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诗人赵天仪辞世 郑丽君表哀思与敬意

赵天仪作品带有强烈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对台湾乡土、社会底层的关怀与情感,被诗人向阳誉为“在生活中为台湾塑像的诗人”。(台湾文学馆提供)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0年05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报导)台湾本土诗人及儿童文学推广者赵天仪4月底辞世,享寿85岁。文化部指出,赵天仪创作包括论述、诗、散文和儿童文学,作品带有强烈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对台湾乡土、社会底层的关怀与情感,被诗人向阳誉为“在生活中为台湾塑像的诗人”。文化部长郑丽君除对赵天仪的离世表达哀思与敬意,并将呈请总统明令褒扬。

郑丽君表示,赵天仪为《笠》诗社创办人之一,长期参与诗刊编务,重视现代诗与台湾社会现实的连结,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有卓越贡献,同时也是台湾儿童文学重要的启蒙者与推动者,更将其收藏的台湾早期诗刊、杂志图书及个人创作手稿捐赠予台湾文学馆,对该馆的研究典藏助益良多。

赵天仪1935年生,笔名柳文哲,台湾台中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及代理系主任、中国新诗协会常务理事,台湾美学艺术学学会理事长等职,并成立“赵天仪文学奖学金”,补助静宜大学学生从事文学创作、台湾文学研究。

文化部指出,赵天仪创作文类包括论述、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在诗作上力求诗质与诗语言的和谐统一,现代散文则以抒情和说明并重,追求哲理表现。1973年担任台大哲学系代理主任期间,因“台大哲学系事件”而遭解职。赵天仪曾自述,他在被解聘后失业长达一年,只能以诗作纾解内心的不平,分别创作〈爸爸失了业〉、〈不要哭 孩子〉两首诗投稿《中外文学》,原本可能被退稿,但在当时的台大文学院朱立民院长和颜元叔教授的坚持下得以刊登,“最终诗击败了政治”。

在经历“台大哲学系事件”、失业到转至国立编译馆任职期间,赵天仪陆续创作《牯岭街》、《压岁钱》、《林间的水乡》等诗集,作品带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以及对台湾乡土、社会底层的关怀与情感,并以台湾社会的生活语言结合美学冶炼,展现鲜明的台湾意象,例如:以〈鹅銮鼻〉展现壮阔的海洋风貌、〈白头翁之歌〉展现故乡田园意象,因此被诗人向阳誉为“在生活中为台湾塑像的诗人”。

赵天仪后期投入台湾儿童文学创作、运动与教学,创作题材广泛,语言真诚质朴,著有《变色鸟》、《小麻雀的游戏》等儿童文学作品。在研究领域,则专长于诗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著有《时间的对决─台湾现代诗评论集》、《台湾儿童文学的出发》、《台湾美学的探求─美感世界的造访》等,文学成就斐然。

责任编辑:李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