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且以德立信 邓训积福荫及后代

文/许茹
“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示意图。图为晚霞下的雷峰塔。(Yinweichen/维基百科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463
【字号】    
   标签: tags: , ,

邓训是东汉光武帝第一功臣、大司徒邓禹的第六个儿子,生于公元39年。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因为不喜欢文学,所以常常被父亲责怪。

汉明帝即位后,最初任命邓训为郎中,其地位仅次于尚书。由于其乐善好施、礼贤下士,许多士大夫归附在他的门下。

汉章帝时期,邓训被任命为谒者,监理从都虑直到羊肠仓间的漕运。此前十多年,太原地方官员已经驱使百姓疏通该区域的河道,但一直都没有完成,这是因为漕运要经过389个险要的地方。在此期间,被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邓训接受任命后,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测算,认为工程难以成功,就建议汉章帝停止这一工程,而改用驴车运输货物。这样不仅每年节省数以亿万计的费用,而且挽救了几千人的性命。这就是唐朝《冥报记》中所言的“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的由来。

汉章帝时期,邓训被任命为谒者,监理从都虑直到羊肠仓间的漕运。图为清乾隆年间绘制的《潞河督运图》(局部)。(公有领域)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灭掉北方少数民族乌桓,乌桓单于遂心生怨恨,意图谋反。章帝下诏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以防其变。邓训上任后,采取了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百姓的措施,从而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竞相投奔的地方。

三年后,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都心甘情愿地追随其迁徙到边疆。北方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早就听闻邓训的威望恩德,因此在其任期内,都不敢南下侵扰。

章和二年,汉朝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羌族部落“烧当羌”首领迷吾等人,招致诸羌部落大怒,拟发兵报复。朝廷十分担心边疆再起战火,遂任命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对于汉朝的态度,诸羌部落更加愤怒,遂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加强联盟,最终集合了四万多人,前去攻打邓训。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先与武威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他们并不敢攻打邓训,而是想先以武力胁迫月氏胡人,助己攻打汉朝。彼时,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善战,所以每次与羌人交战,都能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与汉朝和北方少数民族同时保持联系,但汉朝仍时常收留他们,并为汉朝所用。

朝廷十分担心边疆再起战火,遂任命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公有领域)

对于羌人与胡人的战斗,很多人都认为对汉朝有利。邓训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张纡因为失信于羌族,导致羌族大动。我们在此驻守的兵力不足两万,加上运送军需粮草的费用,朝廷将要耗费大量钱财,而凉州的官吏百姓已然是命悬一线。”他认为此前胡人各部落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汉朝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恩惠、缺乏足够的信誉。因此现在在他们处境危急之时,应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起到作用”。

于是邓训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进城。因为这样的善举,湟中的胡人都说:“汉家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接纳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这也使得胡人倒向汉朝,皆愿听命于邓训。于是邓训从胡人中选拔出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当时的胡人以病死为羞耻。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选择用刀自杀。邓训听说后,就派人将病重的胡人绑起来,不但不给他刀子,还派医生医治他们。这样很多胡人都被治好了,大人小孩无不感激涕零。

后来,在邓训调集兵力对迷唐发起攻击时,胡人都争相效力,打败了羌兵。

清 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戒饬宗族〉,描绘东汉和帝和熹邓皇后事迹。(公有领域)
清 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戒饬宗族〉,描绘邓训的女儿、东汉和帝皇后——和熹邓皇后的事迹。(公有领域)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爱戴他的胡人,每天来哭泣吊丧的有几千人。按照胡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只能骑着马高声呼号。然而,在邓训去世后,所有胡人都大声哭喊,甚至有人还用刀子割自己,并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追随而去吧。”

而在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听闻噩耗后,也奔走吊丧,以至于城中人都走空了。邓训得民心如此,苍天可作见证。

在外乐善好施、体恤下士、以德立信的邓训,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其一生所积的福德也荫及后代。整个邓氏家族多人都身居要职、地位显赫,但却没有外戚跋扈的恶行。其女儿邓绥德才兼备、智慧超群,被选为皇后,在汉和帝去世后,辅佐过两朝幼主;其儿子邓骘位极人臣,在朝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在家恭顺节俭、孝感动天。

明朝初年,护羌校尉所在地西宁开始有了城隍庙,邓训被奉为主持正义、惩恶扬善、护佑平安城隍爷,可见他在当地民众中的威望。

参考资料:《后汉书‧邓寇列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提出系统的灵魂学说,物理学家德莫克利特也认为灵魂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原子构成的。东方佛家学说更是认为生命有六道轮回、人类的灵魂是不死的。
  • 马森是明朝嘉靖、隆庆时期著名的贤臣。他的父亲叫马俊,四十多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因此全家人将其视作珍宝,格外疼爱。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