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紧急援助”的风险

人气 308

【大纪元2020年06月26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Daniel Lacalle撰文/爱迪生编译)尽管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方案,但全球经济还是面临严重债务拖欠和违约的问题。

根据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主要中央银行(美联储FED、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计负债飙升至20万亿(兆)美元,而主要经济体公告的财政宽松政策已超过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7%。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宗的集体刺激经济方案。即便如此,企业以创纪录的速度倒闭,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其实,这个我称之为“紧急援助”(bailout of everything)的方案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刻意做出的决定,为有债务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所需的支援,但这个方案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大多数这些刺激方案和流动性措施主要支援当前政府支出,为拥有资产、债务的公司以及传统产业挹注流动性。我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财政和货币支援计划,同时我们也目睹了两个危险的附带影响:许多僵尸公司的兴起和小企业、新创公司的倒闭潮。而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尽管历史新低的利率和高流动性,全球企业债券违约的金额在2020年第二季度已上升至500亿美元。

此外,根据德意志银行和国际结算银行的统计,欧洲和美国的僵尸企业(指运营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成本,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存的大企业)数量已飙升至历史的新高点。

来自欧洲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彼得鲁拉基斯(Filippos Petroulakis)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丹·安德鲁斯(Dan Andrews)皆表示:“欧洲的生产力问题部分是由于僵尸企业的崛起,它们挤走了其它公司成长的机会。”在当前危机中这个问题显得特别严重。

先前疲弱的营收环境中采用高杠杆的结果造成今日债券违约率上升。如果创造性的破坏政策能够改善经济那不是问题,因为效率高的公司会接管效率低的公司,新投资者会重组具有挑战的业务以提高竞争力。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高流动性和低利率延长了产能过剩的可能,延续了大量僵尸企业的命脉。

不断增加的僵尸企业破坏了企业重组和创新的正向效应。此外,为了维持现金流和生计,企业正在削减对创新、技术和研发的投资。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无法解决债务或没有雄厚资产的小型企业破产。

在大部分已开发经济体中,80%的就业机会来自小型企业,而“紧急援助”方案正在将财富从新经济向旧经济大规模转移,阻碍了更强劲和更有生产力的复苏。

在欧元区,购买欧洲中央银行公司债券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工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在2019年已经面临利润微薄、增长缓慢和资产负债表膨胀的问题。在美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较多元,企业僵化的冲击较小,但仍不可忽略。

这些问题在危机中也许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但大多数问题可以藉由供给政策大幅改善,而不是大规模政府主导的刺激方案或复苏计划,让已经面临挑战的产业增加更多的负债。

大量使用“紧急援助”方案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生产率低和负债的公司得以幸存,从而产生了有悖常理的刺激,“嘉惠”不良投资和不良资本配置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已经存在产能过剩和结构性问题,对其纾困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或更大的投资。此外,在这些政府实施救助计划之后,高生产力的产业将承受税收增加的负担,由于成长趋缓,还会削弱潜在就业和提高实际工资的可能性。

最后,当政府对大量产能过剩的大型企业集团纾困时,其对创新、提升效率和亏损部门重组的投资将大大减少。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同意参股或纾困大型企业的第一个原因正是为了防止它们进行重组。或者换一个方式,对纳税人来说,减税和针对小型企业和技术挹注流动性措施能以较低的成本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些流动性和支援机制有其正面效果是肯定的,但以现况来看,长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复苏可能会比预期慢,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增加,恢复就业机会挑战大以及投资前景欠佳,这些都是误导和恐慌心理的“紧急援助”方案带来的附带损失。不幸的是,它还会累积更多的债务和更高的税收,加剧纳税人和创新产业的难度。

原文The Risk of the “Bailout of Everything’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丹尼尔·拉卡列(Daniel Lacalle)博士是对冲基金Tressis的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自由还是平等》(Freedom or Equality)、《摆脱中央银行陷阱》(Escape from the Central Bank Trap)及《金融市场生活》(Lif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的作者。

本文表达的观点仅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观点。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名家专栏】疫苗遥遥无期 不如现在重启经济
【名家专栏】疫情下的经济应对 给美州长评分
【名家专栏】欧洲央行无法长时间掩饰风险
【名家专栏】白花钱?美纾困方案或收效甚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