、大刀花、飞脚”等动作,这些动作只听名字就充满了武打的意味。其实中国古典舞的身法的确是来源于武术,舞蹈与武术同宗同源,舞蹈武用是武术,武术文用是舞蹈。舞蹈采纳了许多武术的身法,然后将肢体动作拉长放缓,变成富有美感、韵律感的观赏性表演,完全没有了武术强硬的特质,反而会以美的形式唤起人们的崇慕之心。历史上,许多智者发现了武舞相通的特性,并将用于两军对战的武术化为观赏性的舞蹈,如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南北朝的《兰陵王入阵曲》等,而历史上最著名的武舞当属唐太宗时的《秦王破阵乐》。
  •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追溯历史,艺术的起源往往与信仰有关。当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太过强烈时,就会将其表达出来,用歌声、用图画、用舞蹈。在上古时期,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之心、虔诚之意超越于其它的任何一种感情,因此,在任何一种人类艺术的滥觞阶段,我们最常看见的就是描绘天国神佛的作品。
  • “飞天”一词是跟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飞天”在佛教中的含义是天上掌管音乐和舞蹈的神,每当天上举行盛大的佛会时,她们就凌空飞舞,以舞蹈、音乐和鲜花礼赞神明。在敦煌壁画的创作过程中,她们的形象被虔诚的工匠亲眼目睹并描摹、雕刻、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