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利物浦世界博物馆《借鉴大自然:滝和亭笔下的日本》展

变革浪潮下 日本传统文化的护航大师——滝和亭

文/洛林·费里埃(LORRAINE FERRIER) 翻译/陈遇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牡丹丛》细部。(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1890年代是日本艺术家滝和亭(Taki Katei ,1830-1901)职涯的颠峰,不仅受颁专家荣誉,委托案更是多得应接不暇。1893年,他为日本皇室服务而受封为“帝室技艺员”。

尽管滝和亭这么有名,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他。

现在,甚至在日本也很少人记得滝和亭,其原因“是因为在20世纪初时,滝和亭的绘画风格被视为是过时的”,策展人罗西纳·巴克兰回信写道。巴克兰是2012年出版的《Painting Nature for the Nation: Taki Katei and the Challenges to Sinophile Culture in Meiji Japan》(暂译《画日本的大自然:热爱中华文化的滝和亭在明治日本面临的挑战》)一书的作者。她说,相对于传统艺术,当时受到政府赞助的东京美术学院艺术家才“被视为是创新和值得关注的”。

巴克兰同时也以客座策展人的角色,协助策展人亚历克斯·布莱克伯勒(Alex Blakeborough)策划展览《借鉴大自然:滝和亭笔下的日本》(Drawing on Nature: Taki Katei’s Japan),在英国利物浦世界博物馆展出。布莱克伯勒是世界博物馆的民族学策展人。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或石桥和训的作品《兔》。纸、墨水。42 x 53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该展览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展出了82幅画作,包含雇主委托案的准备作品、试画作品、授课的教材等。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旗下有许多博物馆和艺廊,其中也包含世界博物馆。除了滝和亭之外,该展览也展出了他的学生石桥和训(Ishibashi Kazunori)的作品。

因为滝和亭的学生石桥和训(1876–1928)曾留学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这些作品现在是该博物馆的永久收藏。

滝和亭. 博物馆
石桥和训的作品《秋景》。纸、颜料、墨水。111 x 193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不过令人纳闷的是,这却是滝和亭的作品第一次在日本以外展出。

滝和亭:传统的护航者

滝和亭生于1830年,那是日本艺术界仍富含传统文化的年代。艺术家主要借鉴于古典中国画的传统,但同时也遵循生命(人和动物)研究和植物学传统。年仅6岁的滝和亭,便在这样的传统基础下开始学习。20岁时,他旅居长崎以便更深入学习中国文化。那时候的长崎是日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并且只与荷兰、韩国、中国开展贸易。在这里,滝和亭和中国艺术家、文人一起生活,直接从他们身上学习中国文化。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寿老人》。纸、颜料、墨水。95 x 39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在接下来的十五六年里,滝和亭周游日本,从艺术前辈和临摹经典作品中学习;同时,他也开始接案子替人做画。透过这种方式,他建立起自己的声望和足够的作品量。1866年他回到了东京,这时候他已拥有足够的资历来开设一间自己的艺术学校,布莱克伯勒在电话访谈中说道。

1868年的日本是动荡的一年。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日本的封建制度。随后,日本天王取而代之成为日本最高领袖,改元“明治”并开创了一系列维新政策。从此日本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西化往往优先于传统。日本开始引进蒸汽火车、西式建筑和服饰等。

政府也开办了艺术学校和博物馆,并且定期举办公开展览。政府也鼓励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西方风格;将作品调整为适于展览会场,并采用玻璃裱框画作,而非制作传统的丝绸卷轴画。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受天百禄》。纸、颜料、墨水。160 x 60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巴克兰解释说:“滝和亭并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西方绘画风格的元素”,滝和亭是日本艺术协会(Japan Art Association)的成员,他们是一群“想要为日本绘画传统技法重新注入能量的艺术家”,她说道。

该协会在海外推广日本传统艺术,将艺术品送到1893年芝加哥和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参展。他们在东京也举办了两场展览,并提供作品参加政府补助的展览。

这个组织展示了强而有力且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或主题,可说是日本文化的代称,巴克兰解释道。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富贵国香》。纸、颜料、墨水。39 x 112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借鉴大自然:滝和亭笔下的日本”

