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非一尘不染

过度爱干净? 多一些包容减少人际关系紧张

文/林萃芬

人气 1159
标签: , ,

【小编语】“用餐完毕,马上就要收拾餐盘。”“无时无刻都想要洗手。”“地板有一点灰尘就要扫地、拖地。”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爱干净的朋友、家人,他们的眼里总是“容不下一点脏乱”,因此打扫清洁成为常态。然而,爱干净的好习惯为什么无形中会造成别人的困扰呢?

打扫家务、维护环境整洁是好习惯,但是过度爱干净反而造成他人的心理压力。(fotolia)

好友阿净新居落成,请了我们一票朋友到他家参观叙旧。一踏进门还来不及穿上拖鞋,阿净就跟我们宣读“客人须知”:“不好意思,待会各位上厕所的时候,麻烦请用一根手指头开灯,以免弄脏墙壁,谢谢各位的合作。”阿净一边解说一边示范,神情就好像飞机上的空中小姐。 为了避免弄脏主人的家,每个人都努力学习一指神功,认真的问阿净:“是不是这样按?”才没几分钟,大家便感受到压力,因为阿净的一双眼睛就仿佛探照灯般,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人把食物掉一点在桌上,他立刻就会拿抹布来擦干净;看见有人不慎滴了一滴咖啡在新地毯上,他马上露出心痛懊恼的表情;眼角余光瞥见有人上厕所没有用一指神功而是四指齐上,他也会一个箭步奔上前去纠正指导。

试问,在这样的气氛下用餐,怎么会有好胃口呢?好不容易吃完这顿晚餐,大家都非常有默契地马上起身告辞。一走出阿净家,几乎所有的人都动作一致地吐了一大口气,接下来好奇讨论,究竟阿净是属于过于洁癖?抑是过于勤劳? 但阿净还不是最严格的主人,我还碰过要客人在门口换上他提供的衣服才能进门的朋友。跟他相处真的有很多禁令,譬如说,他不在外面餐厅上厕所,因为太肮脏怕得病,每样东西都要反复擦拭才能够使用。

不过,有洁癖的人大多不会只在自己家里吹毛求疵,到了办公室,他们一样要求完美。我认识一个患有中度洁癖的朋友,他的办公室不但整理得井然有序,而且擦拭得窗明几净。据他身边的同事私下透露,倘若有客人不小心在他的玻璃板上面留下指纹,那等客人走后,他一定会拿卫生纸仔仔细细地把指纹一个一个擦掉。 和有洁癖的人一起工作,最好预做“常常被挑剔”的心理准备。

一个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朋友,每次都为了企划书里面的字体大小、行距多少、标点符号而被上司责备。因为他的上司刚好是个版面洁癖,完全无法忍受任何误差。学生时代,我也曾碰过一个有标点洁癖的同学。记得当时每逢默写完课文,要互换改考卷时,大家都会先在心里默祷,祈求老天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考卷落入这位同学的手中。因为他不仅逐字逐句对照课文,甚至连标点符号亦列入计分范围,凡是被他批过的考卷,下场多半很难看。

为了降低相处的压力与焦虑,不少人都会选择远离他们的视力范围,也因此,有洁癖倾向的人在团体中多半会变成孤僻份子。

通常有洁癖的人都不承认自己有洁癖,他们最多只愿意承认自己有一点要求完美,而之所以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是因为洁癖习惯是从小被灌输的生活规范,不断被长辈告诫:家里要保持一尘不染,东西用完要归位,每样物品都要对齐不能歪掉。如此战战兢兢养成的规范,长大之后却要承认是“不良习惯”,在心理上自然很难接受。

事实上,有洁癖习惯的人要调整的是对别人的包容度,允许别人的规格跟自己不一样,接受别人的整洁习惯跟自己不同,再逐步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练习在任何环境都可以放松,有助于减少人际互动的压力。

本文摘自<从习惯洞察人心:学会识人术,解决人际关系的所有烦恼,时报出版>

˙ 小测试:是爱干净?还是有洁癖?
˙ 过度专注细节 人际疏离 可能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 科学家:“太干净了”也会致病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心理专家称洁癖来自孩童时代受父母压制养成
〈喔,真的有人这样〉她有洁癖 脏乱全枪毙!
有此一说:爱干净是表现潜意识的不满?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洗不停的女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