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医材争议 曝健保制度缺陷

全民健保开办至今已25年,其初衷是希望保障经济弱势族群的就医权利。(陈柏州/大纪元)

人气: 8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0年06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全民健保开办至今已经25年,其初衷是希望保障经济弱势族群的就医权利,而在近日卫福部健保署宣布,将调整对8类、共352项健保差额特材订定收费上限后,却出现应该检讨全民健保开办存在的弊病,甚至有人提倡将万年事务官调离现职。医师则是认为,还是应该解决全民健保的“体制”问题,像是不重视医师的专业、人才短缺情况等情形。

全民健保“体制”待改进 缺人才又赔钱

北市联医阳明院区胸腔内科医师苏一峰认为,全民健保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体制”本身。在健保体制下医师的诊疗专业非常廉价,像是,医院里面的胸腔重症科、加护病房等科别,所有处置都有健保给付,没有所谓自费医材,而这些科别也变成医院的赔钱科,为解决赔钱问题,医院必须要从一些眼科、骨科及心脏科的自费医材获得利润,更甚者必须倚靠停车场、美食街收入平衡收支。

谈到这里,苏一峰不禁感叹,靠着这些方式补足收支,其实这对医界是不公平的,毕竟医疗还是医界的本业,但是在健保体制下,医师被压得很廉价、过劳,甚至近几年还出现人才短缺问题,就胸腔科别来看,以前有百人报考,现在全国每年只剩20至30人报考,尽管当时有向健保署反应,但得到的回应却是“这只是暂时的”,时至今日仍未收到健保署的正面回应。

防疫守在第一线 专业却不受重视

话锋一转,谈到这次中共肺炎(武汉肺炎)的话题,当时健保署曾对苏说,其他内科也可以取代胸腔科,照顾加护病房的病人。苏一峰回想起,当时自己说过的话,“就不要出现严重肺炎,到时候就很难处理”,现在想想还真是“一语成谶”。

苏一峰说,但从这次国外的疫情看起来很严重,就是美国、巴西等国家,其他科别的医生或实习生去照顾确诊病患,这也让死亡率从2至3成,提升至高达8至9成,就是因为病患不是交由专业重症科医师照顾,尽管大家都会插管,但后续处理未必做得很好,这部分也是重症科的专业。

苏一峰指出,全民健保的改革,需要公开透明,并重视医师专业,健保现在主要是买药、医材,但是把医师专业压得非常廉价,单位没有自费医材的医师,可能就会过劳、变成赔钱单位,但现在防疫都是倚靠这些科别,医师们守在第一线与死神拔河,但专业反而不被重视。

医材政策恐被“河蟹” 健保署存两面手法

对于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日前宣布,自8月1起,将对8类、共352项健保差额特材订定收费上限,引起医界反弹,尽管卫福部长陈时中出面召开会议讨论,得出政策决议暂缓实施的结果,但会后医界普遍仍以负面的态度,认为最后一定会被“河蟹”通过,这中间的原因为何?

苏一峰直言,健保署都用强硬手段推行一项政策,有点像是个常说谎的小孩,大家也就对健保署不会有信任感,而这次虽然有卫福部长当中间仲裁者,但会后健保署却指称“我国多数医材收费高于国际”,明显的两面手法,这也让政府与医界的关系“非常薄弱”,简单来说,依照过去的交流经验,彼此不存在信赖关系。

台湾手术医材给付分三种 健保全额、健保差额及全自费

民众可能对台湾医材很陌生,通常在遇到重大伤病,需透过手术恢复健康,有时就需要医材辅助,如何给付医材费用有3种方式,分别为“健保全额给付”、“健保差额给付”以及“全自费”,另外只要选择其中1种,就不适用另2种给付方式。

“健保全额给付”,也就是这类医材的所有费用,健保会全额买单。但医材要纳入全额给付并不容易,还须经过健保署审核疗效、价格后,厂商也同意,才会纳入给付,但这部分占在台医疗器材的70.2%,比例最高。

“健保差额给付”,这类医材经健保署评估后,其疗效与健保给付医材差不多,但有特殊功能。以人工水晶体项目来说,健保只给付人工水晶体费用,但民众若想用到升级版的“二焦点”人工水晶体,这时候民众只要支付超过健保给付价的“差额”,就能使用“二焦点”人工水晶体。这也是这次差额特材订定收费上限的争议点,限制民众额外支付的费用上限。

“全自费”医材,则是不列入健保全额、部分给付的项目中。医材在台湾上市前,都会先送到健保署审核,评估是否纳入健保全额或部分给付项目,当没被健保署纳入或厂商同意价格,最后就是进入自费医材市场,到时医院只要将自费价格呈报地方卫生局即可。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