语音导览解释道,展览中滝和亭的画作展示了他是如何用传统艺术实务指导门下的艺术家们。这些画作可以是屏风、推门、扇子、画册、手卷,当然也少不了卷轴画。

这些都是实际“具有功能的物件,用来教导学生如何绘制特定的主题,指导他们东亚传统绘画的取材(主要源自于中国)和整个制定绘画主题的语言,有些甚至可追溯至一千年前的中国”,巴克兰说。这些绘画主题皆被详细地记录在滝和亭于1886年为学徒所写的著作中。

现场展出的画作皆是直接固定而不是悬挂在画廊里,为了让观众可以一窥滝和亭的学生是如何向他学习的。“他的作品就是这样钉在他的工作室周围,让他的学生得以临摹,这也是我们想要做的;我们将他的教学传统延续了下来”,布莱克伯勒向我解释道。

这里许多画作都包含了大量的细节,真的很令人赞叹。“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发现它们其实是未完成的作品时感到非常吃惊”,布莱克伯勒说。

多数作品都连带有试画的版本。就滝和亭而言,“能够(在最终的版本上)重复同样的细节和技巧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继续说道。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牡丹丛》。纸、颜料、墨水。144 x 59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滝和亭就是得做到这种程度才有办法在丝绸上作画,因为在丝绸上作画就算是再小的错误都很难修改。要在丝绸绘画上臻于完美,需要的是无与伦比的耐心、技巧和无休止的练习。

这些准则贯彻在滝和亭的展览作品上。有些图面上有网格线,以便图像可以放大后复制;有些画作则带有更正注记,像是石桥和训这幅有趣的双鹤图,或许是滝和亭或石桥和训自己用了红色墨水稍稍调整了两只鹤头的角度。

滝和亭. 博物馆
石桥和训的作品《鹤》。纸、颜料、墨水。37 x 29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牡丹丛》细部。(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在滝和亭的作品《牡丹丛》中, 娇嫩粉红的牡丹花瓣透露出天鹅绒般的质感,甚至隐约还带有淡淡花香。在另一幅作品《鹿》中,动物的毛皮被如此细致地处理,让你好像可以感受到它那柔软的触感。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鹿》。纸、颜料、墨水。167 x 56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这些主题并不是滝和亭天花乱坠的幻想。就如中国古典艺术,日本绘画也是从大自然取材来表达特定含意。有着层层密密花瓣的牡丹花象征财富和繁荣,而鹿则代表长寿。滝和亭和他的学生掌握了东亚艺术的语言——一种没有文字记录或口语表达的语言,一种透过象征手法与观者沟通的语言。

滝和亭. 博物馆
滝和亭的作品《一品当潮》。纸、颜料、墨水。194 x 113公分。(图片来源/Keith Sweeney,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提供)

许多画作和卷轴画都深具意义。通常,只有在特别的场合才会把珍藏千年的传家宝卷轴画拿出来使用。如果画的是盛开的牡丹花,只有在夏天才会挂出来。像是《一品当潮》这幅画作,则只有在新年的时候才会亮出来,因为红顶鹤是长寿和纯正的象征。

所以,要同时观赏到滝和亭的诸多作品悬挂在展场上确实是不容易——也是为了日本传统文化和艺术本身。就让这次成为滝和亭作品在日本以外展出的开始吧。

了解更多有关“借鉴大自然:滝和亭笔下的日本”展览资讯,请前往 LiverpoolMuseums.org.uk,展览日期至4月13日。

注:滝和亭和石桥和训的英文名是依据日本姓氏书写传统:姓置于前,名置于后。

原文 Taki Katei: The Famous Japanese Artist You’ve Probably Never Heard of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本文限网站刊登。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茉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 无论古今,艺术家创作常以自然为师,像不像“几”分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更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泉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11月起由郎世宁〈百骏图〉领军,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贴金鸭薰〉等6组件器物精品,邀观众品味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写真”技巧。
  • 现在,公众可以参观米开朗基罗的密室。1530年,米开朗琪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样躲藏在那里,以逃避教宗的愤怒。
  • 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透过影视多媒体的传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澜,连带也带动探索韩国文化与艺术的风潮。故宫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的交会”特展,以朝鲜与明、清两个帝国使节往来的纪录,开启叙事脉络,通过书画、文献与器物等不同质材展件,呈现18世纪朝鲜王朝(1392—1879)的黄金时期,及其先后与明、清帝国交会的经过。
  • 呼应秋的色彩缤纷,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常设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术师”为题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张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尺牍〉、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图〉及元代马琬〈乔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